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医趣考
编号:12486786
老骥伏枥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7日 北京晚报
     杜昌宏

    成语“老骥伏枥”,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说,老了的良马虽然伏处在马房里,仍想奔腾千里。后人常以这句“老骥伏枥”来比喻有志之士,年纪虽老而仍有雄心壮志。

    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后军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这年七月,曹操胸怀统一北方之志,统领大军乘胜出击,拿下平州。之后又北征乌桓,统一北方的大业算是完成了。中秋刚过,曹操便令班师回朝。大军来到了河北昌黎,这里东临碣石,西邻沧海。曹操屹立山巅,眺望大海。这时夕阳西下,碧海金光;远处的岛屿若隐若现,近处的海浪又滚滚向前。眼见如此壮丽的景色,曹操不禁诗兴大发,脱口吟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返回军营之后,曹操仍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他想: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实现。这时的曹操已是五十三岁的人了,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祖国大业的使命仍在召唤着他。想着想着他激情难耐,豪情又起,大踏步跨至案前,挥笔写下:“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这两首诗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和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 百拇医药
    无须论及当年曹操之功过,而历览古今中外,以“老骥伏枥”的进取精神为鞭策,老有造诣者不乏其例:意大利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米开朗基罗88岁时设计了圣玛丽大教堂。英国剧作家萧伯纳,93岁时写了个剧本,名为《牵强附会的寓言》。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88岁时画了165幅画,平均每天一幅,90岁时还从事雕刻艺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贽,73岁时写成了《藏书》这一名著。清代著名文学家梁章钜,年近古稀时写出我国第一部楹联书著《楹联丛话》。人口学家马寅初年逾百岁而终,他70岁还在学习俄语,90岁时还在挥毫论战;画家齐白石以“天道酬勤”为座右铭,在93岁高龄时仍画了600多幅画。享有“掌故大王”、“补白大王”美称的郑逸梅,90多岁时,创造了他一生的高产纪录,出版了单行本著作24种,共计400余万字。摄影大师郎静山在百岁时,在北京举办了《百龄百幅作品展》,博得一片赞赏。真可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可惜今天有的人不是这样,他们刚过50岁就被“老”字所困,看到自己额头多了一条皱纹,便不禁生出几分忧伤、几分惆怅,甚至发出“人老珠黄”、“人到老年万事休”的哀叹,流露出“老如朽木”、“老而无用”的凄凄惨惨的悲观情绪。这种消极心理不仅阻止了自己向人生终点冲刺的步伐,而且损害了身心健康。我看,您大可不必悲观消极。从实际情况看,许多老年人由于有一个健康进取的心态,忘掉了年龄,不断地学习和工作,不但延长了生命,推迟了衰老,而且工作中也创造了非凡的成绩。
, 百拇医药
    事实上,人到老年,尽管在精力、体力方面有所衰退,较之年轻人逊色一些,但老年人的知识、经验、阅历等方面都是年轻人无法相比的宝贵财富,这些正是老有所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条件。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青年期是增长才智的时期,老年期则是运用才智的时期。”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说:“六十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变老”意味着“更好”:随着年老,你会变得更精明、更坚强、更有力量;随着年老,你会变得更加宽容,你的天地会更加宽敞,你做事更有动力,你的精神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有学者说,人过花甲有成熟美,进入古稀之年有智慧美。只要具有健康心态,就能摒弃晦暗心境,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乐观、欢乐的世界。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没有空去注意自己正在衰老。”古代陆游有诗曰:“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本来心地宽。”这就是他们能葆其青春的秘诀。

    “老骥伏枥”的精神诚然可贵,但老有所为的前提是在学习、工作、运动上必须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有人把它叫作在战略上藐视“老”字,在战术上重视“老”字,愚以为颇有道理。生活中,有的老年人或学习、或运动,有时兴致一来,便超过了自己身心素质所能承受的负荷,结果损坏了身心健康,这样的教训当为记取。,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