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寒凉,慎防风湿乘虚而入
风湿
秋意寒凉,野外驻训官兵摸爬滚打、风餐露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容易患上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从而影响官兵的正常训练和生活,甚至可能留下病根。今天,广州军区某炮兵团卫生队队长文石汉结合驻训实践,和战友们谈谈野外如何防治风湿。
警惕“天变冷晨发僵”
认识风湿病的早期症状,对于其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风湿病是一种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具有发病隐蔽、缓慢,病程较长等特点,发病后关节病变比例高达70-80%,并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及关节功能受损等全面炎症表现。被侵及关节大小视病种而有不同。不仅如此,风湿疾病还具有异质性,即同一种疾病,存在有不同亚型,临床表现的类型、症状、轻重及治疗反应也不尽相同。
风湿病发病前有征兆,比如关节疼痛、关节沉重、肌肉酸楚、肌无力等症状,人们常说的“阴天下雨关节疼”也是其典型的表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症状战友们需警惕。
“天变冷晨发僵”。通常双手笨拙僵硬的现象称为晨僵,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信号之一,但官兵们往往容易掉以轻心,等到症状严重了才去就医,耽误了治疗。
眼睛里的风湿病信号。当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以及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房水混浊、角膜后有沉着物,前房纤维渗出或前房积脓等,其罪魁祸首可能就是风湿病。
秋季易诱发风湿
不少官兵认为,秋季干燥不易患风湿病。其实不然,秋季驻训诱发风湿的因素并不少。
秋季昼夜温差大,而长时间野外驻训,环境艰苦、训练强度大,让官兵们的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为寒邪侵入机体提供了条件,此时人体受病原体感染后产生免疫反应因而引起风湿。
野外驻训中,不少官兵身体已有创伤和劳损,如常见的慢性下腰劳损、腱鞘炎等。这些慢性积累性损伤造成受累组织的充血、水肿、粘连,也会导致风湿病的发生。此外,长时间野外生活还容易使官兵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导致部分官兵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出现异常,也会诱发风湿疾病。
部分官兵不良的工作生活习惯,如野外喜欢席地而坐、衣服汗湿后不勤换等,都容易招惹风寒湿邪,受到细菌和病毒侵袭,不少风湿性关节炎就是因患上感染性疾病后诱发的。此外,部分官兵体质虚寒也易在秋季患上风湿病,而且患上风湿之后使体质更虚,加速风湿病的恶性发展。
多措并举防治风湿
秋季驻训如何预防风湿,我们在基层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供战友们参考借鉴。
避免风寒湿邪侵袭,做好防寒保温措施。清晨起床时注意保温,平时注意穿衣保暖,特别是关节部位要做好防护,防止关节受寒。训练过后不要立即冲澡,待汗干透后用温水洗浴。垫褥、被盖应勤洗勤晒,以保持清洁和干燥。另外,贴身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更换洗净,不穿湿衣、湿鞋、湿袜。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驻训中因场地、时间等因素限制,不宜像营区那样开展大强度的体育运动,但战友们仍应利用休闲时间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广播体操等,注意劳逸结合。热水泡脚有利于预防风湿,野外有条件的官兵可每天泡15-20分钟。热水泡脚时,不断用手按压脚心的涌泉穴,促进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加快下肢血液循环,消除下肢沉重感和全身疲劳,此举还能促进睡眠。热水不能太烫,秋季以不超过45摄氏度为宜。
秋冬季是进食滋补的“黄金期”,多吃鸡肉、兔肉、牛肉、羊肉等可以补充气血,预防风湿。此外,用薏仁、白糖、桂花煮成的薏米粥,用赤小豆、白糖做成的赤小豆粥,用粳米、生姜、葱煮成的生姜粥,也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