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应该怎么回复病人「我的病能治好吗」的疑问?
图片:House
作者:李松蔚,
这个问题我和不少医护人员交流过,问题的核心不在于给出怎样的信息,而在于传递怎样的情感,情感的背后则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建立在真诚和信任的医患关系基础上,即便只是拍一下肩膀,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不说任何话都可以。但是今天的医患关系是越来越糟了,要让双方都满意就很难。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其实只是希望病人老老实实地执行医嘱,不要问那么多。话说得太满了就怕以后承担责任,说得保守又怕病人绝望,要大费口舌解释,又怕影响了治疗态度。这几个怕字背后,其实都是当成了麻烦。麻烦的原因,其实大家在不生病时都能理解,跟医生的道德水平仁爱之心什么的都没关系。每个医生在治疗上都是会尽心尽力的,但是治疗之外,实在也不希望再和病人有更多互动,真的麻烦。
, http://www.100md.com
从病人的角度看当然就是另一回事,他们恐慌,疑虑,茫然,无助,而且越是重症,越有一种被排挤出正常生活之外的孤独。那时候哪怕有个普通人跟他聊聊病情,分享一下老家的二表婶得过这个病后来是怎么好的,病人都会感到莫大的安慰。你就可以想象他们对医生会有怎样的依赖了。那绝不只是治疗方面的。
所以你看,在这个关系中除了治疗的施与和接受之外,医生和病人是错位的,一个想走,一个不放,一个拒绝,一个恐慌,几乎到了针锋相对的地步。讽刺的是,这种情形既是医患对立的结果,也会是进一步加剧医患对立的原因。假如——我是说假如——医生意识到这一点,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站到病人的同一方,他们的互动就会顺畅很多。一个例子是,亲戚或领导介绍来的病人,沟通起来总会感觉容易不少。因为这时双方是互相信任的,对于彼此都没有太多疑虑,更容易把聚焦的中心放到病情本身上。就算问医生能不能治好,回答也自然会带着一些正性情感,病人也就放心了。这种良性的态度还会循环。
但是每次讨论到这里,医护人员就笑:道理谁不明白?可是真的不可能对每个病人都这样。因为社会大背景如此,你一个人的力量太难扭转。而且说实话,医生太累了,累到回了家对自己的小孩都没有耐心,光是治病就已经耗竭了全部的心血,你实在不能指望他们再承担心理抚慰那部分的任务……
, 百拇医药
是的,在理想的状态下,后面那部分工作可以有专人承担。在国外的大型医院里,包括香港,都会有医疗社工这种角色,专门为那些身患重症的病人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方面的服务,所以也很少遇到医护人员头疼这种「要费很多精力处理病人的焦虑感」的问题。但是大陆确实把这些都压给了可怜的医护人员……
所以说到最后,就看那位医生到底还能承担多少了。
如果他状态还好,愿意体惜病人,希望传递出一种安慰和支持的态度,那么对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的回答是:「交给我吧,我会尽力。」可以对着镜子练习说这句话,盯着自己的眼睛,找到一种适当的眼神,表情,语调和语速,肢体动作,能最大限度地表达安心和可靠的感觉。但是这很不容易。大部分的时候他可能也不想承担这些,那么就用最简单的方式,把基本的预后信息告诉病人也可以,这没什么可指责的。, http://www.100md.com
作者:李松蔚,
这个问题我和不少医护人员交流过,问题的核心不在于给出怎样的信息,而在于传递怎样的情感,情感的背后则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建立在真诚和信任的医患关系基础上,即便只是拍一下肩膀,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不说任何话都可以。但是今天的医患关系是越来越糟了,要让双方都满意就很难。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其实只是希望病人老老实实地执行医嘱,不要问那么多。话说得太满了就怕以后承担责任,说得保守又怕病人绝望,要大费口舌解释,又怕影响了治疗态度。这几个怕字背后,其实都是当成了麻烦。麻烦的原因,其实大家在不生病时都能理解,跟医生的道德水平仁爱之心什么的都没关系。每个医生在治疗上都是会尽心尽力的,但是治疗之外,实在也不希望再和病人有更多互动,真的麻烦。
, http://www.100md.com
从病人的角度看当然就是另一回事,他们恐慌,疑虑,茫然,无助,而且越是重症,越有一种被排挤出正常生活之外的孤独。那时候哪怕有个普通人跟他聊聊病情,分享一下老家的二表婶得过这个病后来是怎么好的,病人都会感到莫大的安慰。你就可以想象他们对医生会有怎样的依赖了。那绝不只是治疗方面的。
所以你看,在这个关系中除了治疗的施与和接受之外,医生和病人是错位的,一个想走,一个不放,一个拒绝,一个恐慌,几乎到了针锋相对的地步。讽刺的是,这种情形既是医患对立的结果,也会是进一步加剧医患对立的原因。假如——我是说假如——医生意识到这一点,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站到病人的同一方,他们的互动就会顺畅很多。一个例子是,亲戚或领导介绍来的病人,沟通起来总会感觉容易不少。因为这时双方是互相信任的,对于彼此都没有太多疑虑,更容易把聚焦的中心放到病情本身上。就算问医生能不能治好,回答也自然会带着一些正性情感,病人也就放心了。这种良性的态度还会循环。
但是每次讨论到这里,医护人员就笑:道理谁不明白?可是真的不可能对每个病人都这样。因为社会大背景如此,你一个人的力量太难扭转。而且说实话,医生太累了,累到回了家对自己的小孩都没有耐心,光是治病就已经耗竭了全部的心血,你实在不能指望他们再承担心理抚慰那部分的任务……
, 百拇医药
是的,在理想的状态下,后面那部分工作可以有专人承担。在国外的大型医院里,包括香港,都会有医疗社工这种角色,专门为那些身患重症的病人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方面的服务,所以也很少遇到医护人员头疼这种「要费很多精力处理病人的焦虑感」的问题。但是大陆确实把这些都压给了可怜的医护人员……
所以说到最后,就看那位医生到底还能承担多少了。
如果他状态还好,愿意体惜病人,希望传递出一种安慰和支持的态度,那么对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的回答是:「交给我吧,我会尽力。」可以对着镜子练习说这句话,盯着自己的眼睛,找到一种适当的眼神,表情,语调和语速,肢体动作,能最大限度地表达安心和可靠的感觉。但是这很不容易。大部分的时候他可能也不想承担这些,那么就用最简单的方式,把基本的预后信息告诉病人也可以,这没什么可指责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