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学会中医自治糖尿病》.孙纪更.文字版.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
第87页 |
第50页 |
参见附件(1767KB,205页)。
《一周学会中医自治前列腺病》一书是由华龄出版社出版,是专门针对前列腺疾病患者自治自愈的成方推荐书籍。
该书由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孙纪更先生编著,科学系统地阐述了治疗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特效方法--补虚化瘀疗法。其中《补虚化瘀治疗前列腺增生》一文,曾在"全国第二届疑难病症防治经验研讨会"上被评审专家委员会特别评定为前列腺项目上的"一等奖"。
一周学会中医自治
糖尿病
孙纪更 著 责任编辑 : 高志红
装帧设计 : 刘苗苗
责任印制 : 李浩玉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一周学会中医自治糖尿病/孙纪更著畅 — 北京 : 华龄
出版社 , 2005畅 9
ISBN 7 80178 287 9
Ⅰ 畅 一畅畅畅 Ⅱ 畅 孙畅畅畅 Ⅲ 畅 糖尿病 - 中医疗法
Ⅳ 畅 R259畅 871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05) 第 106891 号
书 名 : 一周学会中医自治糖尿病
作 者 : 孙纪更 著
出版发行 : 华龄出版社
印 刷 : 三河市科达彩色印装有限公司
版 次 : 2005 年 10 月第 1 版 2005 年 10 月第 1 次印刷
开 本 : 850 × 1168 1/32 印 张 : 6畅 375
字 数 : 180 千字 印 数 : 1 ~ 3000 册
定 价 : 22畅 00 元
地 址 : 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 41 号 邮编 : 100009
电 话 : 84044445 (发行部) 传真 : 84039173内 容 提 要
笔者在本书中以祖国医学整体观及辨证施治两大原理为统
领 , 以洞悉糖尿病病因病机为契机 , 以 “补虚化瘀法” 为核心疗
法 , 体现了辨病溯源 , 明证荐方 , 依书解惑 , 依方愈疾的 “医者
济人 , 光大中医” 的思想 。
首先 , 笔者结合多年的中医科研及临床经验 , 认识到 “本虚
血瘀” 乃是导致诸多慢性疾病与顽固性疾病的病发之源 , 糖尿病
亦属此列 ; 明确提出 “补虚化瘀法” 为治疗糖尿病的根本疗法之
一 。
其次 , 本书重点解析了中医对消渴病之深层认知及 “补虚化
瘀法” 康复糖尿病必须坚守的 “五大原则” , 由此确立了中医治
愈此疾的全新标尺 , 为广大患者及各方医家理性施治 、 辨证择方
奠定了理论基础 , 拓宽了治疗思路 。
尤其本书对糖尿病本病呈现的三大中医证候 , 即阴虚血瘀
证 、 气阴两虚血瘀证 、 阴阳俱虚血瘀证 , 作了全方位的辨证论
治 ; 并对糖尿病最易引发的八大慢性并发症之临床症状 、 诱病机
理 、 施治原则 、 治疗方案予以分类解析及成方诠释 。 笔者不固
守 , 不藏技 , 将多年的科研心血及潜修医果 , 以 “病案剖析 , 成
方自荐” 之形式无私馈赠给广大糖尿病患者 , 使患者一书在手 ,即能以症辨证 , 依证取方 , 以达到依方自治的目的 。
同时 , 笔者不拘泥于中医一家之言 , 一并撷取现代医学之华
萃 , 兼容并包 , 祛粗存精 , 将饮食疗法 、 运动疗法 、 西医常规用
药方略及糖尿病患者日常注意事宜均作了详实说明 , 以利广大患
者全面了解 , 自我保健 , 科学求治 。此书是一本真正面向糖尿病患者自阅自治 , 自我康复的中医
科普读物 。
另外 , 因受专业水平及时间所限 , 本书之观点及文字不当之
处在所难免 , 敬请医界同仁及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
书中所列药方 , 使用时请遵医嘱 。
2 一周学会中医自治糖尿病治疗糖尿病必须依靠中医来完成
(前言)
糖尿病是 21 世纪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威胁 。 随着人类寿命
的延长及医学检测手段的日益发达 , 越来越多的人被测知血糖增
高 , 并确诊患上糖尿病 , 于是便开始了漫长的求治和恐怖的恶
梦 … …
西医先进的检测手段使我们首先获得了病情的信息 , 也由此
得知患糖尿病的标志多为血糖升高 。 那么 , 在西医的引导下 , 人
们治疗糖尿病的所有目的便围绕着控制及降低升高的血糖 (当然
也包括相关的其他指标) , 人们更相信指数的降低即标志着疾病
的康复 。 随着西医优降糖 、 降糖灵 , 甚至胰岛素的使用 , 绝大多
数患者的血糖的确被控制在了一个较好的稳定水平 。 然而 , 随着
时间的推移 , 患者的体质仍在日益恶化 , 各种并发症开始陆续出
现 , 致残致死的现象接踵而至 , 现实再次打破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及善良的坚守 。
糖尿病真是不治之症 ?!
我们不否认西医对糖尿病深入而精确的研究 , 更不否认西医
在糖尿病辨病上的科学手段 (血糖检测) , 以及西医在血糖控制
上的有效性并对糖尿病治疗上的重要意义及贡献 。 然而中医决不
会把治疗糖尿病这个系统疾病 , 仅仅局限在对血糖等几个指数的
控制上 。 我们治疗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患病之体 , 是一个复杂
的高级生命体 。 我们必须认识到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体的康
复及生命生活质量的提高 , 而不仅仅是指数的提示 , 这就需要我
们从一个人的整体健康来看待这个疾病 , 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辨
“证” 施治的医学观念 。
这也正是人们通常所指的 “西医辨病 , 中医辨证” , 西医辨
病即是明确指出所患疾病的位置及其突然表现了哪些病理变化 ,治疗上则针对此点开始展开 ; 中医辨证则是将人们出现的各种症
状加以汇总归纳 , 最后将其定型为某种病情状态 , 然后以整体观
的思想对整个人 “对证治疗” 。 包括西医对疾病的检测及认识 ,中医亦同样将其列为辨证的一个症状来看待 , 因此在糖尿病的治
疗上 , 就绝不会仅仅单纯围绕血糖升高这一个指数来进行施治 。
这就是中医为什么可以理解或接纳西医在糖尿病治疗上使用
药物降糖 , 但绝不会认同此即为治疗糖尿病的全部 。 因为 , 西药
降糖只能改变这个整体疾病状态的一部分 , 而糖尿病在中医上首
先是立型为 “消渴证” , 降低血糖也仅是治疗消渴证的一个方面 。
而主宰消渴证的基本病机 , 中医的认识则为阴虚 、 气虚 、 血瘀这
三大病机 , 它们贯穿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 , 血糖升高只是这
三个病机共同作用下的一个病变而已 。 因此要想真正治疗糖尿
病 , 则必须以养阴 、 补气 、 化瘀这三个基本手段来完成 , 这也正
是运用中医 “补虚化瘀法” 的良好体现之机 。
“补虚化瘀法” 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使用 , 可以说是中医治病
众法中的最佳方法之一 , 它不仅符合了糖尿病的气阴亏虚及血瘀
证的同步治疗要求 , 而且因为 “补虚化瘀法” 的五个使用原则在
糖尿病上的淋漓体现 , 真正诠释了中医 “治病求本 , 辨证施治”
的核心思想 。 该法的使用 , 既可以达到西医对血糖降低这一指数
的基本要求 , 更可以将糖尿病在该法的指导下 , 辨证细分 , 细化
出滋阴化瘀 、 益气养阴 、 滋阴潜阳 、 补气化瘀 、 补气降糖 、 扶正
祛邪等多种方法 ; 并选择出相应的特别中药组合 , 分别针对阴虚
血瘀证 、 气阴两虚血瘀证及阴阳俱虚血瘀证等不同证型的糖尿病
及并发症的治疗 , 彻底实现治病求本 、 彻底康复的目的 。
因此说 , 想真正治疗糖尿病 , 依靠中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
径 , 而中医的 “补虚化瘀法” 则更是其根本方法之一 。
2 一周学会中医自治糖尿病目 录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及 “补虚化瘀” 疗法 1 ………………………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发展概要 1 …………………………………… ......
糖尿病
孙纪更 著 责任编辑 : 高志红
装帧设计 : 刘苗苗
责任印制 : 李浩玉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一周学会中医自治糖尿病/孙纪更著畅 — 北京 : 华龄
出版社 , 2005畅 9
ISBN 7 80178 287 9
Ⅰ 畅 一畅畅畅 Ⅱ 畅 孙畅畅畅 Ⅲ 畅 糖尿病 - 中医疗法
Ⅳ 畅 R259畅 871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05) 第 106891 号
书 名 : 一周学会中医自治糖尿病
作 者 : 孙纪更 著
出版发行 : 华龄出版社
印 刷 : 三河市科达彩色印装有限公司
版 次 : 2005 年 10 月第 1 版 2005 年 10 月第 1 次印刷
开 本 : 850 × 1168 1/32 印 张 : 6畅 375
字 数 : 180 千字 印 数 : 1 ~ 3000 册
定 价 : 22畅 00 元
地 址 : 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 41 号 邮编 : 100009
电 话 : 84044445 (发行部) 传真 : 84039173内 容 提 要
笔者在本书中以祖国医学整体观及辨证施治两大原理为统
领 , 以洞悉糖尿病病因病机为契机 , 以 “补虚化瘀法” 为核心疗
法 , 体现了辨病溯源 , 明证荐方 , 依书解惑 , 依方愈疾的 “医者
济人 , 光大中医” 的思想 。
首先 , 笔者结合多年的中医科研及临床经验 , 认识到 “本虚
血瘀” 乃是导致诸多慢性疾病与顽固性疾病的病发之源 , 糖尿病
亦属此列 ; 明确提出 “补虚化瘀法” 为治疗糖尿病的根本疗法之
一 。
其次 , 本书重点解析了中医对消渴病之深层认知及 “补虚化
瘀法” 康复糖尿病必须坚守的 “五大原则” , 由此确立了中医治
愈此疾的全新标尺 , 为广大患者及各方医家理性施治 、 辨证择方
奠定了理论基础 , 拓宽了治疗思路 。
尤其本书对糖尿病本病呈现的三大中医证候 , 即阴虚血瘀
证 、 气阴两虚血瘀证 、 阴阳俱虚血瘀证 , 作了全方位的辨证论
治 ; 并对糖尿病最易引发的八大慢性并发症之临床症状 、 诱病机
理 、 施治原则 、 治疗方案予以分类解析及成方诠释 。 笔者不固
守 , 不藏技 , 将多年的科研心血及潜修医果 , 以 “病案剖析 , 成
方自荐” 之形式无私馈赠给广大糖尿病患者 , 使患者一书在手 ,即能以症辨证 , 依证取方 , 以达到依方自治的目的 。
同时 , 笔者不拘泥于中医一家之言 , 一并撷取现代医学之华
萃 , 兼容并包 , 祛粗存精 , 将饮食疗法 、 运动疗法 、 西医常规用
药方略及糖尿病患者日常注意事宜均作了详实说明 , 以利广大患
者全面了解 , 自我保健 , 科学求治 。此书是一本真正面向糖尿病患者自阅自治 , 自我康复的中医
科普读物 。
另外 , 因受专业水平及时间所限 , 本书之观点及文字不当之
处在所难免 , 敬请医界同仁及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
书中所列药方 , 使用时请遵医嘱 。
2 一周学会中医自治糖尿病治疗糖尿病必须依靠中医来完成
(前言)
糖尿病是 21 世纪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威胁 。 随着人类寿命
的延长及医学检测手段的日益发达 , 越来越多的人被测知血糖增
高 , 并确诊患上糖尿病 , 于是便开始了漫长的求治和恐怖的恶
梦 … …
西医先进的检测手段使我们首先获得了病情的信息 , 也由此
得知患糖尿病的标志多为血糖升高 。 那么 , 在西医的引导下 , 人
们治疗糖尿病的所有目的便围绕着控制及降低升高的血糖 (当然
也包括相关的其他指标) , 人们更相信指数的降低即标志着疾病
的康复 。 随着西医优降糖 、 降糖灵 , 甚至胰岛素的使用 , 绝大多
数患者的血糖的确被控制在了一个较好的稳定水平 。 然而 , 随着
时间的推移 , 患者的体质仍在日益恶化 , 各种并发症开始陆续出
现 , 致残致死的现象接踵而至 , 现实再次打破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及善良的坚守 。
糖尿病真是不治之症 ?!
我们不否认西医对糖尿病深入而精确的研究 , 更不否认西医
在糖尿病辨病上的科学手段 (血糖检测) , 以及西医在血糖控制
上的有效性并对糖尿病治疗上的重要意义及贡献 。 然而中医决不
会把治疗糖尿病这个系统疾病 , 仅仅局限在对血糖等几个指数的
控制上 。 我们治疗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患病之体 , 是一个复杂
的高级生命体 。 我们必须认识到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体的康
复及生命生活质量的提高 , 而不仅仅是指数的提示 , 这就需要我
们从一个人的整体健康来看待这个疾病 , 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辨
“证” 施治的医学观念 。
这也正是人们通常所指的 “西医辨病 , 中医辨证” , 西医辨
病即是明确指出所患疾病的位置及其突然表现了哪些病理变化 ,治疗上则针对此点开始展开 ; 中医辨证则是将人们出现的各种症
状加以汇总归纳 , 最后将其定型为某种病情状态 , 然后以整体观
的思想对整个人 “对证治疗” 。 包括西医对疾病的检测及认识 ,中医亦同样将其列为辨证的一个症状来看待 , 因此在糖尿病的治
疗上 , 就绝不会仅仅单纯围绕血糖升高这一个指数来进行施治 。
这就是中医为什么可以理解或接纳西医在糖尿病治疗上使用
药物降糖 , 但绝不会认同此即为治疗糖尿病的全部 。 因为 , 西药
降糖只能改变这个整体疾病状态的一部分 , 而糖尿病在中医上首
先是立型为 “消渴证” , 降低血糖也仅是治疗消渴证的一个方面 。
而主宰消渴证的基本病机 , 中医的认识则为阴虚 、 气虚 、 血瘀这
三大病机 , 它们贯穿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 , 血糖升高只是这
三个病机共同作用下的一个病变而已 。 因此要想真正治疗糖尿
病 , 则必须以养阴 、 补气 、 化瘀这三个基本手段来完成 , 这也正
是运用中医 “补虚化瘀法” 的良好体现之机 。
“补虚化瘀法” 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使用 , 可以说是中医治病
众法中的最佳方法之一 , 它不仅符合了糖尿病的气阴亏虚及血瘀
证的同步治疗要求 , 而且因为 “补虚化瘀法” 的五个使用原则在
糖尿病上的淋漓体现 , 真正诠释了中医 “治病求本 , 辨证施治”
的核心思想 。 该法的使用 , 既可以达到西医对血糖降低这一指数
的基本要求 , 更可以将糖尿病在该法的指导下 , 辨证细分 , 细化
出滋阴化瘀 、 益气养阴 、 滋阴潜阳 、 补气化瘀 、 补气降糖 、 扶正
祛邪等多种方法 ; 并选择出相应的特别中药组合 , 分别针对阴虚
血瘀证 、 气阴两虚血瘀证及阴阳俱虚血瘀证等不同证型的糖尿病
及并发症的治疗 , 彻底实现治病求本 、 彻底康复的目的 。
因此说 , 想真正治疗糖尿病 , 依靠中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
径 , 而中医的 “补虚化瘀法” 则更是其根本方法之一 。
2 一周学会中医自治糖尿病目 录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及 “补虚化瘀” 疗法 1 ………………………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发展概要 1 ……………………………………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67KB,2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