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药经典的意义
一、不是守旧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谈到:“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张仲景在这段文字所显示的资料,提醒我们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正值经典产生,或愈是接近经典的年代,名医、大师愈多?而为什么一旦远离这个时代,名医、大师就“未之闻也”?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
所以,我们现在强调经典的重要,并不是为了其他什么,而是明知我们在时间上离经典愈来愈远了,但是,能否通过有效的学习,使我们在实质上接近它呢?接近它,其实就接近了这些大师,我们通过学习经典,最后把我们自己造就成了雷公、少俞、少师,这有什么不好呢?我想这是我们学习经典的最根本的意义。
张仲景在序言的下一段文字中接着谈到:“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仲景在1700年前已经清楚地说明了什么是守旧,什么是创新。当时的医生中,各人只抱守家传的一点经验,这就叫守旧;而反过来呢?能够“思求经旨,演其所知”,这就是创新。所以,我们学习经典,学习《内经》、《伤寒》这些著作,完全是为了“演其所知”。演是什么意思呢?演就是推演、扩大、发展、延续的意思。能够把我们那点局限的知识发展、拓宽开来,能够发扬光大它,这个东西就是只有真正地思求经旨。现在我们老说中医要创新才有出路,但你凭什么去创新呢?所以,搞经典完全不是守旧,而是为了创新。
, http://www.100md.com
二、万变不离其经
我们说经典的意义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这是有实义的。几年前有两本书曾经引起很大的轰动,一本是美国人写的《学习的革命》,一本是日本医学家春山茂雄博士写的《脑内革命》。尤其是后者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脑研究热潮。
《脑内革命》这部书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探讨如何提高大脑的效率,唤醒脑细胞的巨大潜能。而这个焦点又集中在如何引发大脑的α波,如何激活内啡呔的分泌。在增加内啡呔的分泌,使大脑处于更多α波状态这个关键环节上,春山茂雄博士总结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其中包括运动方面,饮食方法和调节心身方面。在饮食方面,春山茂雄博士的研究显示,在日本所有的常用食品中,惟独有一种日本人很钟爱的食品,在促进内啡呔分泌方面独占鳌头。这种食品,类似于中国的豆豉,就是大豆经过发酵以后制成的,这是日本人每天早餐必备的食品。这种食品为什么对提高大脑功能有这样独特的作用呢?打开经典我们才发现,答案还是在《内经》里面。
, 百拇医药
上过《中基》大家都很清楚,这个属于神经系统的脑,与肾的关系最密切,有道是:“肾主骨生髓,髓通于脑。”所以,要想改善和提高脑的功能,从中医的角度来思考,就要设法从肾入手。这是一个基本的方向和原则。这个方向确定后,那就好办了。还是《素问·金匮真言论》的那段话,肾的谷为豆,其臭为腐。肾之谷为豆,这个很好理解,大家只要拿一颗豆瞧一瞧,你就明白了,豆的外形与肾怎么样?简直一模一样,只是缩小了。所以,豆与肾有一种非常的关系,这是不难理解的。另外,经过发酵的豆,使上述这个“亲情”关系又密切了许多。为什么呢?因为发酵,实际上就是一个腐质化的过程。所以,发酵以后的豆,对肾的作用更大了,对肾的作用大,当然对脑的作用就大,这就从经典的角度印证了春山茂雄的研究。
上面这段短短的经文我们已经用它来说明了一件事情,当然,还可以继续地说下去。从这个过程,我们应该可以感受到一些经典的魅力。事情不管你再复杂,不管你再怎么变化,似乎都没有逃出经典,这就叫“万变不离其经”。
, 百拇医药
三、读经开智
讲到经典的意义,它与智慧很有关系,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问题。如果大家以为研习经典仅仅是为了增加一些知识,那经典的意义当然就不大了。知识多了不一定就有智慧,知识多了,也不一定学问就高,这个关系大家应该搞清楚。而读经典却确实能够提高智慧和学问。所以,学问是从读经开始的。在这一点上很多人都有共识。
现代的脑科学研究认为,人的左脑是逻辑脑,主管语言文字、逻辑思维,人类所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左脑。而右脑是直觉脑,这右脑大部分时间是在闲置,当然,这与科学讲求逻辑是有关联的。近些年的脑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已渐渐地把目光瞄向右脑这块处女地,如上面提到的春山茂雄的《脑内革命》就较多地阐述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大脑处在较多的α波状态,就是一种唤醒激活右脑的状态。
对于上述这个左右脑,可以用另外一个概念来描述和定义。左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逻辑脑定义为现代脑;右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觉脑定义为传统脑。所以,左右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具体地说,现代脑的涵义是什么呢?所谓现代脑就是这一世的脑,或者称现世脑,自从你生降到这个世间,与你相关的一切信息就贮存在这个脑里。所以,如果从信息的角度来看这个左脑,它的信息容量有多大呢?就与这一辈子的经历有关。经历的时间长短,这个要看每个人的寿命,经历事情的多少,这个要看每个人的阅历。但,总起来说,与它相关的信息就只是几十年,至多百年。这是左脑的大体情况。那么,传统脑呢?
, 百拇医药
传统脑的信息要大得多了,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所经历的一切,都有可能与右脑发生联系。所以,右脑所贮存的东西,或者说与右脑发生联系的这些信息,这些经验,就不仅仅是这几十年,这百年。这个信息关联的跨度可能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甚至若干亿年。而且这个信息,这个经验不是个体的,有可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整合(这有点像道金斯所谓的“觅母”)。如果我们借用一个藏传佛教的概念,这个右脑,也可以叫做伏藏脑。
什么叫伏藏呢?伏就是埋伏潜藏,藏是宝藏,人类无始以来的文明宝藏都潜伏在这个右脑里。如果从意识的角度,我们也可以说,人类无始以来的意识宝藏都埋伏潜藏在右脑里。我们这样来对比左右脑,就知道这个差别太大,大到难以形容的程度。只可惜现在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只知道现代脑,而没能认识传统脑,进而想方设法去开发它。大家可以思考,认识右脑,进而开发右脑,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真正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站在这个基础上往前走,与我们仅仅依靠个体的,非常局限的这几十年,这是一个什么量级的差别?所以,认识、研究左右脑,这个意义太大了,大家不可小视它,也不要当作天方夜谭,这绝不是天方夜谭!
, 百拇医药
所以,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是必然的,这里面有生理结构作基础。有效地阅读经典、研究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挖掘伏藏,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上述的伏藏脑,从而让人类文明的共同宝藏源源不断的流向个体。这个过程如果实现了,大家想想,怎么会没有智慧?怎么会没有学问呢?大家如果从这个高度去认识经典,经典就有意义了,经典就容易学进去了,这是真正的源远流长啊!
当然,现在许多人不但不会对我上述的观点表示赞许,而且还会嗤之以鼻。因为他们一提到传统就喜欢跟现代对立起来,以为传统的东西都是阻碍现代的,都应该抛弃。其实,这样的认识是没有真正地认识好传统。在门外谈传统,对它望而生畏,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台中师大的王财贵教授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到位:“凡是将传统看成是包袱的人,不是懦弱者,就是败家子!”希望大家能以懦弱者和败家子为戒。传统怎么可能是包袱呢?它是资本!通过适当的“投资”,它可以发展和壮大我们的事业。
, 百拇医药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谈到:“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张仲景在这段文字所显示的资料,提醒我们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正值经典产生,或愈是接近经典的年代,名医、大师愈多?而为什么一旦远离这个时代,名医、大师就“未之闻也”?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
所以,我们现在强调经典的重要,并不是为了其他什么,而是明知我们在时间上离经典愈来愈远了,但是,能否通过有效的学习,使我们在实质上接近它呢?接近它,其实就接近了这些大师,我们通过学习经典,最后把我们自己造就成了雷公、少俞、少师,这有什么不好呢?我想这是我们学习经典的最根本的意义。
张仲景在序言的下一段文字中接着谈到:“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仲景在1700年前已经清楚地说明了什么是守旧,什么是创新。当时的医生中,各人只抱守家传的一点经验,这就叫守旧;而反过来呢?能够“思求经旨,演其所知”,这就是创新。所以,我们学习经典,学习《内经》、《伤寒》这些著作,完全是为了“演其所知”。演是什么意思呢?演就是推演、扩大、发展、延续的意思。能够把我们那点局限的知识发展、拓宽开来,能够发扬光大它,这个东西就是只有真正地思求经旨。现在我们老说中医要创新才有出路,但你凭什么去创新呢?所以,搞经典完全不是守旧,而是为了创新。
, http://www.100md.com
二、万变不离其经
我们说经典的意义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这是有实义的。几年前有两本书曾经引起很大的轰动,一本是美国人写的《学习的革命》,一本是日本医学家春山茂雄博士写的《脑内革命》。尤其是后者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脑研究热潮。
《脑内革命》这部书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探讨如何提高大脑的效率,唤醒脑细胞的巨大潜能。而这个焦点又集中在如何引发大脑的α波,如何激活内啡呔的分泌。在增加内啡呔的分泌,使大脑处于更多α波状态这个关键环节上,春山茂雄博士总结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其中包括运动方面,饮食方法和调节心身方面。在饮食方面,春山茂雄博士的研究显示,在日本所有的常用食品中,惟独有一种日本人很钟爱的食品,在促进内啡呔分泌方面独占鳌头。这种食品,类似于中国的豆豉,就是大豆经过发酵以后制成的,这是日本人每天早餐必备的食品。这种食品为什么对提高大脑功能有这样独特的作用呢?打开经典我们才发现,答案还是在《内经》里面。
, 百拇医药
上过《中基》大家都很清楚,这个属于神经系统的脑,与肾的关系最密切,有道是:“肾主骨生髓,髓通于脑。”所以,要想改善和提高脑的功能,从中医的角度来思考,就要设法从肾入手。这是一个基本的方向和原则。这个方向确定后,那就好办了。还是《素问·金匮真言论》的那段话,肾的谷为豆,其臭为腐。肾之谷为豆,这个很好理解,大家只要拿一颗豆瞧一瞧,你就明白了,豆的外形与肾怎么样?简直一模一样,只是缩小了。所以,豆与肾有一种非常的关系,这是不难理解的。另外,经过发酵的豆,使上述这个“亲情”关系又密切了许多。为什么呢?因为发酵,实际上就是一个腐质化的过程。所以,发酵以后的豆,对肾的作用更大了,对肾的作用大,当然对脑的作用就大,这就从经典的角度印证了春山茂雄的研究。
上面这段短短的经文我们已经用它来说明了一件事情,当然,还可以继续地说下去。从这个过程,我们应该可以感受到一些经典的魅力。事情不管你再复杂,不管你再怎么变化,似乎都没有逃出经典,这就叫“万变不离其经”。
, 百拇医药
三、读经开智
讲到经典的意义,它与智慧很有关系,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问题。如果大家以为研习经典仅仅是为了增加一些知识,那经典的意义当然就不大了。知识多了不一定就有智慧,知识多了,也不一定学问就高,这个关系大家应该搞清楚。而读经典却确实能够提高智慧和学问。所以,学问是从读经开始的。在这一点上很多人都有共识。
现代的脑科学研究认为,人的左脑是逻辑脑,主管语言文字、逻辑思维,人类所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左脑。而右脑是直觉脑,这右脑大部分时间是在闲置,当然,这与科学讲求逻辑是有关联的。近些年的脑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已渐渐地把目光瞄向右脑这块处女地,如上面提到的春山茂雄的《脑内革命》就较多地阐述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大脑处在较多的α波状态,就是一种唤醒激活右脑的状态。
对于上述这个左右脑,可以用另外一个概念来描述和定义。左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逻辑脑定义为现代脑;右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觉脑定义为传统脑。所以,左右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具体地说,现代脑的涵义是什么呢?所谓现代脑就是这一世的脑,或者称现世脑,自从你生降到这个世间,与你相关的一切信息就贮存在这个脑里。所以,如果从信息的角度来看这个左脑,它的信息容量有多大呢?就与这一辈子的经历有关。经历的时间长短,这个要看每个人的寿命,经历事情的多少,这个要看每个人的阅历。但,总起来说,与它相关的信息就只是几十年,至多百年。这是左脑的大体情况。那么,传统脑呢?
, 百拇医药
传统脑的信息要大得多了,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所经历的一切,都有可能与右脑发生联系。所以,右脑所贮存的东西,或者说与右脑发生联系的这些信息,这些经验,就不仅仅是这几十年,这百年。这个信息关联的跨度可能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甚至若干亿年。而且这个信息,这个经验不是个体的,有可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整合(这有点像道金斯所谓的“觅母”)。如果我们借用一个藏传佛教的概念,这个右脑,也可以叫做伏藏脑。
什么叫伏藏呢?伏就是埋伏潜藏,藏是宝藏,人类无始以来的文明宝藏都潜伏在这个右脑里。如果从意识的角度,我们也可以说,人类无始以来的意识宝藏都埋伏潜藏在右脑里。我们这样来对比左右脑,就知道这个差别太大,大到难以形容的程度。只可惜现在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只知道现代脑,而没能认识传统脑,进而想方设法去开发它。大家可以思考,认识右脑,进而开发右脑,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真正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站在这个基础上往前走,与我们仅仅依靠个体的,非常局限的这几十年,这是一个什么量级的差别?所以,认识、研究左右脑,这个意义太大了,大家不可小视它,也不要当作天方夜谭,这绝不是天方夜谭!
, 百拇医药
所以,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是必然的,这里面有生理结构作基础。有效地阅读经典、研究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挖掘伏藏,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上述的伏藏脑,从而让人类文明的共同宝藏源源不断的流向个体。这个过程如果实现了,大家想想,怎么会没有智慧?怎么会没有学问呢?大家如果从这个高度去认识经典,经典就有意义了,经典就容易学进去了,这是真正的源远流长啊!
当然,现在许多人不但不会对我上述的观点表示赞许,而且还会嗤之以鼻。因为他们一提到传统就喜欢跟现代对立起来,以为传统的东西都是阻碍现代的,都应该抛弃。其实,这样的认识是没有真正地认识好传统。在门外谈传统,对它望而生畏,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台中师大的王财贵教授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到位:“凡是将传统看成是包袱的人,不是懦弱者,就是败家子!”希望大家能以懦弱者和败家子为戒。传统怎么可能是包袱呢?它是资本!通过适当的“投资”,它可以发展和壮大我们的事业。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