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透视
编号:12469485
日子越好烦心事越多 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29日 生命时报
日子越好烦心事越多(国人心理透视)
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国人心理透视)

     日子越好烦心事越多(国人心理透视)

    当前国人心理问题系列报道之八

    唐登华,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治疗科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如今,生活质量高了,可很多人却总把“烦”字挂嘴边。“百度知道”网络问答平台近日发布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有关“烦恼”的问答高达1600万条,每天有230万网友访问此类话题,希望解除烦恼。排在第一位的烦恼是“夫妻间如何相处”,其后依次是“跟婆婆关系不好怎么办”、“老公有外遇怎么办”、“没房没车能娶老婆吗”……无独有偶,今年6月,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与首都经贸大学联合发布的《全国35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显示,国人的生活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存在反差。腾讯大楚网一项万人参与的生活烦恼调查也显示,64.3%的人感觉生活确实变好了,但77.8%的人认为“最近比较烦”,烦恼明显增多。其中,工作和收入、子女教育、自身及家人健康养老分别以21.28%、15.37%和15.29%的投票率居前。
, http://www.100md.com
    从缺衣少食到穿好吃好,再到住上高楼、开上小车,还有年假可以出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牢骚仿佛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大致有4点。

    只横向对比,不纵向比较。在过去缺衣少食的日子里,人们向往过年,因为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如果跟那时候比,现代人可谓幸福。但人容易陷入横向对比的思维“陷阱”,不跟自己的过去比,而喜欢与他人对比,老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就会越比越烦。

    物质越丰富,期待就越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当物质需要达到一定程度后,人的精神需要会提高。在一个愿望达到后,人们往往会产生新愿望,想要的多了,一时不能满足,就容易心烦、不快乐。

    环境不稳定,太多不确定。过去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大环境相对稳定,人的心态相对平和。现在,随着社会变革、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人们的不确定感增强;人们愿意思考社会问题了,却发现不公正的待遇、不如意的事情越来越多,又难以解决,只能通过抱怨的方式排解苦闷。
, 百拇医药
    信任度降低,没耐心沟通。当前社会信任度降低,导致人际关系不如过去稳定。过去是“远亲不如近邻”,现在是“老死不相往来”。国人一方面想与人交流,另一方面出于时间、信任等问题,没耐心或不敢沟通。交往的需要对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得不到满足难免会心烦。

    社会在进步,生活总会不断变化。老抱怨,难免体会不到人生的乐趣,甚至弄得没人喜欢,进入恶性循环。不妨调整心态,好好享受一把“慢生活”。

    首先,不要怕烦恼。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顺心,烦恼才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成长的动力。学会与烦恼和平相处,带着烦恼正常地生活,烦恼对自己的伤害就会更短暂、更轻微。

    其次,不知足也要常乐。知足常乐并非健康心理的标准,因为人人知足常乐,社会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所以,人就得有理想,而且理想越远大越好。但要对理想实现的可能性有一个合理的预估。比如人人成为亿万富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我们仍可给自己这样的理想,只是不必追求一定实现,只要尽力就好,从中体会奋斗的愉悦。愉悦感是人的内在体验,与权钱无关。不管财富多少,只要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满足感就好。
, http://www.100md.com
    再次,要接纳不确定性。无论是什么时代,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始终存在,但社会能够规范每一个人的行为,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展。一味跟自己过不去,就会陷入无尽的痛苦中。太烦恼时不妨自我反省一下,为什么烦?

    最后,要学会享受生活。物质丰富的同时,应该提高自己的精神世界。除了工作外,还应发展业余爱好、结伴旅游等。快乐的来源越多,精神大厦才能越稳固。经济的发展是由人创造的,如果一味地只创造却不消费,生活价值就无法提高,社会也将停滞不前。▲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执行主任 唐登华)

    

    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国人心理透视)
, 百拇医药
    当前国人心理问题系列报道之七

    杜亚松,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孔子的名言,在当今社会依然适用。因努力而获得升迁,就会有人背后说风凉话,酸溜溜地说你是凭特殊关系获得的;参加同学会,看到别人穿名牌、开好车,心里就突然空落落的,语气、表情都变得不自然;市场上,不少商家不惜用赔本降价的方式打压对手,最后落得个两败俱伤。

    古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见不得别人好、扯人后腿的现象古已有之,在当今中国也不少见。往往一牵扯到利益,这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就会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3点。

    1.人的天性引发嫉妒心理。生活中,人们看到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优秀,往往会认为别人过得比自己好。然而,这种“好”多半是自己的猜测,容易让人产生心理不平衡的感觉,从而产生嫉妒。在嫉妒心理的作用下,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有人受到激励,发愤图强;有人会自责,自信心受打击;也有人小心眼,内心不平衡,背后使坏,让别人不顺,也就是俗话说的“扯后腿”;还有人拿别人的成功来指责亲近的人,比如妻子数落老公“赚得没隔壁老王多”,从而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睦。总而言之,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大多是嫉妒心理在作怪。当然,这种心理的存在是正常的,是人的天性使然。
, http://www.100md.com
    2.历史传承带来不安全感。传统文化让别人的“好”给国人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过去,“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逸生活是多数国人的追求,“一亩三分地”带来的安全感是实实在在的。现在,房子、车子和孩子成为中国人的生活理想。当看到别人拥有更多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优秀的孩子时,不安全感就被触发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数次民族危亡加深了这种不安全感。现代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资源有限,并且分配不公,让国人将这种不安全感转化成仇富心理。种种原因将见不得别人好这种心态深植国人心中,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基因”。

    3.错误教育固化不良心态。深植国人心中的不安全感让家长担心后代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能获得更好的待遇,甚至无法立足。所以,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忧患意识,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希望孩子能取长补短。这种做法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更深的嫉妒。不合理的传统教育方式是滋生“见不得别人好”心态的沃土。
, http://www.100md.com
    总抱着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心态,不仅自己活得累,也让身边人不舒服;不仅损害团队士气,还会让自己被团队排斥。这种心态在特定社会时期和社会变革期会加剧。随着社会发展,这一社会心理必将慢慢削弱。比如,“80后”的不安全感就比他们的父辈弱不少,所以才敢拼、敢闯,敢于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打拼。但每个人总难免被这种心态影响,可以试试下面几招。

    首先,对比是需要的,但攀比要不得。要给自己设定合适的对比目标,比如拿自己和名人比,肯定比不过。最好是自己和自己比,现在的自己是不是比以前有进步,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更努力等。

    其次,遇到不公平或因某些小事心态失衡时,要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让别人的“好”成为自己不开心的导火索。可以试试深呼吸,及时告诉自己“别人好只是我认为的好”、“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天下事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等。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只要努力了,就能拥有自己的成功。

    最后,和亲近的人交流要把握好度。有人喜欢被激励,有人则希望被鼓励。否则,对前者盲目吹捧,对后者吹毛求疵,效果适得其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教授 杜亚松)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