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圣药生白术
众所周知,白术具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然此药生用善利腰脐之气且善散腰脐间血而治腰痛之效却少为人知。
《名医别录》云:“白术利腰脐间血”;《本草逢原》:“白术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本草从新》:“白术利腰脐血结,去周身湿痹”;《汤液本草》:“白术利腰脐间血,通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脐,在气主气,在血主血”;《医学实在易》:“白术能利腰脐之死血,凡腰痛诸药罔效者,用白术两许,少佐它药,一服如神”;《石室秘录》:“治腰痛不能俯仰,用白术四两,酒二碗,水二碗,煎汤饮之,即止疼痛,不必更加它药也。”古代医家于此一节所论甚多,恕不一一列举。
然白术用治腰痛之理何在?前辈医家所论则少。笔者今不揣谫陋,请浅论之。
《内经》云:“腰为肾府”,其腰痛之由肾虚而来者,属不荣则痛,补肾即愈,此寻常之理也。然临证所见,腰痛之因气滞血瘀者亦不在少数,观《素问·刺腰痛论》中诸刺腰痛法皆令出血而其病乃愈者则知,此不通则痛之例也。
然何故而致气滞血瘀耶?细数之,则有因跌仆闪挫损伤腰部脉络而致者,有因风寒湿邪外客腰部经络而致者,有因寒湿阻滞者,有因湿热壅滞者,有因痰湿内阻者,有因水湿停滞者,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然其不通则痛之理则一也。又一病之成,每原因冗繁,错综复杂,故如上所列诸项,亦多间杂而见,不可不知也。
机转既明,次论治法:脾家正药白术何以能治肾家之病腰痛耶?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故腰痛当责之于肾,此其一也。《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故脾者能主肾病,此其二也。《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腰居人体中央之地,故脾能主之,此其三也。由是可知,腰痛亦可从脾治也。
若细考之,生白术具补土治水之效,能运脾湿而行水气,水湿之气行则腰脐之滞气与死血散,腰脐之滞气与死血散则通而不痛也。
是以腰痛因中央湿、水、寒、痰、热等邪气阻滞为患而令血气瘀滞,不通则痛者,生白术皆可主之。临证但据所夹邪气不同,或加温化,或佐清热,并皆可合行气活血之品治之。
又,临证诸邪停聚腰部脉络而致腰痛者,常兼肾虚,是补肾之法亦不可偏废也,而皆以生白术为主药加减治之则已。
由是观之,称生白术为“腰痛圣药”似不为过矣。
笔者体会,生白术用治腰痛确有奇效,然临证用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生用,唯有生用,白术才具运湿行水,利气散血之功,炒用则滞矣。
二是用量宜重,每剂用量以一至二两为佳,量少则效差。
三是阴虚内热者忌。, http://www.100md.com(高亮 中国中医药报社文化传播中心)
《名医别录》云:“白术利腰脐间血”;《本草逢原》:“白术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本草从新》:“白术利腰脐血结,去周身湿痹”;《汤液本草》:“白术利腰脐间血,通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脐,在气主气,在血主血”;《医学实在易》:“白术能利腰脐之死血,凡腰痛诸药罔效者,用白术两许,少佐它药,一服如神”;《石室秘录》:“治腰痛不能俯仰,用白术四两,酒二碗,水二碗,煎汤饮之,即止疼痛,不必更加它药也。”古代医家于此一节所论甚多,恕不一一列举。
然白术用治腰痛之理何在?前辈医家所论则少。笔者今不揣谫陋,请浅论之。
《内经》云:“腰为肾府”,其腰痛之由肾虚而来者,属不荣则痛,补肾即愈,此寻常之理也。然临证所见,腰痛之因气滞血瘀者亦不在少数,观《素问·刺腰痛论》中诸刺腰痛法皆令出血而其病乃愈者则知,此不通则痛之例也。
然何故而致气滞血瘀耶?细数之,则有因跌仆闪挫损伤腰部脉络而致者,有因风寒湿邪外客腰部经络而致者,有因寒湿阻滞者,有因湿热壅滞者,有因痰湿内阻者,有因水湿停滞者,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然其不通则痛之理则一也。又一病之成,每原因冗繁,错综复杂,故如上所列诸项,亦多间杂而见,不可不知也。
机转既明,次论治法:脾家正药白术何以能治肾家之病腰痛耶?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故腰痛当责之于肾,此其一也。《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故脾者能主肾病,此其二也。《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腰居人体中央之地,故脾能主之,此其三也。由是可知,腰痛亦可从脾治也。
若细考之,生白术具补土治水之效,能运脾湿而行水气,水湿之气行则腰脐之滞气与死血散,腰脐之滞气与死血散则通而不痛也。
是以腰痛因中央湿、水、寒、痰、热等邪气阻滞为患而令血气瘀滞,不通则痛者,生白术皆可主之。临证但据所夹邪气不同,或加温化,或佐清热,并皆可合行气活血之品治之。
又,临证诸邪停聚腰部脉络而致腰痛者,常兼肾虚,是补肾之法亦不可偏废也,而皆以生白术为主药加减治之则已。
由是观之,称生白术为“腰痛圣药”似不为过矣。
笔者体会,生白术用治腰痛确有奇效,然临证用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生用,唯有生用,白术才具运湿行水,利气散血之功,炒用则滞矣。
二是用量宜重,每剂用量以一至二两为佳,量少则效差。
三是阴虚内热者忌。, http://www.100md.com(高亮 中国中医药报社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