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0.5健康危害更甚 汽车尾气和矿石、燃料的直接燃烧是主要来源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阚海东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北方某城市开展的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显示,PM0.25~PM0.5范围内的颗粒物数量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的关系最为明显,且粒径越小,健康危害越大。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公共卫生领域权威期刊《环境与健康展望》上。
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严重雾霾天气,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但粒径更小的颗粒物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如何,一直没有定论。阚海东课题组测量了0.25微米~10微米(即PM0.25~PM10)范围内23组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分析和比较了它们与居民健康风险的关系。结果发现,颗粒物粒径越小,对健康危害越大,PM2.5可到达支气管,PM1以下则可直达肺气泡,其中尤以PM0.5以下危害最大。0.5微米以下颗粒物占大气颗粒物数量九成以上,主要以扩散的方式沉积,更容易被肺泡吸收;而大于0.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撞击方式沉积。PM0.5与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关系最密切,PM0.5比PM2.5更容易进入肺泡深处。
专家表示,PM0.5来源于汽车尾气和矿石、燃料的直接燃烧,以及一些二次生成物质。这一研究结果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相关部门应该重点关注更小粒径的颗粒物,而不仅仅是PM2.5。
在谈到如何防止小粒径颗粒物侵害时,专家说,口罩基本没用,空气净化器也未必能有效抵御。污染严重时,比较有效的方法还是尽量减少外出。 (孙国根)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严重雾霾天气,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但粒径更小的颗粒物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如何,一直没有定论。阚海东课题组测量了0.25微米~10微米(即PM0.25~PM10)范围内23组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分析和比较了它们与居民健康风险的关系。结果发现,颗粒物粒径越小,对健康危害越大,PM2.5可到达支气管,PM1以下则可直达肺气泡,其中尤以PM0.5以下危害最大。0.5微米以下颗粒物占大气颗粒物数量九成以上,主要以扩散的方式沉积,更容易被肺泡吸收;而大于0.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撞击方式沉积。PM0.5与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关系最密切,PM0.5比PM2.5更容易进入肺泡深处。
专家表示,PM0.5来源于汽车尾气和矿石、燃料的直接燃烧,以及一些二次生成物质。这一研究结果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相关部门应该重点关注更小粒径的颗粒物,而不仅仅是PM2.5。
在谈到如何防止小粒径颗粒物侵害时,专家说,口罩基本没用,空气净化器也未必能有效抵御。污染严重时,比较有效的方法还是尽量减少外出。 (孙国根)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鎺ㄥ瓨缁欐湅鍙�
鍔犲叆鏀惰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