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婴幼儿保健 > 教育宝宝
编号:12539402
怎样搞定爱哭宝宝 孩子哭闹该怎么办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8日 生命时报
     怎样搞定爱哭宝宝(猜透宝贝)

    最近一档叫做《爸爸去哪儿》的亲子节目火爆屏幕,大家津津乐道地点评“星爸”们表现的同时,也会总结出许多育儿心得,发现许多共同的育儿难题。比如,田亮的女儿有“爱哭萝莉”之称,曾经一度哭得现场失控,让这位跳水王子一筹莫展。家有爱哭宝宝,怎么才能轻松搞定?

    首先,不管孩子是出于什么原因哭泣,都要给予同情、理解和拥抱。据研究,眼泪能刺激一种特殊的荷尔蒙分泌,使人产生被抚摸和拥抱的愿望。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索罗塔建议,当孩子哭闹时,15分钟之内都不要打断,而要慢慢地靠近他,轻轻地搂住他,让他能够看到你的眼睛。孩子一旦感受到成人的爱和理解,有了安全感,才会大胆地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是积聚的负面情绪逐渐消除的自然过程。然后,就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情况一:性格所致。脆弱爱哭有很大的因素来源于人的先天气质,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首先要对他们个性中的优点(比如善良)加以充分肯定,多给他们讲些愉快的事,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馨之情,从而形成比较积极的心理倾向。其次,对孩子不能溺爱,而是要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增强自信和抗挫折能力,与他们一起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对他们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和明确的肯定。
, 百拇医药
    情况二:想被关注。俗话说“爱哭的孩子有奶吃”,感到自己被忽视、需求没得到满足的孩子会用哭来提醒父母。这时,转移注意力是最有效的办法。比如可以有意识地提起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物,或者可以实现的补偿来让他们止住哭声(但要记得兑现)。千万不能斥责,否则会愈演愈烈。

    情况三:无理取闹。有些孩子在知道哭对父母的影响后,会试图以此达到无礼要求。这时,爸妈首先应和孩子讲道理,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满足这个要求。然后,父母可采取置之不理的忽视方法,让孩子觉得哭不能引起成人的注意,从而减少哭的次数。▲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学副教授 林 红)

    宝宝为何干哭不流泪(育儿问答)
, 百拇医药
    上海读者顾女士问:我家宝宝现在5个半月了,我发现他哭的时候从来不流眼泪,即使哭闹特别厉害时,也没有眼泪流下来,请问这个正常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童笑梅答:刚出生1个月左右的新生儿,有可能会因为泪腺没完全发育好,出现这种只哭不流泪的情况。但是5个半月大的孩子应该不会有这种问题了。孩子有时哭闹没眼泪,有时会流泪是很正常的,特别是一些较大的孩子,已经会装哭。但如果像这位读者描述的从来不流泪,就很可能是泪腺有异常,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眼科就诊检查,对应采取治疗措施。▲

    孩子哭闹该怎么办(猜透宝贝)

    
, 百拇医药
    孩子哭闹时,有的家长百依百顺,滋长了孩子的任性;有的家长厉声呵斥,又伤了他们的心。怎样掌握合适的分寸呢?可以从幼儿哭泣常见的表现形式来分析。

    胆怯的哭,要鼓励。孩子走路摔倒,不小心碰到桌椅时,如果情况不严重,应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不必赶忙又抱又哄,甚至“怪罪”绊倒孩子的桌椅板凳。否则只会强化孩子的胆怯心理,使其变得缺乏自信和不愿承担责任。过多的呵护,会造成孩子遇到类似情景时更“爱哭”。

    任性的哭,不妥协。有的孩子抓住家长溺爱心理,用哭威胁家长来达到目的。对这种任性的哭泣,父母不要姑息迁就,坚决不能妥协让步,否则容易使孩子混淆是非,以后更变本加厉。一般情况下应该给孩子简单明了地讲清道理,让孩子明白他的任性是不对的。如果不奏效,就给予“冷处理”,任其哭闹、不哄不管,持续一段时间,孩子意识到用哭闹威胁父母行不通,自然会停止哭闹。也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提出一个孩子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带他到一个喜欢的地方去玩,给他一个新鲜的玩具等,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停止哭泣。
, 百拇医药
    宣泄的哭,多安慰。心爱的彩色气球突然爆了,积木搭的高楼倒了,被小朋友推倒了……任何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引起孩子的哭泣。婴幼儿的心理与成人有极大的差别,他们往往把玩具拟人化,会把气球或积木当成自己亲近的朋友,投入极大的感情,当心爱之物遭到破坏时会感到十分伤心。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受限,当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图或感情时,就会用哭来宣泄。大人应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允许孩子哭泣,把内心的委屈都发泄出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给予及时的安慰。▲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教授 王玉玮)

    5招应对半夜哭闹

    宝宝半夜哭闹、惊醒是让新妈妈们最头疼的问题。不少妈妈以为是宝宝饿了,应对方法就是喂奶。但早有专家指出,人类是不需要半夜进食的,尤其6个月后的宝宝。那么,对于经常半夜哭闹的宝宝,该怎么做呢?
, 百拇医药
    1.让孩子养成规律作息,每天固定同一时间哄孩子上床睡觉,起床时间也要固定。6个月后的宝宝每晚平均睡眠时间约11小时,白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1~2小时的小睡,但下午5点以后尽量不睡,以免影响晚间睡眠。晚上,要在孩子醒着时将其放到床上,帮助他习惯自己在床上入睡。如果是在吃奶时或被摇晃时睡着的,那么他半夜醒来也会有同样的期待。

    2.宝宝半夜惊醒时,妈妈不要急于抱起或安抚,可以起身静静地观察孩子,看他想怎么样。因为有时大人一介入反而让宝宝更加清醒且哭闹得更大声,而且会让他养成这种习惯。其实有些宝宝哭闹两声后可以再次入睡,妈妈要给宝宝这个“自我调试”的机会。

    3.如果宝宝哭闹不止,妈妈就要试着安抚,方法要得当。首先不要开灯,要继续维持孩子醒之前的黑暗和安静,轻轻地拍拍背。宝宝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弱,环境温度过热过冷都会让他感到焦躁或不舒服。所以,可以试着调节一下空调的温度,或者让宝宝感受一下妈妈的体温。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效,可以尝试喂奶。
, 百拇医药
    4.如果宝宝越来越有精神,也不要开大灯,可以扭开床头昏暗的小灯,和宝宝来场“拉锯战”。不要试图又玩又笑地等着他再次犯困,应该懒懒地任由他“精神”,尽量别与宝宝玩或过多地互动,甚至可以试着“装睡”,让宝宝自己觉得半夜醒来很无聊,让他知道睡觉时间不是玩乐时间。

    5.白天让宝宝的活动量足够,也让他接受足够的日照。不要看电视、玩手机太久,让孩子尽情地去户外活动。晚上累了,宝宝自然能睡得一夜香甜。▲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儿科主任 刘丽晓)

    夜晚哭闹,饮伏龙茶

    不少孩子白天好好的,可是一到晚上就烦躁不安,哭闹不止,人们习惯上将这些孩子称为“夜啼郎”,中医称之为“小儿夜啼”。
, 百拇医药
    夜啼是婴儿时期(1岁以内)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脾寒、心热、惊骇、食积而发病。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者,可见患儿夜间啼哭,喜伏卧,四肢欠温,乳食减少,或腹痛隐隐,得热则减,面色清白,唇舌淡白,舌苔薄白等。治宜温中散寒。可饮伏龙肝茶治疗。

    具体制作方法是:取伏龙肝(灶心土,药店有售)30克,灯芯草1克(鲜品15克), 红糖20克。将伏龙肝和灯芯草加水煎,取煎后澄清的药汁,加入红糖,分3次当茶饮,每日1剂,连服2~3剂。

    脾胃虚寒是导致小儿夜啼的常见原因。小儿脾胃薄弱,常由孕母素体虚寒、嗜食生冷,胎禀不足,脾寒内生。或因护理不当,腹部中寒,或用冷乳哺食,中阳不振,以致寒邪内侵,凝滞气机,不通则痛,因痛而啼。由于夜间属阴,脾为至阴,阴盛则脾寒愈甚,腹中有寒,故入夜腹中作痛而啼。

    方中伏龙肝又叫灶中黄土,釜下土,釜月下土,灶心土。科属于铝化合物类,本品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其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具有温中燥湿、止呕止血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之腹痛、泄泻,呕吐反胃;吐血、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痈肿溃疡等症。
, 百拇医药
    灯芯草,性微寒,味甘、淡,归心、肺、小肠经,可治小儿夜啼;红糖,性温、味甘、入脾经,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等功效,尤其适合儿童脾胃虚寒和贫血时食用。

    伏龙肝直对脾胃虚寒主因,且用量大,功效强,为本方之主药,灯芯草和红糖配合主药加强治疗作用,且灯芯草性寒又可消除寒热相拒,共为辅佐之药。纵观全方,三味药物配伍得当,用红糖调味,更易为小儿接受,用伏龙茶治疗脾胃虚寒所致小儿夜啼确有良效。

    遇到宝宝“夜啼”的时候,要注意寻找原因,如饥饱、冷热、虫咬、尿布浸渍、衣被刺激等,除去引起啼哭的原因。必要时求助于儿科医生。▲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朱恪材)
, 百拇医药
    给爱哭的儿子找到良方

    给爱哭的儿子找到良方

    本报读者 龙治国

    近日,我阅读了《生命时报》第884期《孩子哭闹家长见招拆招》一文后,内心感慨万千。

    这篇文章我认真读了两遍,并且边读边反思自己之前的错误行为给儿子带来的伤害。我还把这篇文章拿给我妻子看,让她在儿子哭闹的时候能够正确处理。爱人读后感慨地说:“这是一篇哲理性、操作性、指导性很强的好文章,能早几年读到这篇文章该多好啊!”

    以前,面对儿子的哭闹,我和妻子总是束手无策,我们夫妻俩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小事,甚至一个小玩笑,都会引起儿子的大声哭闹。而且,我们越是哄他,他哭闹得越厉害,简直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后来,我们夫妻俩也会失去理智,经常互相指责,争论到底是谁把儿子弄哭的,吵得不可开交,导致家里谁和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家庭气氛冷冰冰的。

    而我通过读了贵报的这篇文章,感觉找到了解决儿子哭闹的“良方”。现在,我根据文章中说的,对孩子的哭闹“对症下药”,孩子果然哭闹的次数少了,我和妻子也不再吵架了。我要感谢贵报把这么好的育儿理念分享给了读者。▲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