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pdf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9日
第1页 |
第27页 |
第169页 |
参见附件(3439KB,220页)。
内容简介:
由国家教委推荐使用的高校文科教材1988年出版至今已经十多年了。1997年作为全国和上海市“九五”重点教材修订出版。第二版问世以来,教育改革形式变化很大,而第二版修订时,打算编写的题库和参考答案始终没有落实。现根据形式发展,作全面修订,并配以电子教材配套发行。
内容截图:
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第二章 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第三章 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第四章 知识的性质、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第五章 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第六章 解决问题:三类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七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八章 态度与品德学习
第九章 原有知识的性质与学习的迁移
第十章 认知发展与个别差异
第十一章 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
第十二章 教育环境
第十三章 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
第十五章 现代教学设计
1
教育心理学 (第三版)
主编:皮连生
副主编:王小明 庞维国 林 颖
上海教育出版社2
目 录
第三版前言
初版前言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分野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第一节 学习的科学含义及其生物与社会意义
第二节 学习与脑:新近研究的结果
第三节 学习的分类
第三章 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第一节 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
第二节 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观
第三节 强调认知与组织的学习观
第四节 90 年代后出现的新的建构主义哲学思潮
第二部分 学习分论
第四章 知识的性质、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性质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第三节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第五章 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第一节 技能的性质与分类
第二节 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第六章 解决问题:三类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 解决问题的研究概述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知是在学科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 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第七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 动作技能的性质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习得与保持
第三节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第四节 动作技能学习的能力倾向测量
第八章 态度与品德学习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第二节 关于态度与品德形成与改变的几种理论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3
第三部分 学习条件论
第九章 原有知识的性质与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第二节 迁移的心理实质的理论争论
第三节 当代的三种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第十章 认知发展与个别差异
第一节 认知发展与学习准备概述
第二节 认知发展的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第三节 学习风格的个别差异及其教学含义
第四节 智力的个别差异及其教学含义
第十一章 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概述
第二节 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 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十二章 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
第一节 班级中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教师的素质
第三节 家庭和父母
第四节 网络媒体的影响
第四部分:基于科学心理学的教学论与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 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
第一节 两种取向的教学论及其应用价值
第二节 科学取向教学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学设计含义
第十四章 现代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 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技术
第三节 引入现代教学设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4
第三版前言
本书的前身是 1983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 1988 年重编
作为国家教委推荐使用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 1997 年作为全国 和
上海市 “ 九五 ” 重点教材修订出版。本书的前身、第一和第二版曾分别获上海市第一届哲学社会 科
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1986 )、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1992 )和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 1999 ) 。
自本书第二版 1997 年问世以来,本人通过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 九五 ” 和 “ 十五 ” 重点课题 以
及人文社会科学 “ 十五 ” 规划课题的研究,积累了有关心理学原理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 的
许多新资料;贯穿在第二版中的 “ 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 ” 理论也有许多新发展。与此同时, 我
国正在开展的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除了涉及教学内容之外,还涉及教学目 标
(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学理念与策略、课程与教材评价、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等方面的理 论
与实践问题。任何教学改革的成功都要有理论的支持。教育心理学应从心理科学的层面对当前 的
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新进展和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对本书作再 次
修订。
我们将第二版的 13 章(分成六个部分)作了增删和调整。新版全书由四部分构成,共 14 章 ,它们是 “ 总论 ” (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论 1 章和学习概论 2 章)、 “ 学习分论 ” ( 5 章)、 “ 学习条件论 ”
( 4 章)和 “ 基于科学心理学的教学论和教学设计 ” ( 2 章)。现将各部分修订的指导思想及其与 当
前课程改革的关系说明如下:
第二章在论述学习的性质时增加了 “ 学习与脑:新近研究的结果 ” 一节,表明学习能改变脑的结 构
和功能。由于教育目标是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该章所阐明的几种学习分类理论是构建课程 目
标及其分类框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在阐述学习论流派争论时,重点阐明了当前课程改革中流行的建构主义思想的渊源
及其各种主张,指出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并非基于科学心理学研究,而是基于哲学思辨,不能不加批判地把它们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唯一理论基础。
我们认同课程改革十分重视 “ 过程 ” 的思想,新版教材第二部分的 5 章分别论述了 5 类教学目
标,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情感与价值观(又称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过
程和条件,其中不仅涉及了它们的共同过程和条件,而且还详细论述了它们的特殊过程和条件。
如果教师掌握了不同教学目标所需要的特殊过程和条件的学习论知识,那么他们就可能自觉地
“ 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 。
第三部分集中论述了有效学习的四个最重要的一般条件。学生的原有知识准备(第 9 章)、学生自身的发展和个别差异(第 10 章)以及他们的学习动机(第 11 章)是影响学习的三个最重 要
的内部条件;环境是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第 12 章)。考虑到近几年来学习迁移理论和学生发 展
与个别差异理论无实质性发展,故新版相关的第 9 章和第 10 章变动不大。由于学习的情感因素和
环境因素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倍受重视,这两章的内容有较大修改。例如,新版主张,既可以把 学
生的学习动机视为一种心理状态,也可以把它视为一种人格特征;强调学习动机既是影响学习 的
因素,又是教育的目标;建议从学习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 ” 一 章
除了介绍传统内容之外,新增了 “ 网络媒体的影响 ” 一节。
本书前两版都坚持以阐明 “ 学生的学习为主线 ” 的体系,故都是以 “ 学习的测量和评价 ” 一章结束 全
书。考虑到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研究方面的新发展以及当前教师培训方面的需要,新版教材新设 了
“ 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 ” 和 “ 现代教学设计 ” 两章,告诉读者如何将本书所阐明的学习论原
理转化为心理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设计技术。这样,本书仍然坚持了以阐明 “ 学生的学5
习为主线 ” 的体系,同时又兼顾了教学论和教学设计技术,进一步推进了学习论原理的教学应用 。
原先的 “ 学习的测量和评价 ” 一章在新版中只作为现代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予以保留 ......
教育心理学 (第三版)
主编:皮连生
副主编:王小明 庞维国 林 颖
上海教育出版社2
目 录
第三版前言
初版前言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分野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第一节 学习的科学含义及其生物与社会意义
第二节 学习与脑:新近研究的结果
第三节 学习的分类
第三章 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第一节 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
第二节 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观
第三节 强调认知与组织的学习观
第四节 90 年代后出现的新的建构主义哲学思潮
第二部分 学习分论
第四章 知识的性质、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性质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第三节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第五章 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第一节 技能的性质与分类
第二节 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第六章 解决问题:三类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 解决问题的研究概述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知是在学科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 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第七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 动作技能的性质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习得与保持
第三节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第四节 动作技能学习的能力倾向测量
第八章 态度与品德学习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第二节 关于态度与品德形成与改变的几种理论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3
第三部分 学习条件论
第九章 原有知识的性质与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第二节 迁移的心理实质的理论争论
第三节 当代的三种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第十章 认知发展与个别差异
第一节 认知发展与学习准备概述
第二节 认知发展的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第三节 学习风格的个别差异及其教学含义
第四节 智力的个别差异及其教学含义
第十一章 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概述
第二节 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 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十二章 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
第一节 班级中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教师的素质
第三节 家庭和父母
第四节 网络媒体的影响
第四部分:基于科学心理学的教学论与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 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
第一节 两种取向的教学论及其应用价值
第二节 科学取向教学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学设计含义
第十四章 现代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 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技术
第三节 引入现代教学设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4
第三版前言
本书的前身是 1983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 1988 年重编
作为国家教委推荐使用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 1997 年作为全国 和
上海市 “ 九五 ” 重点教材修订出版。本书的前身、第一和第二版曾分别获上海市第一届哲学社会 科
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1986 )、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1992 )和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 1999 ) 。
自本书第二版 1997 年问世以来,本人通过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 九五 ” 和 “ 十五 ” 重点课题 以
及人文社会科学 “ 十五 ” 规划课题的研究,积累了有关心理学原理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 的
许多新资料;贯穿在第二版中的 “ 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 ” 理论也有许多新发展。与此同时, 我
国正在开展的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除了涉及教学内容之外,还涉及教学目 标
(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学理念与策略、课程与教材评价、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等方面的理 论
与实践问题。任何教学改革的成功都要有理论的支持。教育心理学应从心理科学的层面对当前 的
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新进展和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对本书作再 次
修订。
我们将第二版的 13 章(分成六个部分)作了增删和调整。新版全书由四部分构成,共 14 章 ,它们是 “ 总论 ” (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论 1 章和学习概论 2 章)、 “ 学习分论 ” ( 5 章)、 “ 学习条件论 ”
( 4 章)和 “ 基于科学心理学的教学论和教学设计 ” ( 2 章)。现将各部分修订的指导思想及其与 当
前课程改革的关系说明如下:
第二章在论述学习的性质时增加了 “ 学习与脑:新近研究的结果 ” 一节,表明学习能改变脑的结 构
和功能。由于教育目标是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该章所阐明的几种学习分类理论是构建课程 目
标及其分类框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在阐述学习论流派争论时,重点阐明了当前课程改革中流行的建构主义思想的渊源
及其各种主张,指出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并非基于科学心理学研究,而是基于哲学思辨,不能不加批判地把它们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唯一理论基础。
我们认同课程改革十分重视 “ 过程 ” 的思想,新版教材第二部分的 5 章分别论述了 5 类教学目
标,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情感与价值观(又称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过
程和条件,其中不仅涉及了它们的共同过程和条件,而且还详细论述了它们的特殊过程和条件。
如果教师掌握了不同教学目标所需要的特殊过程和条件的学习论知识,那么他们就可能自觉地
“ 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 。
第三部分集中论述了有效学习的四个最重要的一般条件。学生的原有知识准备(第 9 章)、学生自身的发展和个别差异(第 10 章)以及他们的学习动机(第 11 章)是影响学习的三个最重 要
的内部条件;环境是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第 12 章)。考虑到近几年来学习迁移理论和学生发 展
与个别差异理论无实质性发展,故新版相关的第 9 章和第 10 章变动不大。由于学习的情感因素和
环境因素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倍受重视,这两章的内容有较大修改。例如,新版主张,既可以把 学
生的学习动机视为一种心理状态,也可以把它视为一种人格特征;强调学习动机既是影响学习 的
因素,又是教育的目标;建议从学习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 ” 一 章
除了介绍传统内容之外,新增了 “ 网络媒体的影响 ” 一节。
本书前两版都坚持以阐明 “ 学生的学习为主线 ” 的体系,故都是以 “ 学习的测量和评价 ” 一章结束 全
书。考虑到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研究方面的新发展以及当前教师培训方面的需要,新版教材新设 了
“ 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 ” 和 “ 现代教学设计 ” 两章,告诉读者如何将本书所阐明的学习论原
理转化为心理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设计技术。这样,本书仍然坚持了以阐明 “ 学生的学5
习为主线 ” 的体系,同时又兼顾了教学论和教学设计技术,进一步推进了学习论原理的教学应用 。
原先的 “ 学习的测量和评价 ” 一章在新版中只作为现代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予以保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439KB,2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