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80年探索路》 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本疗效是关键 等
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本,疗效是关键
编者按 “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探索构建人类最完美的医学。”近些年来,广东省中医院连续多年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突出的中医药特色优势、全国第一的年门诊量、在患者中间的良好口碑,成为中医院发展的一面“旗帜”,许多方面在全国各类医院中也走在前面。在该院80岁生日前夕,本报特别推出系列报道《广东省中医院80年探索路》,全面梳理广东省中医院发展的道路。
一位高烧患者被家人送到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入院时呼吸衰竭、口唇紫绀,经初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呼吸衰竭。情况危急,该院中医经典临床应用研究基地主任颜芳迅速查看了患者舌苔脉象,与同事商议后决定给患者服用中医经典方剂小青龙汤。
不输液,不打抗生素,能行吗?个别医生心存狐疑,患者家属也忐忑不安。用药后,患者病情趋于好转,次日早上,不仅烧退,而且脱离了呼吸机。这让所有人振奋,颜芳对处方做了调整嘱其继续服汤药,次日患者已能自行洗漱。用纯中医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效果这么好而且迅速,就连颜芳都有些意外。
, http://www.100md.com
这只是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的一个病例,类似的“奇迹”经常上演。不仅仅是中医经典科,该院的每一个临床科室都把中医药特色优势放在首位,充分运用中医药综合疗法,给患者最佳诊疗方案,以尽快解除患者痛苦。
年门诊量680万人次,连续17年全国第一,坐拥5家分院,年住院病人数8万人次,手术量达3万台次,病床总数过3000张……发展成如今的阵势,走过80年历程的“南粤杏林第一家”靠的正是中医药特色。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是中医院立院之本!”院长陈达灿说。
通过学习,加快成才,提高中医药自信
很多人到广东省中医院,都会对长达50米的中药房柜台而惊叹。柜台里面调剂员们前后左右齐开工,一袋袋小包装饮片从药斗来到案前,按配方分装后递进抓好的药袋送至柜台,忙而不乱。装好的药包在柜台前一字排开,宛如长城,蔚为壮观。更让人惊叹的是一个数字——日均开出12吨中药饮片!
, 百拇医药
12吨中药背后是患者对中医药的信任,是医生对中医药的自信。然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省中医院如同全国其他中医院一样,中医药特色不突出,有的医生甚至觉得中医药可有可无。
当时刚刚上任院长的吕玉波十分忧虑,“患者来中医院看的就是中医,没有中医药特色,还能叫中医院吗?”他发现,临床大夫对中医药缺乏信心,感觉中医药不如现代医学效果明显。
刚开始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大家使用中医药,吕玉波发现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医生的中医药水平不够,疗效不佳。那么要让大家对中医药建立信心,就必须提高医术。而中医药的传统学习方式——拜师,则是快速提高医术的不二法门。
2001年,医院在全国中医医疗系统率先拜师全国名中医,启动“名医工程”,聘请邓铁涛、颜德馨、周仲瑛等30位全国名老中医进院带徒,挑选中青年骨干拜名老中医为师。一批徒弟出师后,马上接着带第二批徒弟,在“集体带、带集体”模式下,已有100多名医生跟随院外大师学习。
, http://www.100md.com
杨志敏副院长正是医院第一批跟师受益者,她相继参加了医院组织的“本院名师带徒”、“全国拜师”、“名师共同带徒,弟子集体跟师”等项目。
“原来我们在给病人辨证看病时,只注重病人当下所患的病状,而对于病状所产生的原因以及背后存在的因素,例如病人原来的体质、生活方式、地域气候特征等等都考虑得很少,可是跟师颜德馨后,发现老师对前因后果有着非常缜密的分析,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不放过。”
“中医治病离不开药,跟诊时我都先学习老师的用药处方规律,讨教用药思路;回来后看他的著作,自己一定要试用这些方子,再通过数据分析找到规律。”随着与邓铁涛、张学文、樊正伦、李可等大师的学习,杨志敏学会了更准确地认识不同疾病的特征特点,以多维的角度去辨证、辨识疾病。她发现,很多原先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在老师那儿都能解决,给了她很大信心。
如今,杨志敏已经是享誉岭南的名医,作为医院学术带头人,在业内也是知名专家。
, 百拇医药
此外,医院陆续启动了“育人工程”和“名医工程”。建立起完整的继续教育体系,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制和总住院制;借助“朝阳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领军人才”等个性化培养方式,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环境,让年轻医师尽快成长,有了明晰的职业发展方向。
通过学习,全院医生中医临床水平大幅提升,临床应用也更得心应手,所有人都对中医坚定了信心。而医院也相应通过调整奖金分配制度等政策,鼓励大家多用中医药。
八方寻宝,综合应用,提供最佳诊疗方案
几十道工序精心熬制滋补圣品、家传神奇刺熨疗法治疗肩颈痛、放出身体的坏血治疗失眠抑郁……这是广东省中医院第三届“杏林寻宝”活动现场的情景。该活动举办3年来,医院收到100多份中医特色疗法的资料“献宝”,共有36个特色疗法在台上亮相,其中有不少都位列国家“非遗”保护名录,不少中医“绝活”经过医院多次临床试验后,已在院内广泛使用。
, http://www.100md.com
谈起初衷,吕玉波说,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提高疗效除跟师学习外,还得博采众长,尤其很多民间的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单验方等,简单易用,而且疗效很好。“我们就对其进行搜集、筛选、验证,在临床推广使用。”像平衡针、小针刀等中医疗法已在医院应用了多年,不仅疗效肯定,而且费用低廉。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整体观,在治疗方法上同样应该从全局考虑,多法并用,提高疗效。
“很多中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特色中医疗法手段不够多,有的只会用针或只会用药,我们医院则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熟悉10种中医技能,并在临床掌握应用1~2项适宜技术。”医院党委副书记胡延滨介绍。
该院副院长张忠德认为,治疗手段单一,疗效必然大打折扣。只有熟练准确掌握多种特色中医疗法,内外并用,针药并用,才能保证疗效,保持自信。“像平衡针、火针、雷火灸、砭石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在我们医院已经形成了一种氛围。医生不仅要会针会药,还得会健康操、健康预防等知识。”
, http://www.100md.com
骨科在广东省中医院资历深厚,解放初期中医骨科十大名医之一的何竹林就在这里工作。如今的骨伤科不仅做手法,还综合了腹针、平衡针、灸法等多种治疗手段,内外兼治。
一位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现代医学诊断为韧带松弛、椎间盘老化引起的腰腿神经疼,需要开刀。住院期间运用手法、灸法、中药内服、泡脚熏蒸、练习针对性的保健操等中医特色综合疗法后,出院复查时患者腰椎滑脱已从0.74cm变成了0.3cm。
“特色牵引+中药+手法基本上就能使大部分患者症状得到解除,如果病情严重,再附以针灸、消炎等中医综合疗法,疏通经络,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方法,可最大限度避免减少手术这种创伤性治疗开刀,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大骨科主任林定坤颇为自信。
有了众多方法可用,临床怎样才能让患者得到最优的诊疗服务呢?
为了找到中医药应对疾病的最佳切入点,形成最优诊疗方案。2000年医院率先开始了临床路径的探索,首先在科室内开展起中医治疗疾病的文献调研,回顾分析过去5年的所有病例,整理总结了院内老专家的经验与技术,邀请全国的高水平专家、院士、国医大师等来院对每个诊疗方案(汤药)进行现场论证,明确各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的全程优势或环节优势,逐一形成规范。
, http://www.100md.com
经过一段时间临床路径的实施,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更明显。
“10年来,医院现已形成200多个临床路径。”医教处处长杨荣源介绍,由于临床路径规定了中医药的切入点、切入标准和采用手段,杜绝了过去人为因素导致不用中医药或使用中医药不当的问题。
每位临床医师的诊疗思维、诊疗认知都得到一次较为彻底的“优化”,年轻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很快得到了提高,最重要的是临床效率和效果大幅提高后,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降低。例如,慢性心衰患者易合并肺部感染,按照临床路径给患者应用化痰补气中药,轻者可不用抗生素;慢性心衰合并血压偏低的患者,按照临床路径应用温阳补气药,能够不用或少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等。目前该院中医参与率100%,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扬中医优势,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融汇中西追求完美医学
1997年,时任中山大学二附院大内科副主任的张敏州被请到广东省中医院会诊。“当时医院的设备也就一家县级人民医院的水平,尽管设备简陋,但还是顺利完成了省中医院历史上的第一例心脏手术。”张敏州至今都记忆犹新。
, http://www.100md.com
通过这次手术,吕玉波深深感到作为一家现代中医院,不仅中医药特色优势要突出,西医水平也必须跟上。于是他向张敏州发出诚挚邀请,并为此花巨资购进一台最先进的心脏介入设备。张敏州于是跳槽来到广东省中医院,并建立了该院第一个也是全国中医医院的第一个重症监护室(ICU),开展心脏介入、心脏外科手术和脑血管介入治疗。
进了中医院的门,不能只会西医。在吕玉波的引荐下,张敏州拜邓铁涛为师,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方法。而正是有中医药的配合,张敏州在2008年给一位104岁的急性心梗老人成功植入心脏支架,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年龄最大的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老人目前109岁,健康状况良好。“有些西医大夫认为中医不够科学,其实是他们还没有深入到中医实际中去,了解不全面而已。”
“中医、西医都为治病救人。如果能够把中西医优势汇聚,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岂不更好。”吕玉波说。
从开始引进现代技术,广东省中医院每一次都严格论证,既不能失掉中医药原有的特色优势,还要吸取现代医学科技的先进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 百拇医药
围手术期的研究与运用可谓中西医相互融合的例证。
“传统中医外科的确不够用,因为它们主要集中在体表疾病的治疗,仅限于切开引流、烧灼等简单外治方法,无法从个体治疗转变成医院综合性治疗模式。”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院长陈志强认为,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就需要引入手术。“这并不意味着西化,而是中西医并用,把手术与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充分结合。”
为了患者在整个手术期快速康复,手术效果更好。手术前,医生充分运用中西医手段,让病人有最好的身体条件应对手术,改善症状;手术中采用针麻、贴耳穴、中药四子散等手段确保患者身体温暖;手术后,借助中医药针对胃肠功能恢复、术后失眠、咳嗽等术后反应进行调理。
“我们采用围手术期‘外治疗法’对1029位病例进行临床检验,结果表明,这些疗法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术后的快速康复。随着各地区围手术委员会的成立,大家逐渐认识到,传统中医与手术的结合使用非常有必要。” 陈志强说。
, 百拇医药
在血液透析中配上中药减少副作用,还能相应地减少病人的透析次数;通过乳腺导管镜冲洗乳腺增生部位,有利于阻断高危人群的癌前病变……这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让人们相信打造完美医学中西医缺一不可。
正是看到了中西医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直接产生的临床疗效。为此,医院要求中医生在钻研经典的同时学习现代医学知识;西医要学中医,五十岁以下来院工作的西医生,要完成双学位的中医课程;所有住院医师,晋升主治医师前都要有跟师名中医半年以上,晋升副主任医师前都要通过中医经典考核、院外专家考核和半年以上住院总的训练。
“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探索构建人类最完美的医学。”广东省中医院这一办院宗旨不仅已融入医院每个人的心,而且也被全行业所推崇。这其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是根本。 (高新军 魏敏)
, 百拇医药
现代中医院的“国际范儿”
“2013中国最受尊敬的知识型组织大奖”(简称MAKE大奖)8月30日揭晓,广东省中医院凭借自身在国内医疗服务领域的长期努力和知识管理、人才培养、服务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优秀表现与贡献,成为国内首家获上述殊荣的医院。
与三星电子、丰田汽车等国际知名企业一起入围亚洲MAKE大奖遴选,既是社会对广东省中医院在知识管理应用能力上的认可,为中国知识管理树起了标杆,也是医院多年来努力践行“构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知识型医院”这一发展战略目标的结果。
其实,随着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稳坐中医院“头把交椅”的广东省中医院在发展过程当中也面临着如何把中医药疗效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传承成效?如何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如何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如何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以及作为一个省级中医院如何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等难题。
, 百拇医药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为了让医院与现代先进管理系统接轨,广东省中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同时把为行业贡献度作为自身价值选择的方向,从改革管理机制做起,加强人才培养,打造文化氛围,集中力量提升医疗核心竞争力,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中医院发展路径。
建立科学管理新机制
旧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要想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就得从满足患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医院随即提出四个具体目标: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成就一群名医,建立医院的公信力。
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首先要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促进医务人员以自身的行为方式,建立起医患的信赖关系,使得患者愿意“性命相托,健康相系”,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禁锢的分配制度,建立起社会目标、医院目标、个人目标相统一的绩效机制。
医院将科室按强弱分为ABC三级,在完成同等工作量的情况下,B级的要比C级的多拿15%,A级的可以多拿25%,让医生的收入与工作量和科室的费用控制水平相关联;同时,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倾斜,让分配与医生贡献大小和学术水平高低、业务能力强弱挂钩,让绩效与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挂钩,这样做的结果是切断医生工资和业务收入的直接关系,又激发了医生的工作热情。
, 百拇医药
为打破传统僵化的人事制度,让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医院建立了以知识为本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制定人才战略,完善用人机制,根据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创造成才条件,打造知识拥有者实现价值的平台,制定育人计划,分层次培养人才。
很多医生水平很高,但只适合搞业务,不一定适合做行政。为了做到人尽其才,让适合的人找准自己的岗位,医院设计了一项“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并不仅仅通过行政管理岗位来体现自己的地位,而是在科研业务中,支持人才承担重大课题,鼓励其在专业团体担任职务,提供科研团队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如此一来,既加快学科建设和发展,也给了更多医生施展医技的舞台。
在广东省中医院,中层干部、护士长等所有岗位都采取聘任制、任期目标制,而且是公开选拔。医院设立了院长信箱,实行职工议案回复制,定向收集“金点子”,对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还对院内信息完全公开,让每个员工们都能随时了解院情。
夯实科研基础
, 百拇医药
要做到“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核心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探索构建人类完美的医学”,而着力点就在于科研和临床的创新。
以往的管理模式是科研与临床两张皮,科研成果没有渗透到实际医疗中去。该院改变了既往“以医疗为主体”的运行模式,将医院的医疗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组建专职的科研团队、实行研究人员分类管理、建立科学量化的科研绩效考评机制、加大成果激励等系列措施,围绕学科重点病种、优势病种的研究,创造一个高效运行的研究运行机制。
在医院在2002年提出了“突出重点,发展两翼”的科研思路,围绕中医药科研的瓶颈问题开展研究,专门设立了医院科研三大主攻方向(证候研究、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和围手术期研究)和项目负责人,通过整合原有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了临床科研平台、基础研究平台、支撑技术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
一方面,医院围绕重点病种、优势领域成立专职的研究团队、重点研究室,配备专职研究型人才,提供场地、设备、经费等各种科研支撑条件,支持开展相关临床、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实施科室分级管理,将临床科室和临床人员的科研绩效作为科室分级管理的重要指标,鼓励临床人员积极参与临床研究。
,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在大学城分院挂牌成立了,目的是充分整合中医药研究资源,推进中医药科研管理模式和中医药科技体制的改革,为构建高水平中医药科技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开放性共享平台和中医药创新体系提供支撑条件,让中医药研究跟临床紧密结合,回归到促进中医药临床疗效提高的道路上来。目前,科学院聘请了陈可冀等13名院士担任学术顾问,吸引了美国威尔康辛大学、马里兰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前来合作。
早在2008年,广东省中医院就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今年7月,他们成为了国家批准的首个国际中医药研究中心,,双方将合作围绕国际热点研究领域一系列病种的中医药干预措施的证据基础进行系统调查、严格评价。不断增强中医药的循证基础,促进高质量中医药研究证据的转化、应用。加强国际交流,扩展研究合作网络,建立卓越的传统医学及天然药物研究中心品牌。
“发挥中医药特色不能盲目,要找到切入点,就拿科研来说,要给出大量研究进展,找到真正能解决疾病的实例,拿出强有力且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科研促进临床,以完美医学模式获得国际的认可。”副院长卢传坚说。
, http://www.100md.com
带动全行业整体发展
今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并提出鼓励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养生康复、养老等产业。
11月5日,广东省中医院就率先与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在院内制剂产业化开发及推广销售、共建国际标准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基地、拓展CRO(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业务合作、申报国际科研项目、共建医疗服务中心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协同创新,带动中药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整体提升,推动中医药临床研究及管理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这之前,广东省中医院为了推动“治未病”研究成果的转化,先后与华润集团和香江集团签订协议,将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转化为“服务包”,借助资本的力量推向市场,以满足社会对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的广泛需求。
, 百拇医药
其后,广东省中医院还与广东珠江投资集团签订合作办医协议,双方将在广州从化市合作建设一所达到国际JCI标准,集医疗、养生、养老于一体的三级甲等高水平民营中医综合医院,成为从化的珠江国际生命健康城的核心项目之一。
而早在2010年,广东省中医院就与东莞康华医院合作,代为管理这所民营医院。如今康华医院已经将省中医院的管理模式成功吸纳,医院业务蒸蒸日上。最近,和睦家医疗集团拟在广州开设分院,管理高层频繁接触广东省中医院,以期建立合作。
从这一系列的举措中,我们不难看出,广东省中医院已经瞄准了未来的大健康服务产业,谋求着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位广州的资深媒体人这样评价,“这些年来,广东省中医院实现的激励机制,探索公益性服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契合了市场大环境。可以说,一个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同时又具备先进西医治疗水准的公立中医院自然会成为众多医院中更为吸引人的一个。”
, 百拇医药
作为公立中医院的“领头羊”,广东省中医院更希望带动整个中医药行业发展,尤其是让各中医院发展的更好。
对于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兄弟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不仅倾囊相授其管理经验,而且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让来学习者学得更深入。面对全国中医院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广东省中医院先后与省内外80多家兄弟中医院建立了协作医院关系,通过提供进修机会、专家讲课会诊等形式,免费培养人才,帮扶基层医院增强服务能力。这种“大中医观”赢得了行业内同道的赞誉。
医院新盖的研修楼已经落成,广东省中医药研修院落户该院。医院计划将其作为中医院管理者的培训基地,中医管理人才的成长摇篮。“这将能为全国中医医疗机构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让更多的中医院发展起来,让更多的群众受益于中医药。”名誉院长吕玉波表示。
如今的广东省中医院已然跻身于全国医院典范之列,且作为全国中医院的一面旗帜,今后又该如何发展?
, 百拇医药
吕玉波这样回答,“集中全国最好的资源一起共同发展中医药。同时,把中医药的成果疗效推广出去,引起各国的兴趣,让国际认可,中医药好的东西也应该为全人类服务。” (高新军 魏敏)
大德路上有“大医”
广州市老城区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构成了城市丰厚的精神内蕴。亚热带气候让广州的深秋绿意不减,连绵不断的骑楼建筑把城市天际线点缀得丰富多彩。在越秀区有一条路叫大德路,广东省中医院总院就坐落在这条路上。
如果说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是广东省中医院的立院之本,那么中医药文化就是发展之灵魂。做一流的中医院,必须要让中医药文化的“大医”精诚仁和核心理念渗透在医院的每个地方。一言以蔽之,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 百拇医药
术“精”:立足岭南,百花齐放
医院的最主要功能是医治患者疾病,为其解除痛苦。因此,“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这一服务宗旨的核心就是提高疗效,为病人提供最佳诊疗方案。
医术要精,必须努力学习。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认为,尽管在传统中医中,岭南医学自成体系,但要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学习吸纳中医各家所长。
为此,医院决定在院内拜师的基础上,送中青年骨干去全国各地,拜颜德馨、周仲瑛、朱良春、张学文等中医大家为师学习深造。同时鼓励医生研究不同学术流派临证经验与用药思路,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提高医术的良好氛围。
跟师朱良春的经历,曾给院长陈达灿启发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在毕生的学术探索和临床实践中,对‘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精神境界有深刻认识,他们的宝贵经验帮我解决了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引领我的学术和临床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 百拇医药
医院支持岭南医派、扶阳派、补土派等多个中医流派发展,鼓励开展学术交流、争鸣和创新。建立了不同学术流派研究小组,让不同流派共同查房讨论,相互之间产生碰撞,不断修正治疗方案,以求最优。
研究补土派的芳村分院消化科主任陈延告诉记者,其母早年患腺型膀胱炎,四处求医无效,后来自己翻到《脾胃论》中一个方子的适应证型与母亲相似,就给母亲服用,效如桴鼓。此后他开始深入研究李东垣的补土派,结合临床发现现代很多过劳虚损用补土思路,疗效都非常好。
陈延表示,中医流派也有其局限性,但结合各不同流派,取长补短,通过临床疗效做检验,学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不仅带动了学术争鸣,科研气氛也越来越浓厚。
这些举措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医术精益求精。正是这种在医术上不断进步,不断追求完美的精神,让广东省中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迅速提升,患者年门诊量更是节节攀升。
, 百拇医药
德“诚”:坚持病人为中心的价值观
“如果员工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精神理念,形成自己的价值追求,才能不断朝着目标去努力。”提及医院文化理念,吕玉波很有发言权。
上世纪90年代初,吕玉波在一次企业参观中,认识到发展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深受启发,回来后立即与领导班子讨论,并着手规划医院的文化建设,认为亟须一种明确的文化导向来凝聚人、管理人。
“作为医院,最适合的价值理念,就是‘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吕玉波说。
为保证维护人民健康权益置于首位,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省中医院在原有发展基础上,不断提炼,提出“病人至上,真诚关爱”的价值观。从医院、员工与患者三者利益相统一的角度出发,结合干部文化建设,把“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统一起来,让员工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接受医院倡导的价值理念。广东省中医院提出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文化管理理念,凝练了“仁爱、敬业、务实、进取”的医院精神,在职工中树立起“病人至上、真诚关爱”的核心价值观。
, 百拇医药
“怎样让员工理解医院的选择和价值理念,是令我感到最难的地方。因为提出价值理念容易,但融入每个员工的内心是非常难的。”吕玉波说。
让价值观“落地”,医院定期开设服务案例分享会、医疗质量分析会、投诉剖析会等,让全体员工分享服务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每年对全院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强化医院文化理念教育;树立身边典型,让工作中身边的人和事来实际教育;还采取“院内竞标”的形式,让科室竞争进入“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使年轻人在竞标和创建实践中得到教育。
党委副书记黄慧玲介绍,为了实现信誉优势,医院要求医生严防死守“合理价格、合理用药、合理检查”这条线。每周周会,院领导都会亲自以实际的例子教育医生,把病人摆在第一位。
每每出现医患矛盾时,始终秉持“病人永远是对的”的态度,起初还有部分员工不认同,不理解。随着领导班子反复教育,制度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员工真正领悟到“病人可以没有省中医院,省中医院不能没有病人”、“收一个红包,等于赶走一群病人;开一个大处方,等于失去更多处方”的道理。
, 百拇医药
心“仁”:以悲悯之心救世人之苦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76岁的禤国维教授仍坚持出诊。找他看过病的人不仅对他的医术称赞有加,更对禤老视病人如亲人的服务态度由衷钦佩。很多人不知道,禤国维曾经在脑部遭受歹徒袭击昏迷后,醒来第一句话是:“明天出诊,我去不了,快去停号……”
还有一次,禤老右足趾骨粉碎性骨折,儿子把他背上8楼,没休息两天,他就对儿子说:“很多外地病人不知道我脚骨折,肯定还来挂我的号,如果停诊,他们不是要白跑一趟?我要马上回去上班。你没空的话我就自己慢慢下楼。”家人苦劝无效,只好又把他从8楼背下来,用轮椅推进医院门诊部,坚持诊病。
遇到有病人要加号,禤老总是尽量满足,常常忙到很晚都下不了班。
医者父母心,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有仁爱之心。在广东省中医院,每个医生都像禤老一样,永远把病人放在心上。为了将中医药文化更好渗透于医疗服务,广东省中医院从细节里找不足,精益求精。医生少配了一味药,下了班自己送到病人家里去。有患者投诉,医院手推车的轮子推着走太响,影响病人休息。医院很快把车轮全部换成塑胶的。不少病人挂完号后不确定具体等待时间,医院就在挂号条上注明大概应诊的时间段,允许病人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时间……从入院到就诊、治疗、出院随访,每一个环节,医院都从患者角度出发,让每一位医务人员都以仁爱之心对待病人。
, 百拇医药
“李阿婆有糖尿病,必须每天给她测血糖。”“张老伯肺不好,盯着别让他抽烟。”医护人员对一些“老病号”的情况了如指掌,除了常规治疗外,还经常会陪老人们聊聊天。以至于不少老人把这里看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83岁老广州陈阿婆自称比省中医院长三岁,前些年,她和老伴一起专门把原来的大房子卖掉,搬到了医院的旁边住下来,就是为了来医院方便。
正是长期培养的大爱,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广东省中医院在76名医务人员染病倒下、急诊科护士长叶欣为此牺牲的情况下,所有人不畏艰险,日夜守护,悉心救治了112名非典病人。大家以各种理由抢着上一线。
正是这种仁心,在汶川地震同胞遭受巨大灾难之时,广东省中医院派出的医疗队第一时间抵达灾区,冒着生命危险,救治了上千名伤病员。
人“和”:让群众满意,让职工安心
记者采访期间,广州医科大学二附院医闹事件和温岭刺医事件刚刚发生,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医患关系跌入冰点。然而在广东省中医院,医护人员却并不认为会影响自己对患者的态度,依然会对病人尽心尽力诊治。而有患者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说来广东省中医院就医,感觉无比信任。根据统计,该院的患者满意度常年居全国前列。
, 百拇医药
医院党委书记翟理祥认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以病人需求为导向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在救治上,我们会给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在服务上,我们给患者无微不至地照顾;在与患者发生矛盾时,我们提倡把‘对’让给患者。”
ICU注意到隔离患者的心理孤独感,便开始了为清醒患者读报、温暖电话向家人报平安等做法;在麻醉科手术室,术前会多注意患者的陪护,碰到小朋友还可以让家长陪着孩子直到麻醉,从而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恐惧感;对出院患者,科室自行开发了随访系统,并制定出单病种的随访计划……
由于出诊时间少,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彭桂原为能有更多时间给门诊患者看病,她每周四中午从总院下班后,赶紧在医院饭堂买盒饭,然后拎着盒饭打车赶往芳村医院,午餐往往在车里解决,下车后一路小跑赶往诊室,那里已经有很多病人在等着了。下午开诊时间是两点半,但她一般一点左右就开诊了。若早上有手术,她会提前电话通知病人几点几分到,从不失约和停诊。周周如此。而患者对彭桂原的付出由衷感谢,不少人经常打电话,关心她的健康,让她注意身体。就在几个月前,近百名患者联名写信表扬她。
, 百拇医药
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为患者着想,医生的压力会不会太大?他们的心态能否平衡?记者有些疑惑。
翟理祥解释说,医院不仅以病人为中心,也主张以医务人员为本。给大家的职业成长提供更多机会,让年轻医生更快成才。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鼓励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赢得职工的尊重。
“对员工最大的关心就是对其成长成才的关心。”骨科主治医生范京强尽管只有33岁,但已经小有名气,拥有不少患者“粉丝”。他还曾经做过女排队医,也给恒大足球队提供过医疗保健服务。他告诉记者,在广东省中医院,自己有十分清晰的职业规划,医院的各种机制,让自己觉得工作得很安心。
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广东省中医院连续多年没有出现过大的医患纠纷和医闹事件,在岭南乃至全国都拥有良好的口碑。
大行德广。广东省中医院当年建院之时选在大德路,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确有用意,但对于今天的广东省中医院来说,“大德”二字,实至名归。 (高新军 魏敏)
, 百拇医药
贺13位名中医从医50年
广东省中医院
本报讯 (记者胡延滨 通讯员李 雪)正值建院80周年之际,12月23日,广东省中医院为在该院从医50年以上的13名名中医举行庆祝活动,以感恩他们与医院同风雨、共创业的50个春秋。
13位名中医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可以说是继国医大师邓铁涛后的一代岭南中医学术代表。他们分别是:“飞针大师”陈全新、“正骨大家”黄宪章、“送子观音”李丽芸、“儿病大师”罗笑容、“皮肤圣手”禤国维、“脾胃大家”余绍源、“肿瘤大家”刘伟胜、“驱风大师”刘茂才、“光明使者”张梅芳、“肾病大家”黄春林、“骨伤宗师”邓晋丰、“外科大家”蔡炳勤、“养血大师”梁冰。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表示,举办这次活动不仅是为了表达对这些名老中医衷心的感谢之情,同时也是让岐黄后学之辈学习这些名医大家身上矢志岐黄的执着、传承学术的慷慨、心怀慈悲的松柏风度和梅竹情操,让这些名医的精神、让岐黄之术代代传承下去。
, http://www.100md.com
编者按 “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探索构建人类最完美的医学。”近些年来,广东省中医院连续多年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突出的中医药特色优势、全国第一的年门诊量、在患者中间的良好口碑,成为中医院发展的一面“旗帜”,许多方面在全国各类医院中也走在前面。在该院80岁生日前夕,本报特别推出系列报道《广东省中医院80年探索路》,全面梳理广东省中医院发展的道路。
一位高烧患者被家人送到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入院时呼吸衰竭、口唇紫绀,经初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呼吸衰竭。情况危急,该院中医经典临床应用研究基地主任颜芳迅速查看了患者舌苔脉象,与同事商议后决定给患者服用中医经典方剂小青龙汤。
不输液,不打抗生素,能行吗?个别医生心存狐疑,患者家属也忐忑不安。用药后,患者病情趋于好转,次日早上,不仅烧退,而且脱离了呼吸机。这让所有人振奋,颜芳对处方做了调整嘱其继续服汤药,次日患者已能自行洗漱。用纯中医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效果这么好而且迅速,就连颜芳都有些意外。
, http://www.100md.com
这只是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的一个病例,类似的“奇迹”经常上演。不仅仅是中医经典科,该院的每一个临床科室都把中医药特色优势放在首位,充分运用中医药综合疗法,给患者最佳诊疗方案,以尽快解除患者痛苦。
年门诊量680万人次,连续17年全国第一,坐拥5家分院,年住院病人数8万人次,手术量达3万台次,病床总数过3000张……发展成如今的阵势,走过80年历程的“南粤杏林第一家”靠的正是中医药特色。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是中医院立院之本!”院长陈达灿说。
通过学习,加快成才,提高中医药自信
很多人到广东省中医院,都会对长达50米的中药房柜台而惊叹。柜台里面调剂员们前后左右齐开工,一袋袋小包装饮片从药斗来到案前,按配方分装后递进抓好的药袋送至柜台,忙而不乱。装好的药包在柜台前一字排开,宛如长城,蔚为壮观。更让人惊叹的是一个数字——日均开出12吨中药饮片!
, 百拇医药
12吨中药背后是患者对中医药的信任,是医生对中医药的自信。然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省中医院如同全国其他中医院一样,中医药特色不突出,有的医生甚至觉得中医药可有可无。
当时刚刚上任院长的吕玉波十分忧虑,“患者来中医院看的就是中医,没有中医药特色,还能叫中医院吗?”他发现,临床大夫对中医药缺乏信心,感觉中医药不如现代医学效果明显。
刚开始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大家使用中医药,吕玉波发现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医生的中医药水平不够,疗效不佳。那么要让大家对中医药建立信心,就必须提高医术。而中医药的传统学习方式——拜师,则是快速提高医术的不二法门。
2001年,医院在全国中医医疗系统率先拜师全国名中医,启动“名医工程”,聘请邓铁涛、颜德馨、周仲瑛等30位全国名老中医进院带徒,挑选中青年骨干拜名老中医为师。一批徒弟出师后,马上接着带第二批徒弟,在“集体带、带集体”模式下,已有100多名医生跟随院外大师学习。
, http://www.100md.com
杨志敏副院长正是医院第一批跟师受益者,她相继参加了医院组织的“本院名师带徒”、“全国拜师”、“名师共同带徒,弟子集体跟师”等项目。
“原来我们在给病人辨证看病时,只注重病人当下所患的病状,而对于病状所产生的原因以及背后存在的因素,例如病人原来的体质、生活方式、地域气候特征等等都考虑得很少,可是跟师颜德馨后,发现老师对前因后果有着非常缜密的分析,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不放过。”
“中医治病离不开药,跟诊时我都先学习老师的用药处方规律,讨教用药思路;回来后看他的著作,自己一定要试用这些方子,再通过数据分析找到规律。”随着与邓铁涛、张学文、樊正伦、李可等大师的学习,杨志敏学会了更准确地认识不同疾病的特征特点,以多维的角度去辨证、辨识疾病。她发现,很多原先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在老师那儿都能解决,给了她很大信心。
如今,杨志敏已经是享誉岭南的名医,作为医院学术带头人,在业内也是知名专家。
, 百拇医药
此外,医院陆续启动了“育人工程”和“名医工程”。建立起完整的继续教育体系,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制和总住院制;借助“朝阳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领军人才”等个性化培养方式,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环境,让年轻医师尽快成长,有了明晰的职业发展方向。
通过学习,全院医生中医临床水平大幅提升,临床应用也更得心应手,所有人都对中医坚定了信心。而医院也相应通过调整奖金分配制度等政策,鼓励大家多用中医药。
八方寻宝,综合应用,提供最佳诊疗方案
几十道工序精心熬制滋补圣品、家传神奇刺熨疗法治疗肩颈痛、放出身体的坏血治疗失眠抑郁……这是广东省中医院第三届“杏林寻宝”活动现场的情景。该活动举办3年来,医院收到100多份中医特色疗法的资料“献宝”,共有36个特色疗法在台上亮相,其中有不少都位列国家“非遗”保护名录,不少中医“绝活”经过医院多次临床试验后,已在院内广泛使用。
, http://www.100md.com
谈起初衷,吕玉波说,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提高疗效除跟师学习外,还得博采众长,尤其很多民间的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单验方等,简单易用,而且疗效很好。“我们就对其进行搜集、筛选、验证,在临床推广使用。”像平衡针、小针刀等中医疗法已在医院应用了多年,不仅疗效肯定,而且费用低廉。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整体观,在治疗方法上同样应该从全局考虑,多法并用,提高疗效。
“很多中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特色中医疗法手段不够多,有的只会用针或只会用药,我们医院则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熟悉10种中医技能,并在临床掌握应用1~2项适宜技术。”医院党委副书记胡延滨介绍。
该院副院长张忠德认为,治疗手段单一,疗效必然大打折扣。只有熟练准确掌握多种特色中医疗法,内外并用,针药并用,才能保证疗效,保持自信。“像平衡针、火针、雷火灸、砭石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在我们医院已经形成了一种氛围。医生不仅要会针会药,还得会健康操、健康预防等知识。”
, http://www.100md.com
骨科在广东省中医院资历深厚,解放初期中医骨科十大名医之一的何竹林就在这里工作。如今的骨伤科不仅做手法,还综合了腹针、平衡针、灸法等多种治疗手段,内外兼治。
一位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现代医学诊断为韧带松弛、椎间盘老化引起的腰腿神经疼,需要开刀。住院期间运用手法、灸法、中药内服、泡脚熏蒸、练习针对性的保健操等中医特色综合疗法后,出院复查时患者腰椎滑脱已从0.74cm变成了0.3cm。
“特色牵引+中药+手法基本上就能使大部分患者症状得到解除,如果病情严重,再附以针灸、消炎等中医综合疗法,疏通经络,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方法,可最大限度避免减少手术这种创伤性治疗开刀,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大骨科主任林定坤颇为自信。
有了众多方法可用,临床怎样才能让患者得到最优的诊疗服务呢?
为了找到中医药应对疾病的最佳切入点,形成最优诊疗方案。2000年医院率先开始了临床路径的探索,首先在科室内开展起中医治疗疾病的文献调研,回顾分析过去5年的所有病例,整理总结了院内老专家的经验与技术,邀请全国的高水平专家、院士、国医大师等来院对每个诊疗方案(汤药)进行现场论证,明确各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的全程优势或环节优势,逐一形成规范。
, http://www.100md.com
经过一段时间临床路径的实施,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更明显。
“10年来,医院现已形成200多个临床路径。”医教处处长杨荣源介绍,由于临床路径规定了中医药的切入点、切入标准和采用手段,杜绝了过去人为因素导致不用中医药或使用中医药不当的问题。
每位临床医师的诊疗思维、诊疗认知都得到一次较为彻底的“优化”,年轻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很快得到了提高,最重要的是临床效率和效果大幅提高后,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降低。例如,慢性心衰患者易合并肺部感染,按照临床路径给患者应用化痰补气中药,轻者可不用抗生素;慢性心衰合并血压偏低的患者,按照临床路径应用温阳补气药,能够不用或少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等。目前该院中医参与率100%,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扬中医优势,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融汇中西追求完美医学
1997年,时任中山大学二附院大内科副主任的张敏州被请到广东省中医院会诊。“当时医院的设备也就一家县级人民医院的水平,尽管设备简陋,但还是顺利完成了省中医院历史上的第一例心脏手术。”张敏州至今都记忆犹新。
, http://www.100md.com
通过这次手术,吕玉波深深感到作为一家现代中医院,不仅中医药特色优势要突出,西医水平也必须跟上。于是他向张敏州发出诚挚邀请,并为此花巨资购进一台最先进的心脏介入设备。张敏州于是跳槽来到广东省中医院,并建立了该院第一个也是全国中医医院的第一个重症监护室(ICU),开展心脏介入、心脏外科手术和脑血管介入治疗。
进了中医院的门,不能只会西医。在吕玉波的引荐下,张敏州拜邓铁涛为师,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方法。而正是有中医药的配合,张敏州在2008年给一位104岁的急性心梗老人成功植入心脏支架,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年龄最大的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老人目前109岁,健康状况良好。“有些西医大夫认为中医不够科学,其实是他们还没有深入到中医实际中去,了解不全面而已。”
“中医、西医都为治病救人。如果能够把中西医优势汇聚,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岂不更好。”吕玉波说。
从开始引进现代技术,广东省中医院每一次都严格论证,既不能失掉中医药原有的特色优势,还要吸取现代医学科技的先进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 百拇医药
围手术期的研究与运用可谓中西医相互融合的例证。
“传统中医外科的确不够用,因为它们主要集中在体表疾病的治疗,仅限于切开引流、烧灼等简单外治方法,无法从个体治疗转变成医院综合性治疗模式。”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院长陈志强认为,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就需要引入手术。“这并不意味着西化,而是中西医并用,把手术与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充分结合。”
为了患者在整个手术期快速康复,手术效果更好。手术前,医生充分运用中西医手段,让病人有最好的身体条件应对手术,改善症状;手术中采用针麻、贴耳穴、中药四子散等手段确保患者身体温暖;手术后,借助中医药针对胃肠功能恢复、术后失眠、咳嗽等术后反应进行调理。
“我们采用围手术期‘外治疗法’对1029位病例进行临床检验,结果表明,这些疗法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术后的快速康复。随着各地区围手术委员会的成立,大家逐渐认识到,传统中医与手术的结合使用非常有必要。” 陈志强说。
, 百拇医药
在血液透析中配上中药减少副作用,还能相应地减少病人的透析次数;通过乳腺导管镜冲洗乳腺增生部位,有利于阻断高危人群的癌前病变……这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让人们相信打造完美医学中西医缺一不可。
正是看到了中西医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直接产生的临床疗效。为此,医院要求中医生在钻研经典的同时学习现代医学知识;西医要学中医,五十岁以下来院工作的西医生,要完成双学位的中医课程;所有住院医师,晋升主治医师前都要有跟师名中医半年以上,晋升副主任医师前都要通过中医经典考核、院外专家考核和半年以上住院总的训练。
“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探索构建人类最完美的医学。”广东省中医院这一办院宗旨不仅已融入医院每个人的心,而且也被全行业所推崇。这其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是根本。 (高新军 魏敏)
, 百拇医药
现代中医院的“国际范儿”
“2013中国最受尊敬的知识型组织大奖”(简称MAKE大奖)8月30日揭晓,广东省中医院凭借自身在国内医疗服务领域的长期努力和知识管理、人才培养、服务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优秀表现与贡献,成为国内首家获上述殊荣的医院。
与三星电子、丰田汽车等国际知名企业一起入围亚洲MAKE大奖遴选,既是社会对广东省中医院在知识管理应用能力上的认可,为中国知识管理树起了标杆,也是医院多年来努力践行“构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知识型医院”这一发展战略目标的结果。
其实,随着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稳坐中医院“头把交椅”的广东省中医院在发展过程当中也面临着如何把中医药疗效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传承成效?如何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如何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如何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以及作为一个省级中医院如何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等难题。
, 百拇医药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为了让医院与现代先进管理系统接轨,广东省中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同时把为行业贡献度作为自身价值选择的方向,从改革管理机制做起,加强人才培养,打造文化氛围,集中力量提升医疗核心竞争力,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中医院发展路径。
建立科学管理新机制
旧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要想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就得从满足患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医院随即提出四个具体目标: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成就一群名医,建立医院的公信力。
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首先要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促进医务人员以自身的行为方式,建立起医患的信赖关系,使得患者愿意“性命相托,健康相系”,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禁锢的分配制度,建立起社会目标、医院目标、个人目标相统一的绩效机制。
医院将科室按强弱分为ABC三级,在完成同等工作量的情况下,B级的要比C级的多拿15%,A级的可以多拿25%,让医生的收入与工作量和科室的费用控制水平相关联;同时,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倾斜,让分配与医生贡献大小和学术水平高低、业务能力强弱挂钩,让绩效与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挂钩,这样做的结果是切断医生工资和业务收入的直接关系,又激发了医生的工作热情。
, 百拇医药
为打破传统僵化的人事制度,让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医院建立了以知识为本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制定人才战略,完善用人机制,根据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创造成才条件,打造知识拥有者实现价值的平台,制定育人计划,分层次培养人才。
很多医生水平很高,但只适合搞业务,不一定适合做行政。为了做到人尽其才,让适合的人找准自己的岗位,医院设计了一项“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并不仅仅通过行政管理岗位来体现自己的地位,而是在科研业务中,支持人才承担重大课题,鼓励其在专业团体担任职务,提供科研团队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如此一来,既加快学科建设和发展,也给了更多医生施展医技的舞台。
在广东省中医院,中层干部、护士长等所有岗位都采取聘任制、任期目标制,而且是公开选拔。医院设立了院长信箱,实行职工议案回复制,定向收集“金点子”,对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还对院内信息完全公开,让每个员工们都能随时了解院情。
夯实科研基础
, 百拇医药
要做到“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核心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探索构建人类完美的医学”,而着力点就在于科研和临床的创新。
以往的管理模式是科研与临床两张皮,科研成果没有渗透到实际医疗中去。该院改变了既往“以医疗为主体”的运行模式,将医院的医疗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组建专职的科研团队、实行研究人员分类管理、建立科学量化的科研绩效考评机制、加大成果激励等系列措施,围绕学科重点病种、优势病种的研究,创造一个高效运行的研究运行机制。
在医院在2002年提出了“突出重点,发展两翼”的科研思路,围绕中医药科研的瓶颈问题开展研究,专门设立了医院科研三大主攻方向(证候研究、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和围手术期研究)和项目负责人,通过整合原有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了临床科研平台、基础研究平台、支撑技术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
一方面,医院围绕重点病种、优势领域成立专职的研究团队、重点研究室,配备专职研究型人才,提供场地、设备、经费等各种科研支撑条件,支持开展相关临床、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实施科室分级管理,将临床科室和临床人员的科研绩效作为科室分级管理的重要指标,鼓励临床人员积极参与临床研究。
,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在大学城分院挂牌成立了,目的是充分整合中医药研究资源,推进中医药科研管理模式和中医药科技体制的改革,为构建高水平中医药科技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开放性共享平台和中医药创新体系提供支撑条件,让中医药研究跟临床紧密结合,回归到促进中医药临床疗效提高的道路上来。目前,科学院聘请了陈可冀等13名院士担任学术顾问,吸引了美国威尔康辛大学、马里兰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前来合作。
早在2008年,广东省中医院就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今年7月,他们成为了国家批准的首个国际中医药研究中心,,双方将合作围绕国际热点研究领域一系列病种的中医药干预措施的证据基础进行系统调查、严格评价。不断增强中医药的循证基础,促进高质量中医药研究证据的转化、应用。加强国际交流,扩展研究合作网络,建立卓越的传统医学及天然药物研究中心品牌。
“发挥中医药特色不能盲目,要找到切入点,就拿科研来说,要给出大量研究进展,找到真正能解决疾病的实例,拿出强有力且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科研促进临床,以完美医学模式获得国际的认可。”副院长卢传坚说。
, http://www.100md.com
带动全行业整体发展
今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并提出鼓励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养生康复、养老等产业。
11月5日,广东省中医院就率先与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在院内制剂产业化开发及推广销售、共建国际标准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基地、拓展CRO(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业务合作、申报国际科研项目、共建医疗服务中心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协同创新,带动中药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整体提升,推动中医药临床研究及管理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这之前,广东省中医院为了推动“治未病”研究成果的转化,先后与华润集团和香江集团签订协议,将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转化为“服务包”,借助资本的力量推向市场,以满足社会对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的广泛需求。
, 百拇医药
其后,广东省中医院还与广东珠江投资集团签订合作办医协议,双方将在广州从化市合作建设一所达到国际JCI标准,集医疗、养生、养老于一体的三级甲等高水平民营中医综合医院,成为从化的珠江国际生命健康城的核心项目之一。
而早在2010年,广东省中医院就与东莞康华医院合作,代为管理这所民营医院。如今康华医院已经将省中医院的管理模式成功吸纳,医院业务蒸蒸日上。最近,和睦家医疗集团拟在广州开设分院,管理高层频繁接触广东省中医院,以期建立合作。
从这一系列的举措中,我们不难看出,广东省中医院已经瞄准了未来的大健康服务产业,谋求着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位广州的资深媒体人这样评价,“这些年来,广东省中医院实现的激励机制,探索公益性服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契合了市场大环境。可以说,一个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同时又具备先进西医治疗水准的公立中医院自然会成为众多医院中更为吸引人的一个。”
, 百拇医药
作为公立中医院的“领头羊”,广东省中医院更希望带动整个中医药行业发展,尤其是让各中医院发展的更好。
对于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兄弟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不仅倾囊相授其管理经验,而且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让来学习者学得更深入。面对全国中医院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广东省中医院先后与省内外80多家兄弟中医院建立了协作医院关系,通过提供进修机会、专家讲课会诊等形式,免费培养人才,帮扶基层医院增强服务能力。这种“大中医观”赢得了行业内同道的赞誉。
医院新盖的研修楼已经落成,广东省中医药研修院落户该院。医院计划将其作为中医院管理者的培训基地,中医管理人才的成长摇篮。“这将能为全国中医医疗机构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让更多的中医院发展起来,让更多的群众受益于中医药。”名誉院长吕玉波表示。
如今的广东省中医院已然跻身于全国医院典范之列,且作为全国中医院的一面旗帜,今后又该如何发展?
, 百拇医药
吕玉波这样回答,“集中全国最好的资源一起共同发展中医药。同时,把中医药的成果疗效推广出去,引起各国的兴趣,让国际认可,中医药好的东西也应该为全人类服务。” (高新军 魏敏)
大德路上有“大医”
广州市老城区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构成了城市丰厚的精神内蕴。亚热带气候让广州的深秋绿意不减,连绵不断的骑楼建筑把城市天际线点缀得丰富多彩。在越秀区有一条路叫大德路,广东省中医院总院就坐落在这条路上。
如果说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是广东省中医院的立院之本,那么中医药文化就是发展之灵魂。做一流的中医院,必须要让中医药文化的“大医”精诚仁和核心理念渗透在医院的每个地方。一言以蔽之,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 百拇医药
术“精”:立足岭南,百花齐放
医院的最主要功能是医治患者疾病,为其解除痛苦。因此,“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这一服务宗旨的核心就是提高疗效,为病人提供最佳诊疗方案。
医术要精,必须努力学习。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认为,尽管在传统中医中,岭南医学自成体系,但要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学习吸纳中医各家所长。
为此,医院决定在院内拜师的基础上,送中青年骨干去全国各地,拜颜德馨、周仲瑛、朱良春、张学文等中医大家为师学习深造。同时鼓励医生研究不同学术流派临证经验与用药思路,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提高医术的良好氛围。
跟师朱良春的经历,曾给院长陈达灿启发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在毕生的学术探索和临床实践中,对‘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精神境界有深刻认识,他们的宝贵经验帮我解决了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引领我的学术和临床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 百拇医药
医院支持岭南医派、扶阳派、补土派等多个中医流派发展,鼓励开展学术交流、争鸣和创新。建立了不同学术流派研究小组,让不同流派共同查房讨论,相互之间产生碰撞,不断修正治疗方案,以求最优。
研究补土派的芳村分院消化科主任陈延告诉记者,其母早年患腺型膀胱炎,四处求医无效,后来自己翻到《脾胃论》中一个方子的适应证型与母亲相似,就给母亲服用,效如桴鼓。此后他开始深入研究李东垣的补土派,结合临床发现现代很多过劳虚损用补土思路,疗效都非常好。
陈延表示,中医流派也有其局限性,但结合各不同流派,取长补短,通过临床疗效做检验,学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不仅带动了学术争鸣,科研气氛也越来越浓厚。
这些举措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医术精益求精。正是这种在医术上不断进步,不断追求完美的精神,让广东省中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迅速提升,患者年门诊量更是节节攀升。
, 百拇医药
德“诚”:坚持病人为中心的价值观
“如果员工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精神理念,形成自己的价值追求,才能不断朝着目标去努力。”提及医院文化理念,吕玉波很有发言权。
上世纪90年代初,吕玉波在一次企业参观中,认识到发展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深受启发,回来后立即与领导班子讨论,并着手规划医院的文化建设,认为亟须一种明确的文化导向来凝聚人、管理人。
“作为医院,最适合的价值理念,就是‘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吕玉波说。
为保证维护人民健康权益置于首位,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省中医院在原有发展基础上,不断提炼,提出“病人至上,真诚关爱”的价值观。从医院、员工与患者三者利益相统一的角度出发,结合干部文化建设,把“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统一起来,让员工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接受医院倡导的价值理念。广东省中医院提出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文化管理理念,凝练了“仁爱、敬业、务实、进取”的医院精神,在职工中树立起“病人至上、真诚关爱”的核心价值观。
, 百拇医药
“怎样让员工理解医院的选择和价值理念,是令我感到最难的地方。因为提出价值理念容易,但融入每个员工的内心是非常难的。”吕玉波说。
让价值观“落地”,医院定期开设服务案例分享会、医疗质量分析会、投诉剖析会等,让全体员工分享服务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每年对全院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强化医院文化理念教育;树立身边典型,让工作中身边的人和事来实际教育;还采取“院内竞标”的形式,让科室竞争进入“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使年轻人在竞标和创建实践中得到教育。
党委副书记黄慧玲介绍,为了实现信誉优势,医院要求医生严防死守“合理价格、合理用药、合理检查”这条线。每周周会,院领导都会亲自以实际的例子教育医生,把病人摆在第一位。
每每出现医患矛盾时,始终秉持“病人永远是对的”的态度,起初还有部分员工不认同,不理解。随着领导班子反复教育,制度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员工真正领悟到“病人可以没有省中医院,省中医院不能没有病人”、“收一个红包,等于赶走一群病人;开一个大处方,等于失去更多处方”的道理。
, 百拇医药
心“仁”:以悲悯之心救世人之苦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76岁的禤国维教授仍坚持出诊。找他看过病的人不仅对他的医术称赞有加,更对禤老视病人如亲人的服务态度由衷钦佩。很多人不知道,禤国维曾经在脑部遭受歹徒袭击昏迷后,醒来第一句话是:“明天出诊,我去不了,快去停号……”
还有一次,禤老右足趾骨粉碎性骨折,儿子把他背上8楼,没休息两天,他就对儿子说:“很多外地病人不知道我脚骨折,肯定还来挂我的号,如果停诊,他们不是要白跑一趟?我要马上回去上班。你没空的话我就自己慢慢下楼。”家人苦劝无效,只好又把他从8楼背下来,用轮椅推进医院门诊部,坚持诊病。
遇到有病人要加号,禤老总是尽量满足,常常忙到很晚都下不了班。
医者父母心,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有仁爱之心。在广东省中医院,每个医生都像禤老一样,永远把病人放在心上。为了将中医药文化更好渗透于医疗服务,广东省中医院从细节里找不足,精益求精。医生少配了一味药,下了班自己送到病人家里去。有患者投诉,医院手推车的轮子推着走太响,影响病人休息。医院很快把车轮全部换成塑胶的。不少病人挂完号后不确定具体等待时间,医院就在挂号条上注明大概应诊的时间段,允许病人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时间……从入院到就诊、治疗、出院随访,每一个环节,医院都从患者角度出发,让每一位医务人员都以仁爱之心对待病人。
, 百拇医药
“李阿婆有糖尿病,必须每天给她测血糖。”“张老伯肺不好,盯着别让他抽烟。”医护人员对一些“老病号”的情况了如指掌,除了常规治疗外,还经常会陪老人们聊聊天。以至于不少老人把这里看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83岁老广州陈阿婆自称比省中医院长三岁,前些年,她和老伴一起专门把原来的大房子卖掉,搬到了医院的旁边住下来,就是为了来医院方便。
正是长期培养的大爱,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广东省中医院在76名医务人员染病倒下、急诊科护士长叶欣为此牺牲的情况下,所有人不畏艰险,日夜守护,悉心救治了112名非典病人。大家以各种理由抢着上一线。
正是这种仁心,在汶川地震同胞遭受巨大灾难之时,广东省中医院派出的医疗队第一时间抵达灾区,冒着生命危险,救治了上千名伤病员。
人“和”:让群众满意,让职工安心
记者采访期间,广州医科大学二附院医闹事件和温岭刺医事件刚刚发生,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医患关系跌入冰点。然而在广东省中医院,医护人员却并不认为会影响自己对患者的态度,依然会对病人尽心尽力诊治。而有患者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说来广东省中医院就医,感觉无比信任。根据统计,该院的患者满意度常年居全国前列。
, 百拇医药
医院党委书记翟理祥认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以病人需求为导向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在救治上,我们会给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在服务上,我们给患者无微不至地照顾;在与患者发生矛盾时,我们提倡把‘对’让给患者。”
ICU注意到隔离患者的心理孤独感,便开始了为清醒患者读报、温暖电话向家人报平安等做法;在麻醉科手术室,术前会多注意患者的陪护,碰到小朋友还可以让家长陪着孩子直到麻醉,从而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恐惧感;对出院患者,科室自行开发了随访系统,并制定出单病种的随访计划……
由于出诊时间少,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彭桂原为能有更多时间给门诊患者看病,她每周四中午从总院下班后,赶紧在医院饭堂买盒饭,然后拎着盒饭打车赶往芳村医院,午餐往往在车里解决,下车后一路小跑赶往诊室,那里已经有很多病人在等着了。下午开诊时间是两点半,但她一般一点左右就开诊了。若早上有手术,她会提前电话通知病人几点几分到,从不失约和停诊。周周如此。而患者对彭桂原的付出由衷感谢,不少人经常打电话,关心她的健康,让她注意身体。就在几个月前,近百名患者联名写信表扬她。
, 百拇医药
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为患者着想,医生的压力会不会太大?他们的心态能否平衡?记者有些疑惑。
翟理祥解释说,医院不仅以病人为中心,也主张以医务人员为本。给大家的职业成长提供更多机会,让年轻医生更快成才。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鼓励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赢得职工的尊重。
“对员工最大的关心就是对其成长成才的关心。”骨科主治医生范京强尽管只有33岁,但已经小有名气,拥有不少患者“粉丝”。他还曾经做过女排队医,也给恒大足球队提供过医疗保健服务。他告诉记者,在广东省中医院,自己有十分清晰的职业规划,医院的各种机制,让自己觉得工作得很安心。
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广东省中医院连续多年没有出现过大的医患纠纷和医闹事件,在岭南乃至全国都拥有良好的口碑。
大行德广。广东省中医院当年建院之时选在大德路,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确有用意,但对于今天的广东省中医院来说,“大德”二字,实至名归。 (高新军 魏敏)
, 百拇医药
贺13位名中医从医50年
广东省中医院
本报讯 (记者胡延滨 通讯员李 雪)正值建院80周年之际,12月23日,广东省中医院为在该院从医50年以上的13名名中医举行庆祝活动,以感恩他们与医院同风雨、共创业的50个春秋。
13位名中医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可以说是继国医大师邓铁涛后的一代岭南中医学术代表。他们分别是:“飞针大师”陈全新、“正骨大家”黄宪章、“送子观音”李丽芸、“儿病大师”罗笑容、“皮肤圣手”禤国维、“脾胃大家”余绍源、“肿瘤大家”刘伟胜、“驱风大师”刘茂才、“光明使者”张梅芳、“肾病大家”黄春林、“骨伤宗师”邓晋丰、“外科大家”蔡炳勤、“养血大师”梁冰。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表示,举办这次活动不仅是为了表达对这些名老中医衷心的感谢之情,同时也是让岐黄后学之辈学习这些名医大家身上矢志岐黄的执着、传承学术的慷慨、心怀慈悲的松柏风度和梅竹情操,让这些名医的精神、让岐黄之术代代传承下去。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