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保健类 > 正文
编号:12383765
《一本书学会中医养生》(全文阅读).tx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70kb)。

    <一本书学会中医养生>

    序言(1)

    印象中为《中华文明大讲堂》系列丛书作序已经很多次。出版界以极高的热情持续关注《中华文明大讲堂》,对节目是鼓舞,同时也拓宽了我们对节目市场的认识空间。一档高品质的节目,其市场价值是多向度的,也正是这种多向度,成倍放大了节目的影响力、感染力。《中华文明大讲堂》开播以来,践行传播中华文明的使命可谓不遗余力,所涉选题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有力地普及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受到广大观众和读者的喜爱。本着不断开拓更多文明传播视角的理念,栏目又推出了“中华养生智慧”系列。主讲嘉宾张其成先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第一位《黄帝内经》博士后,是为名家;在弘扬和普及中华优秀文化方面,文化传统深厚的百年名社中华书局慧眼卓识,薪火相传中华养生智慧,名家名社,相得益彰。

    中国人的养生行为极富哲学与文化意味,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两宋明清的文人学者,在他们的哲学、文学著作中,都有许多关于养生的独到见解,例如,庄子说:“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这里的“空虚之境”并不是寄情于虚无缥缈,而是说要保持健康,须清心寡欲,遵循自然法则,所谓“天人合一”。养生智慧与一国的哲学、文化有如此深厚的渊源,这本身已成为其文明的一大特色。中华养生智慧可以让人们直接感触到中华文明的丰富价值。“中华文明大讲堂”在选题策划中,也认识到这是实现节目定位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把文明传播落到了百姓生活日用的智慧层面,让观众既能领略文明的博大精深,又能切实学到有用的养生方法,在传播中华文明,葆有节目品质、品位的同时,更加贴近观众需求。现代人的生活日益紧张,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变化,如何养生保健、减压安心,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中华文明大讲堂”自然要关注这样的社会现象,并找到服务观众的办法,中国人赖以安身立命的传统文化里,包含着丰富的养生知识,“中华养生智慧”的推出适时适用!

    序言(2)

    张其成教授的讲解内容广博,注重实用,既通俗易懂地讲出了养生智慧的玄妙,又理论与实践结合,传授心身炼养的方法。例如他讲“人身三宝——精气神”,揭示了“形神合一、内外合一、动静合一”是中华养生智慧的特点,又具体介绍了怎样保养精气神。再如张教授讲《黄帝内经》,不是抽象地讲人与自然的联系,而是举形象的例子。张教授在讲到日常起居时强调,要跟天地的阴阳之气同步,跟宇宙万物、天地气候的变化一致。中国人养生的实质就是对自然的理解,古人常与自然为友,在相互感应的过程中,形成了养生之道。现代人生存环境及其与自然的关系,与古人已大不相同,但不可能脱离自然,从这个意义上看,古人的养生之道、性命之学,蕴涵着独特价值。健康的人生,必然与自然相谐,也更懂得怎样欣赏自然。能听到暮色潜动、春草萌芽的人,一定有着健康的生命。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国文化里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这样平淡质朴。

    张教授讲“中华养生智慧”,还使我有一悟,其实养生就是做人。张教授介绍了一种五心调神法,心态平和、心情快乐、心地善良、心胸开阔、心灵纯净。讲到心胸开阔,张教授特别讲了个故事:在清代,有一位大学士,名字叫张英,这位大学士的家就在桐城这个地方。有一天他接到一封家书,说的是家里盖房子,邻居家也要盖房子,并且把墙砌得挨着自家房子,希望张英动用他的权力,让这户人家往后让。张英看了这封千里迢迢寄来的家书,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回了一封信,写了一首诗:“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心胸开阔,就是要常怀宽容、辞让之心。讲到心情快乐,张教授特别提到了旷代文豪苏轼,这让我想到一段话,是苏轼在海南岛时写的。他说:“吾始至海南,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有如此心胸的人,一定会成就耿介拔俗的大事业。养生就是做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心态平和、心情快乐、心地善良、心胸开阔、心灵纯净,不仅会有健康的生命,还会拥有至高的人生境界。

    作此序时,北京已是秋末初冬,阳光从树叶间隙溅到窗际,心与自然的亲近,其乐融融。

    刘爱勤

    2008年11月

    导读(1)

    写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总是想起家父回答一个学生提问时的情景。当时,我的一个研究生,他问我父亲中医治疗高血压有哪些好办法,我父亲说:“有很多办法,主要还是要辨证论治,根据各人的情况。”“还是要辨证论治,还是要辨证论治……”家父那种陷入沉思、一脸审慎的表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今天,当我回头思量时,刹那间,明白了家父当时的心情。在内心深处,我很明白阅读这本书的读者是多么渴望获得一个简单、有效甚至是一劳永逸的方法,我也有非常强烈的愿望去发掘并传递这样的信息,可是每一次潜入古圣先贤的智慧之渊,每一次徜徉于现代科学知识的海洋,每一次凝神静心观察当下的实际生活,要开口时,真是觉得:欲语还休!一两句话怎能说得清啊!

    养生可能在一时一事上简洁明了、容易操作,而其根底又需要多少积累,多少工夫!养生行为与其效果之间,可能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景、特定视角中存在因果联系,而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里又有多少因素参与其中,有多少潜在的可能存在呢?养生本身的复杂性,不能不让人心存敬畏之情,感到妄下断语难免偏颇。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佛家也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养生似乎也面临同样的境况,语言一说出来就变了味儿。最美丽的养生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这时言语往往显得多余、苍白。

    在这本书里,我想了很多,说了不少,但究竟勾勒了多少养生的真相,传递了多少可供使用的方法,离养生还有多远?读者展卷有得,自可评判。而在开篇,我更多的愿望却是邀请读者与我一起思考,把目光聚焦到养生在当下的实际状况,去感受绵绵不息的中华养生文化,不断求索对生命的认知,追问和体会人生的真谛。以下是我想与读者分享的一些思考。

    为什么是“养生”,而不是“养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生”还有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不同的称谓,这些词的含义大致相近,今天我们日常话语中保留下来的主要有“养生”一词。养生所谓的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所谓的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简单地说,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即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进行的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增进健康、提高快乐指数、提高生命质量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追求。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传统上是强调通过“养生”达到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相对而言,“养身”在日常话语中的使用要少得多。

    导读(2)

    英语常用“keepfit”、“stayhealthy”、“healthcare”等短语来表达“保持健康”、“保健”的意思。在西方,人们更注重通过饮食营养和运动健身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强壮。生活中经常会听到“Doyouworkouteveryday?”(你每天都锻炼身体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TXT附件(7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