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87795
针刺鱼际、复溜治汗医案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019期
     鱼际、复溜穴是治汗要穴,古代文献早有记载。《针灸大成》载“鱼际治伤寒汗不出”及“复溜治盗汗,汗流不止”,《拦江赋》说:“伤寒无汗,补合谷、泻复溜”,《针灸集锦》也说鱼际“调理肺气,治外感风寒引起的身热、头痛”。

    复溜穴出自《灵枢·本输》篇,位于太溪穴上2寸。究其字义,复是重返与轮回之意;溜,本通流,水流貌。复溜即以肾经循行至太溪绕踝回转之后,复直流向上而得名。肾多虚证,“虚则补其母”,而复溜为肾经之母穴,故取本穴多行补法,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该穴古代医籍中也有“清热利湿,治盗汗,配合谷治自汗”的记载。

    具体操作方法是:

    鱼际:仰掌取穴,在拇指掌指关节后内侧,太渊前一寸赤白肉际凹陷中,乃是肺经之荥穴。

    复溜:垂足取穴,在太溪上二寸,跟腱前缘,系肾经之经穴。

    此二穴采用不同手法(补或泻),可治发热汗不出或汗出不止,泻之则发汗,补之则止汗。还可治疗阳气虚之卫外不固,腠理疏松,汗孔开泄,汗液自出的阳虚自汗,以及阴虚生內热,热逼津液外泄之睡眠时汗出,醒后汗即止的“盗汗”等。

    病案1

    赵某,女,7岁。患孩因急性扁桃体炎,高热39.8℃,来急诊。因患孩体弱,前曾因注射退热剂而汗出淋漓,其母要求采用其他疗法,经征得家长同意及病孩合作,即行针刺合谷、鱼际、复留穴。

    因病孩属实证,故取泻法。快速进针得气后,施强刺激,然后徐徐出针。出针后,见汗出而热渐退,继服穿心莲、六神丸等药而愈。

    病案2

    杨某某,女,2岁。因患支气管炎而高热咳嗽,经注射退热针及抗生素而退热,但患儿频咳,汗出不止,神疲乏力而来诊。

    在家长的配合下,予针刺鱼际、复溜二穴,取补法留针15分钟后,见频咳缓解,汗止,再投生脉散加味2剂而吿愈。

    病案3

    王某,男14岁。患者一向体质较弱,有过敏性紫癜、肾炎、肝炎、肺门淋巴结核等病史,常因扁桃体炎而高热不退。往往用多种抗生素亦难退热,若热退后又自汗或盗汗。2007年某日,一次因高热经药物处理而退热后,数日汗出淋漓,家人甚为担忧,其母要求针刺治疗。

    采用补法刺鱼际、复溜各一针,进针得气后,留针15分钟。当晚汗出即减大半,继第二次针刺后汗止。后来又因病后盗汗,亦采用此法治愈。(贾佩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