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信息
编号:12469836
养脾就是养元气 按摩足底调胃肠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20日 生命时报
     养脾就是养元气

    脾为后天之本,养脾就是养元气。养生要注意脾的喜恶,它尤其怕湿、热、寒、甜、撑这五大“敌人”。

    脾最怕湿,它属于阴邪,性质重浊而黏腻。脾是气血生化之源,需要升腾,湿邪就相当于“拖后腿”,会妨碍脾的运化。湿邪困脾常会出现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

    湿邪很少单兵作战,常常和热、寒这两个敌人结成联盟来破坏脾的健康。比如,当湿热内蕴于脾, “中招”的人就会出现腹胀、发热、身重、大便不爽等表现,严重时还会面目发黄、皮肤发痒、舌红苔黄。

    脾主运化,是能量的“推动器”,但是贪饮寒凉或由于保暖不当导致脾受凉,又会造成“寒湿困脾”,导致脾阳受损。此时,患者会出现肚子胀、嘴里没味、胃口差、想吐、大便稀溏、身体困重、容易疲倦等症状,女性还会出现白带增多。
, http://www.100md.com
    无论是湿热蕴脾还是寒湿困脾,都要注意健脾与祛湿。日常生活中,不妨按摩三阴交穴(位于内踝突出骨头往上三横指宽的凹处),每次按摩5分钟,以有发酸感为度,不但能健脾,还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祛除湿邪。

    喜欢吃甜食的人也是伤脾大户。适量吃点甜食能提供能量,帮助消化吸收,但是吃多了就会减缓肠胃蠕动,滋腻伤脾,导致打嗝、胀气、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大家都知道吃得太多我们的胃会受不了,其实脾也会不舒服。脾与胃相表里,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保持气机通畅,使水谷精微得以输布。因此,一定要注意节制饮食,以免伤了胃又损了脾。▲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教授 郭海英)

    
, 百拇医药
    按摩足底调胃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全身的疾病也可以从足部进行调理。比如,秋季是胃肠疾病高发季节,胃痛、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不适,似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足部按摩,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胃肠疾病

    消化不良一般可从脾、胃、十二指肠等足部反射区进行按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营养素吸收。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可从脾胃、十二指肠、小肠等几个反射区进行按摩,可以调节消化酶的分泌,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繁殖,从而使溃疡面快速愈合。长期便秘的患者,可通过按摩小肠、结肠反射区,促进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并促进食物残渣和肠道细菌代谢毒素排出,保持大便的正常性状。通过对整个消化器官反射区的按摩,还可以增强胃及十二指肠的消化吸收功能,调节各种神经系统的张力,减轻胃平滑肌的痉挛,从而调节胃酸的分泌,缓解胃部疼痛。
, http://www.100md.com
    足部按摩方法简单易学,效果良好,适合自我操作。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拇指指腹按揉法和指尖压法:以一手握脚,另一手的拇指指腹或指尖为施力点。作用于足底脾、胃、十二指肠等反射区域,对于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有一定效果。

    食、中指叩拳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或中指弯曲,用近端指间关节或指尖为施力点。按压小肠、结肠反射区及周边区,对于恢复肠道功能,控制血脂、血糖均有一定疗效。

    四指直推法:以四指指腹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穴位区域直推,对改善便秘有很好的效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教授 曹建春)

    
, 百拇医药
    “三多三少”护好元气

    多睡眠、缓动、养藏 少思虑、说话、 欲望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生命活动应该顺应四时变化,合理调整。冬天万物敛藏,人体也要使精气内聚,元气收拢,提高御寒和抗病能力。下面的“三多三少”原则,有助帮你平稳过冬。

    多睡眠。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过:“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冬季天寒地冻,人们也应该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从而达到“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的效果。最好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以免惊扰阳气。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的人来说,晨练、外出活动等也不宜太早, 以免受凉而引发感冒或诱发慢性病加重。

    多养藏。所谓“冬主藏”,这个季节要像动物冬眠一样,学会匿藏精气。一方面,适当进补。可补充一些红枣、枸杞、桂圆等有补益作用的食物,或用牛羊肉等煲汤饮用,既保证营养丰富,又避免热量超标。另一方面,做好保暖。头、脖子、后背、手脚等重点部位要“藏”起来,避免冷风直吹。
, 百拇医药
    多缓动。冬季阳气容易外泄,不宜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或进行猛跑、打球等剧烈运动,而要选择一些较为缓和的锻炼方法。可以静思打坐、调节呼吸,每天按摩一下身体的重要穴位;或打太极拳,练气功、瑜伽等,保持经络和气血的畅通。活动强度不要太大,以感觉微出汗为度,以免“汗多泄气”。

    少欲望。《黄帝内经》记载:“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主张人们在冬季适当节制房事,养藏保精。所谓“欲多则损精”,性生活过于频繁可能导致体内精气外泄,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最好根据自身的身体特点,合理安排生活。此外,凡事不可强求,情绪上不要大起大落。

    少说话。“日出千言,不病自伤”,寒冷的冬天本来就需要消耗较多热量,如果经常大喊大叫、长时间K歌、聚众喧哗等,势必要消耗肺气,致使体内元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因此,用嗓要适度,与人交谈时语气尽量平和,言辞不要太激烈,生活中要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远离烟酒。

    少思虑。所谓“思则气结”、“多思则神殆”,情绪好坏与脏腑活动密切相关,思虑过度,容易导致人体气机郁结不行,进行引起各种疾病。冬季应顺应自然,给大脑也适当“减负”,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反复纠结、冥思苦想,更不可钻牛角尖,要抱着乐观的心态,冷静分析和解决问题。▲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 孟湧生 ●姜 楠)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