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63748
乙肝疫苗:接种还是不接种?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27日 百度知道
     乙肝疫苗:接种还是不接种?

    作者:百度知道网友 famorby(动物遗传硕士)

    近日,乙肝疫苗致死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国内三家主要疫苗生产企业相继卷入风波,卫生部门已介入调查。此事引起了无数人关注,乙肝疫苗是怎么回事?啥叫“偶合症”?这乙肝疫苗还能打吗?

    乙肝和我国乙肝防控措施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疾病,在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死病因中排名第九。除暴发性肝炎外,感染后还可变为慢性病毒携带者,而后进一步发展成为目前难以治愈的慢性肝炎,并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我国现有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人,因此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该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 http://www.100md.com
    我国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年来,全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已减少五千万人,且目前青少年人群的病毒携带率显著低于中高龄人群,可见针对新生儿和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卓有成效。

    彭国文等人在不同市县的随机抽取1-14岁儿童进行乙肝抗原检测(阳性代表携带病毒),证明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中,阳性率为2.3%,未接种儿童的阳性率为10.8%,在不清楚是否接种儿童中的阳性率则为7.5%;而在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中,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的,阳性率为1.4%,第三天及以后才接种的,阳性率为3.8%。田茶等人和何江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在接种过疫苗而仍呈现阳性的儿童中,相当一部分是在接种疫苗前就已通过母婴传播途径受到感染。

    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教授介绍,全球有181个国家将乙肝疫苗定为计划免疫项目,其中127个国家是要求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的。这是因为经母婴传播患病的新生儿中,90%无法痊愈而转变为慢性感染,为了避免这种慢性感染的发生,就必须阻断病毒的母婴传播,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能有96%的几率阻断病毒,超过24小时则只有80%的几率阻断病毒。
, http://www.100md.com
    乙肝疫苗如何保护人体?

    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是识别外来者并加以清除,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有自身独有的一套识别分子,就像是一套通行证一样,免疫系统不会攻击持有全套自己的通行证的细胞。当细菌、病毒侵入人体,免疫系统就会发现它们的通行证和自己不同,并发起进攻,可是当入侵者足够多时,免疫系统来不及阻拦,人就该生病了。免疫系统为了提高自己防御外敌的能力,会把曾杀死的病原体的通行证记录下来,一旦同样的敌人再次入侵,就能快速调集防御大军。这就是疫苗的工作原理,先送几个奄奄一息的敌人,或者敌人的通行证到体内,让免疫系统认识认识,以后再来的敌人就难逃堵截了。

    由于疫苗是让一批危害很小的物质入侵人体,激活人体对这种物质的特异性免疫,从而在之后的数年或数十年内,体内都能有针对这种物质的抗体存在,所以注射疫苗后,一部分人出现低烧、局部疼痛、红肿等程度较轻微的不良反应属于正常现象,这些反应是免疫系统积极工作造成的。
, http://www.100md.com
    乙肝疫苗最早是用乙肝患者的血清来制备的,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风险较高的疫苗制备手段已经被摒弃,目前国内常用的乙肝疫苗是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人们将乙肝病毒表面所携带的“通行证”的基因转入到酵母菌中,随着酵母菌生长繁殖,“通行证”也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人们再将其收集、纯化,制成疫苗。这种疫苗不含病毒,只含有病毒表面的识别分子,所以安全性较高。全国从2000年至今年12月,近13年来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累计上报188例,其中,最终确定为疫苗异常反应的为18例,平均每年1.4例,而全国每年需消耗6000万支乙肝疫苗。

    疫苗会导致不良反应吗?偶合症是什么?

    从新闻报导中可以了解到,接种疫苗可能会出现问题,出问题的环节包括生产、储存、运输和接种操作。疫苗的储运过程通常要求温度在2-8℃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开发了一种疫苗热敏标签,贴在疫苗瓶上,用于识别应该报废的疫苗。而在接种操作环节,剂量、接种者的身体状况、是否有禁忌症、接种部位、疫苗稀释等都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 http://www.100md.com
    即使在各个环节都没有出问题,正常接种的合格疫苗也并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通常基因工程疫苗安全性较高,灭活疫苗次之,减活疫苗风险则较高。以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为例,有1/25万的概率,会导致接种者发生类似小儿麻痹症的症状,虽然1/25万听起来发生率很低,但一旦发生,无异于是对一个家庭造成灭顶之灾。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钻研,不断改进现有的疫苗制备工艺,力争研制出更安全更稳定的疫苗。

    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被分为一般反应(即前文所述症状较轻的反应,属于正常范畴)、异常反应(合格疫苗造成的较严重的生理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心理因素造成的反应)和不明原因反应(经过调查后仍不能明确原因的翻译),其中,偶合症是一个公众陌生的概念。偶合症是指接受疫苗的人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正巧在接种后发病,其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不论是否接种疫苗,这病都要犯的,简单来说就是“偶然巧合”。我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说明:接受预防接种的人们偶尔会有不良反应,其中一部分是与疫苗直接相关的,另一些不良反应则属于“预防接种偶合症”,包括原本就已感染疾病但尚处于潜伏期、因接种而诱发其他疾病、因接种而加重原有疾病的症状三种情形。
, http://www.100md.com
    偶合症的判定是非常复杂而专业的,涉及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疫苗学、法医学等多个领域,疫苗生产企业在没有对患者进行化验的情况下,是不能认定病例“属于偶合症”的。一般来说,一批疫苗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有许多不良反应的病例出现,而不是零星的几个,而《预防接种的反应和处理》一书中也指出,婴儿猝死综合征发生率约为0.1-0.3%,常被误认为是接种疫苗引起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段时期内,数百万名婴儿中发生数例死亡,确实有可能是偶合症,但真正事实还是应该由权威机构经过调查后才能确定。

    接种or不接种?

    如果人们因为担心疫苗接种不安全而拒绝接种,则很可能导致传染病疫情大规模爆发。

    1974年,英国媒体首先报导了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英国国内该疫苗的接种率随之从81%骤降至31%,由于人群接种率降低,百日咳疫情爆发,发病率由之前的1/10万上升至超过1/1000。同年日本也报导了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新闻,1974年全国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80%,1976年则仅有10%,三年后百日咳疫情流行,造成1.3万人感染,41人死亡。
, 百拇医药
    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1998年刊载了一篇称麻腮风三联疫苗可能导致自闭症的论文,此后,麻腮风疫苗接种率在部分欧美国家大幅度降低。后来这项研究被证明不严谨,作者Wakefield因此被吊销了行医执照,《柳叶刀》正式撤下了论文。可是十几年过去了,无数父母因为这篇论文而拒绝让孩子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在这篇论文问世前,英国每年报告麻疹病例几十例,而2008年报告病例已超千例,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的一年间,欧洲经济区国家和克罗地亚共报告8499例麻疹病例(其中英国2314例),其中只有5%按规定接种了疫苗。

    众所周知,消灭天花就是接种“牛痘”疫苗的功劳。天花病魔曾经肆虐整个地球,18世界末Jenner发明了牛痘,经过200多年的推广和接种,发病率不断降低,终于在1979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人类战胜了天花。

    因此,对于发生了疫苗不良反应的家庭,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救助,同时研发更安全可靠的疫苗产品也是科学家们不容推卸的责任,但毕竟不接种疫苗而患病的几率要远大于疫苗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要是因为小概率的事件而拒绝接种疫苗,则无异于是因噎废食,既将孩子暴露在风险中,更可能导致流行病爆发的后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