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医药工作
编号:12387509
2013年中医药重点报道回放(全文)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027期
    2013年中医药重点报道回放:中医药发展迎来新机遇

    翻阅沉甸甸的195期报纸,回想过去一年的美好时光,我们不仅见证了中医药行业这一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时刻,也亲历了事件背后的诸多故事,收获了作为新闻人的感动瞬间。时值岁末,让我们与您一起分享,分享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医药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分享中医药行业如何立高望远凝聚共识,分享本报评论文章带来的思考,分享社会热点事件产生的共鸣,分享先进典型给我们的启发,分享独家策划的精彩体验。今天我们在一、二、三、四版推出年终特别专题策划,分为高层声音、中医战略、本报观点、社会热点、先进典型和独家策划6大板块,回放2013年中医药重点报道,梳理新年新思路,开启新年新畅想。

    新闻背后:

    “下周有个重要讯息,你可来采访,地点在方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月14日中午,记者突然接到北京老中医专家孙光荣的短信。6月15日晚,孙光荣又发来短信:“下周的活动不安排记者采访”。一种预感告诉记者,活动一定很重要。通过一些摄影朋友,终于打听到活动在下周一。
, http://www.100md.com
    6月17日8点前记者来到方庄医院,向朋友借了件白大褂穿上,拿着相机,来到中医科。诊室门口有块铜牌,上书北京市第四批师承双百工程——孙光荣老中医社区服务示范点。当孙光荣看见记者穿着白大褂站在他面前,大吃一惊:“不是不安排采访吗?”记者对孙老说,“不安排采访并不是不准采访吧。我不打扰您正常出诊,我就和您的徒弟坐在对面抄方吧。”

    等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进入诊室,记者按下录音笔,当刘延东副总理对孙光荣说:“孙光荣,很光荣!你到社区医院来带徒非常好!你为中医的传承作了贡献,中医是国宝传承是关键……”记者找好角度,按下了快门……

    孙光荣向刘延东递交了《关于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议书》。刘延东表示,“目前中医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传承,要大力发展中医,就先要抢救老中医的经验。”(本报记者 巨锋)

    回放:

    习近平: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海外发展
, 百拇医药
    8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表示,中方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作用,愿继续加强双方合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习近平:推进务实合作 扩大中医药交流

    10月21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的马其顿总统伊万诺夫。习近平表示,中方愿同马方携手努力,推进务实合作,扩大中医药领域交流。

    陈竺:始终把中西医放在同等位置

    6月30日,在首届岐黄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就是要始终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中医与西医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为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发挥积极作用。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加快传承创新促中医药学术进步;加快中医药立法使中医药发展有法可依。
, 百拇医药
    李斌:毫不动摇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

    4月26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调研时指出,中西医并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卫生工作方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要在思想认识上、法律地位上、学术发展上、实践应用上,坚持中医药和西医药的同等地位。

    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10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列为第四项主要任务。要求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推广科学规范的中医保健知识及产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

    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
, 百拇医药
    编辑点评:

    回看本报一年来报道的中医药大事件,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医药的频频关怀成为最大亮点。从习近平总书记、刘延东副总理,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他们对中医药的指示和要求,都指引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前进之路,令所有中医药人感到骄傲。

    中医药事业发展被一次次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部署,由此可见,中医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深化医改大局中,正逐步提升,中医药的繁荣发展正迎来新的战略机遇。 (栏目主持:柴玉)

    

    在国家大局中谋划中医药
, 百拇医药
    新闻背后:

    “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从方向提出,到思路形成,到框架建立,记者在今年多次重要会议和活动的采访中,领略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的“大声疾呼”。

    2013年是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1月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王国强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中医药工作放到全局和大局中谋划,争取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并对中医药的战略性地位加以阐述。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王国强提交了“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提案,引起关注和热议。记者观察到,面对围过来的“电视镜头”、伸过来的“录音笔”,在回答记者各类问题时,他总是将采访聚焦到他关注的这一话题上,畅谈中医药对国家整体发展的多重价值和作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他更将其思路“和盘托出”,详细解答了“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途径。
, http://www.100md.com
    今年6月首届岐黄论坛举办。王国强提出了振兴中医药发展战略构想,系统阐述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战略目标、重点任务。

    为凝聚共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在6月份召开了中医药发展战略座谈会,邀请各方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回放:

    1月10日 把中医药工作放到全局和大局中谋划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提出“四个融入”和“五个更加自觉”:把中医药工作融入经济建设大局、融入文化建设大局、融入社会建设大局、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更加自觉地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更加自觉地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作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精神实质。
, http://www.100md.com
    3月8日 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3月一版刊发了对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的专访。王国强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并编制实施国家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中医药产业纳为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

    本报为此配发评论《纳入国家战略 造就国家优势》,评论认为,如果能够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自觉对这条价值链上的每一项好好发掘,那么,中医药的多元价值延展不仅能有效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还将造就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国家优势。

    6月14日 国家中医药局召开中医药发展战略座谈会,凝聚共识—— 把发展中医药纳入国家战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6月9日召开中医药发展战略座谈会。与会者从中医药立法、将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好顶层设计改善管理机制等方面建言献策,一致认为,发展中医药应纳入国家战略进行顶层设计,明确管理主体,部门协调配合,促进中医药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 百拇医药
    7月1日 王国强:把中医药放在国家高度谋划发展

    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等主办的首届岐黄论坛上,王国强就中医药发展列为国家战略作了系统阐述,他指出中医药具备国家战略的基本要素,即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新兴性;中医药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具有战略优势,是我国医药产业中独有的特色和优势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典型的民族工业之一;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基本形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地方探索为中医药发展列为国家战略提供了经验,许多地方将发展中医药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选择并取得很大成效。

    编辑点评:

    纵览今年本报重点报道,中医药工作的新动作、新进展、新成果尽收眼底。可用三个词语加以概括:立高望远,合纵连横,推陈出新。

    党的十七大以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在深化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已成政府责任和社会共识,中医药系统形成了“整体思维、系统运行,三观互动、六位一体,统筹协调、科学发展”中医药工作新机制,开创了中医药发展新局面。而提出“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的重大命题,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格局中发挥中医药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作出新贡献,无疑为中医药工作规划出更为高远的路线图和更为宽广的参照系。
, 百拇医药
    “立高望远”,就是从国家高度、全局视野出发,挖掘和发挥中医药价值和作用,“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概念的提出,思路的明确和框架的搭建,既是中医药工作的实践成果,也是提高和统一社会认识的必然过程。由此,中医药工作将更加天高地阔。

    “合纵连横”,就是从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出发,积极主动引导和配合中医药工作相关部门,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贯彻落实政策措施,在深化医改中、在维护人民健康中、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提高中医药的贡献率和显示度。由此,中医药工作者将更加奋发有为。

    “推陈出新”,就是从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出发,遵循“整体思维、系统运行,三观互动、六位一体,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的中医药工作机制,迎难而上,善于创造,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在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和国际交流领域,见真招,办好事,求实效,推动中医药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由此,中医药事业将更加前景壮丽。 (栏目主持:任壮)
, 百拇医药
    

    提高认知 客观看待中医药

    新闻背后:

    4月20日,雅安芦山地震。记者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采访,这个曾经风景秀丽的川南历史古城,震后变得满目疮痍,看着让人揪心。虽然凭借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积累的采访经验,圆满完成了报道任务,但心情久未平静,感想良多。

    在芦山地震以及7·22甘肃岷县漳县地震救援中,中医药大展身手,让人们又一次体会到了中医药在突发灾难应急救援中的独到作用,具有可就近取材、简便易行、二次创伤小、避免截肢、灾后防疫易用等优势,也受到了灾区伤病员和群众的喜爱。可以说,灾后应急救援是中医药在今年的社会热点中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 http://www.100md.com
    然而,在采访中,我也能明显感觉到部分地方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对中医药仍存偏见,未能足够重视中医药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以致中医药的优势没有得到足够的施展。

    除了参与地震救援,这一年,中医药还很多次受到社会关注:H7N9禽流感板蓝根防治惹争议;嚼槟榔致癌引发槟榔入药担忧;含朱砂中药广受质疑导致大众对中药“毒性”关注;倪海清事件折射民间中医生存现状;“气功大师”王林事件让人们对气功产生排斥;“神医”胡万林再次入狱引发思考……这其中既有对中医药的误解与担忧,也有对中医药的肯定与力挺,每次争论的背后都凝聚了人们对中医药的高度关注。

    回放:

    4月8日 中医药辨证施治是重要手段

    4月18日 中医药防控H7N9禽流感作用凸显 参与治疗24个病例显示较好疗效

, http://www.100md.com     今年2~3月,随着对H7N9禽流感的关注,“板蓝根”、“迎香穴”成为各类媒体的热词,褒之贬之,甚至不乏罪及中医药者。随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并推荐了5种中成药。4月1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报称,中医药参与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5月8日 “嚼槟榔”“槟榔入药”不可混为一谈

    4月下旬以来,有报道引述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对“槟榔入药”提出质疑,矛头指向含槟榔的四磨汤口服液,引发社会关注。5月4日,中国中药协会在京举办“槟榔入药”临床安全性研讨会,专家表示,作为我国传统中药的槟榔和含槟榔复方制剂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安全性与长期“嚼槟榔”的习惯行为所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不可混为一谈。

    5月27日 中药有毒 未必有害

    有媒体报道称,同仁堂旗下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被曝朱砂成分含量超标,前者超国内标准,后者则远超香港标准。专家认为,中药有毒,未必有害,要辩证看待中药毒性,正是中药的“毒性”纠正了人体的“偏性”,起到治疗疾病作用。
, 百拇医药
    6月12日 拿什么来拯救你,民间中医

    浙江金华市倪海清研制了一种治疗晚期癌症、白血病的中草药秘方,成立了海清民间草药研究所,并获得肿瘤内服中草药片剂国家发明专利,救治了上百名晚期绝症病人。由于没有行医资格、所销售的药品也没有生产许可证及药品管理部门批准文号,今年5月,浙江省金华市法院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判处倪海清10年有期徒刑,引发了社会大众对法理与人情的讨论,也吸引人们更加关注民间中医的生存与管理现状。

    6月21日 合理用中西药复方制剂可保安全

    6月18日,香港卫生署称一种标示为“维C银翘片”的口服产品可能含多种已被禁用的西药成分,引发部分人对于中西药复方制剂安全性的担忧。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周超凡表示,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安全性并无问题,不良反应的出现往往是不按照说明书服用或同时服用其他西药导致超剂量所致。
, http://www.100md.com
    7月31日 理性客观看待中药农残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公布《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称九大中药品牌被抽检产品过七成含多种农残。专家表示,该报告夸大成分太多,甚至过于极端。“农药残留”不等同于“农药超标”。随着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农药残留被一些国家和组织作为技术和贸易壁垒在中药材国际市场中发挥不正当竞争作用。我国坚决抵制通过农残标准的限制大打贸易战,损害药材出口国的利益。

    8月1日 国家中医药局责成江西调查“王林事件”

    今年7月,媒体揭露“大师”王林利用“气功治病”来结交社会名流并达到敛财的目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与国家中医药局责成江西查清王林气功行医的事实,然后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一旦核实确属非法行医,将坚决打击,绝不手软。

    编辑点评:
, http://www.100md.com
    上述社会热点事件,既有因为人们中医药常识缺失导致的误解,也有对借中医药行骗的“神医”、“大师”们的口诛笔伐,同时也体现出对“真”中医的期待。究其实质,是大众对中医药还不够了解,对中医药维护群众健康所做的贡献缺乏认识。

    而倪海清事件之所以广受关注,反映了现行管理制度没有尊重中医药特点和规律而发生的严重悖论和矛盾,反映了中医药在药品管理中的困境和民间中医面临的尴尬境地。同样的,简单按照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要求中药,有失偏颇。

    这一年的热点事件反映出,普及中医药知识任重道远。同时,制定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政策和措施势在必行。 (栏目主持:高新军)

    
, http://www.100md.com
    鹤鸣九皋 声闻于野

    新闻背后:

    2013年3月,H7N9禽流感来袭,一些人由于恐慌及缺乏医学常识,盲目购买板蓝根冲剂服用。

    4月3日,江苏省卫生厅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推荐一系列中成药、中药袋泡茶及汤剂组方,建议高危人群服用预防,其中包括板蓝根冲剂。但很多媒体独取一点,甚至将板蓝根可防治H7N9禽流感作为标题以吸引人眼球,误导了相当一部分读者,造成大家对板蓝根甚至中医药的反感。

    一时之间,板蓝根成为热词,或被编成广告词,或被恶搞成古诗词,更有人猛烈抨击甚至罪及中医药。对中医素有敌意者也趁势炒作,妄图挑起中西医之争。

    在这样不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热点事件造成的舆论条件下,中医药行业主流媒体该如何及时发声,激浊扬清?如何让公众对此事件有一个正确公允的认识?如何引导公众冷静面对疫情,做好防护之时,进一步了解中医药作用及其防治流行性疾病的优势?
, http://www.100md.com
    面对这些问题,4月10日,本报刊发时评《板蓝根缘何成热词》,针对当时“板蓝根”、“迎香穴”成为各类媒体热词并掀起争议的现象,分析指出媒体在报道中医药预防方案时“独取一点、不及其余”,引起公众误解的深层原因,阐释了中医防治流行性疾病的作用机理、历史背景、特色优势及曾有的疗效,以对中医质疑者们的回应。并把笔触引向宽处,从中医药文化建设角度,指出当前强势的西医文化语境下,民众接受中医的文化语境尚待培育,对中医的认同度有待再提高。呼吁并鼓励中医人在疫病防治中发挥中医药作用,并以自身为窗口,面向群众做好科普。

    回放:

    4月22日 卫生应急不能少了中医药

    卫生应急不能少了中医药,这在近年来多次卫生应急实践中得到验证。独到优势体现在:中医药的疾病认知和诊疗方法对新发病毒性感染性疾病防治具有一定优势,中医药确有疗效的临床实用技术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具有简便易行的优势,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技术方法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药相对低廉的特点在降低卫生应急成本方面具有优势。这种优势恰与现代医学互补,构成更具中国特色的卫生应急体系。
, 百拇医药
    5月27日 中药毒性风波折射中西医差异

    中药的安全性毕竟事涉生命健康,社会民众的担忧须正视。对此,有责任的中医药人,不仅急需加大中医药文化科普力度,阐明中西医的差异,消除人们简单用西药标准的“有色眼镜”审视中药的误区,还要拿出扎实的数据向世人证实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确立自身的标准体系。

    8月26日 坚持中西医并重不动摇——一论习近平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

    8月28日 把中医药打造为国家品牌——二论习近平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

    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关于中医药发展的讲话,使中医药人备受鼓舞。其中提出的“促进中西医结合”,为坚持“中西医并重”这一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增加了厚重的砝码。提出促进“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既包含对当下国内中医药大发展所取得成绩的认可,更有对中医药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国家品牌的期待。中医药走向世界正当其时,全行业自当戮力同心,不负期待,铸就中医药这个国家品牌,使其成就中国梦的华彩篇章。
, http://www.100md.com
    9月2日 中医回归生活 助力健康服务

    让中医回归我们的生活,重新成为中国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中医药应当也必将成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一支劲旅。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提出加快中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提升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无疑于国家政策层面吹响了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号角。

    9月27日 履行好对群众的郑重承诺

    履行好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这一中医药行业对群众的郑重承诺,各地当明确职责,立即行动,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求真务实取得实效,用群众所得的实惠来检验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的成效。

    10月16日 发展健康服务 中医优势独具

    中医药不仅是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也是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如果说中国的医改离不开中医药,建立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更离不开中医药广泛参与和深度耕耘。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既丰富了健康服务内涵,也将提升其境界,使健康服务业体系成为具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优势品牌。
, 百拇医药
    11月20日 服务国家大局 完善政策机制

    “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内涵丰富,人们可以感受到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鲜明态度,也见证了中医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地位和作用的步步提升。中医药人应乘势而为,把握好中医药发展史上这一里程碑式的新机遇,推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点评:

    回顾今年以来报社刊发的一系列评论,无论是在有关中医药的社会热点事件爆发之时,还是政府出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方针之际,本报均及时回应,冷静客观,立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站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的角度,着眼全行业,维护中医药声誉。我们跟踪每一个新闻事件,点评每一条与中医药相关的国家政策,适时释疑答惑,亮出观点,解读阐明其背后的深意。

    希望本报的评论能如一盏明灯,划破各种阴霾,如鹤鸣清音,穿越众声喧哗,以春风化雨之势得到公众认可,并形成一种意见领袖,做好正确舆论导向,用独到的观点引领公众正视各种现象、各类事件、各项政策背后真正的深意。也希望这些观点与思想能如黄钟大吕,声震四野,在行业舆论制高点引导公众去理解、信任并思考。 (栏目主持:吴潇湘)
, http://www.100md.com
    

    讲述中医院窗口背后的故事

    新闻背后:

    在中医院中草药房,我们看到的只是从窗口取到的一包包草药或者一袋袋煎煮分装好的汤剂,但并不会了解这背后,还有几十双手的辛勤劳动。

    “抓药不出门,通县打来回。”道出了药剂师的辛苦。“过去,在通县内走一圈大概20里地;而在药房抓一天药来回走的路也很可观。”药房的资深药师史春长这样解释。他已经在药房工作了40多年,见证了药房的过去和今天。

    在药房,还看到药房组长李楠和老药师刘惠君的双手,因为抓取药材而布满了细小的口子。煎药房药师白燕提到,夏天在湿度几乎饱和的煎药室工作时,擦汗的毛巾都能拧出水来……工作中,不仅需要“一把抓”的技术、“火眼金睛”的识别能力,还要有上乘的体力和脑力。
, 百拇医药
    本报从老药师史春长的日常工作出发,展现了中药师炉火纯青的专业技术,日常工作的辛苦,以及药房环境在不断发展中的变化。

    回放:

    中医院服务体验

    6月,本报推出“中医院服务体验”特别策划,记者分别前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及北京中医医院6家三甲中医院体验就诊过程。在看到老百姓对于中医药热切需求的同时,记者们也发现了一些诸如候诊秩序欠佳,服务流程有待改进、配套服务设施有欠缺,以及部分号贩子仍然“活跃”等问题。

    记者体验中医急诊

    8月,本报刊登系列报道“记者体验中医急诊”,记者走访数家中医院急诊科,目睹中医院在日常急诊工作中体现的中医特色,了解急诊室的故事,体会中医在关键时刻也能担起“急先锋”。
, http://www.100md.com
    采访中,各医院的急诊科都充满了浓浓的“中医药味道”: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急诊内科中医药能百分之百参与,望京医院的中医骨伤特色十足,在北京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也都用中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给急诊病人运用中药静脉注射、针刺等综合疗法。

    记者体验中医360行

    中医院各个岗位上的医务人员都在忙些什么?挂号窗口有哪些学问?门诊医生如何接诊患者?药房里药师们有哪些真功夫?护士们在病房都怎样工作?年轻的住院医师有哪些感受……

    10月,本报记者走到他们身边,跟名医出诊抄方,与药剂师一起抓药,和护士共同服务患者,随挂号员处理矛盾,写就的“记者体验中医360行”系列报道,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医人的酸甜苦辣。

    编辑点评:

    三个月,三个系列,十余篇报道,记者们深入一线,像患者一样观察,像医务人员一样思考。看到深夜值班医生、护士的忙碌身影,听到ICU病房中匆匆的脚步声,嗅到药房中浓浓的草药香气,了解到患者就诊的不易,目睹了中医急诊的独特优势,也感受到各个岗位医务人员的辛劳。在亲身体验、感同身受中,写就的报道更为鲜活,更“接地气”。
, 百拇医药
    在中医院,患者更多接触到的是各个服务窗口,挂号、交费、就诊、取药,但对于窗口背后的故事却知之甚少。通过记者的观察,将这些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心路历程展现给读者。在如今医患矛盾频发的背景下,让更多人了解中医院,了解中医人,同时也期待中医院真正成为服务百姓健康的前沿阵地。 (栏目主持:胡彬)

    

    他们以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新闻背后:

    广东省中医院可谓全国中医院的领头羊。

    来到广东省中医院采访,正值医院建院80周年,在这样一个欢庆的时刻,却不见医院有任何庆典活动,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学术研讨活动和专科专病讨论会。
, 百拇医药
    在广东省中医院最令记者难忘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集体迸发出的工作向心力。在与各位员工接触中,他们总在不经意间显现出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处事态度。在这里,看不到散漫悠闲的步伐与语调,每个人仿佛都自行调整成“快进模式”,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完成手头的工作。

    舍不得打扰他们井然有序的工作秩序,一连3天的采访几乎都是见缝插针,在上班之前、会议间隙、午休及晚饭时间,尽量在工作之余请出专家采访。

    在这里,你会看到医生为了准时赶到分院给患者看病,午饭直接在车上解决;管理人员离开办公桌,到临床一线,在实际走动中了解、解决医院存在的问题;很多工作人员下班后仍自愿坚守在岗位上;医生们在饭桌上讨论的仍是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治疗方法·····

    “党建做好了,工作才有向心力”,在全国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背景下,广东省中医院正是以一种最实际、最无声的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 百拇医药
    回放:

    7月10日 承家传技艺 扬中医骨伤优势

    7月11日 承祖业更扬大医美德

    本报连续刊载浙江省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张绍富、张玉柱父子的事迹,张氏正骨手法配合张氏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法、张氏祖方百草膏及中药内服等,对治疗骨折骨伤具有明显优势。

    他们弘扬中医骨伤优势,革新祖传治疗方法,打破门户广收徒弟;建院27年来,以简便廉验造福广大百姓,2011年尤其在成功治愈了“最美妈妈”吴菊萍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7月19日 “兖州模式”拉近医患距离

    记者走进山东省兖州市中医院详细了解“兖州模式”。两年半时间,“先看病后付费”的就诊模式已让4万多名患者受益,没有出现一例恶意逃费现象,且实现了医院业务成倍增长。
, http://www.100md.com
    “兖州模式”实现就医“零”门槛,让人民群众分享到医改的红利,缓解广大基层百姓缺钱、少钱看病的状况,让群众看病不再那么难。目前该模式已在山东全省二级以下医疗机构推广,全国多个省市区也在学习和试水中。

    8月1日 乞国艳:从患者到医者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乞国艳是被病魔折磨了9年之久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她以自己为临床观察对象验证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融合中药、穴位注射、西医、养生、心理等治疗方法,总结创立了“乞氏疗法”。

    2004年至今,她开设的重症肌无力门诊诊疗6000多人次,收治全国各地患者千余人,临床治愈率已经达到88%。

    8月30日 夏桂成:一生为医术 一心为百姓

    全国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中医妇科专家夏桂成创立了“中医妇科调周理论体系”,形成了“夏桂成中医女性生殖节律创新理论及临床应用”成果。虽年事已高,夏桂成仍坚持每周4次门诊1次查房,他提出的“经间期生殖生理理论”和“经间期出血病症”被编入全国统编教材,填补了中医妇科学对月经周期认识的空白。
, http://www.100md.com
    9月2日 王金海:一切为了村民的健康

    获首届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等称号的王金海,擅于诊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熟练掌握针灸、火罐、耳针等适宜技术,尤其在脑中风、妇科病、脾胃病的治疗方面成效卓著。他不但把全部的医术毫无保留地教给自己收养的孩子们,更重要的是,他一直践行“患者永远是第一位,患者需要温暖,需要有效、廉价的服务”的思想。

    9月6日 朱立国:抗震救灾中的白衣英雄

    全国抗震救灾模范、望京医院院长朱立国多次临危受命,奔赴地震灾区应急救援,谱写一曲曲“生命大营救”的战歌。他救汶川、援玉树、助雅安,在强余震中完成一台台手术,牵头制订了有关骨折康复、截肢术后治疗以及截瘫患者康复等地震常见骨伤科疾患的中医诊疗方案。

    9月13日 眼科医院:安医者心 走特色路 赢患者情
, 百拇医药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依靠群众,建立制度,让人文关怀从职工传递到患者,带着感情为职工办实事、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发自愿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潜移默化中,把人文关怀从职工传递给患者,实现了医院良性发展,也带来了医患和谐。

    11月21日 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本,疗效是关键

    11月22日 现代中医院的“国际范儿”

    11月25日 大德路上有“大医”

    很多人到广东省中医院,都会为长达50米的中药房柜台而惊叹。柜台里调剂员们前后左右齐开工,一袋袋小包装饮片从药斗来到案前,按配方分装后递进抓好的药袋送至柜台,忙而不乱。装好的药包在柜台前一字排开,宛如长城,蔚为壮观。更让人惊叹的是一个数字——日均开出12吨中药饮片!

    12月4日 病痛不能磨灭医者的本色情怀
, http://www.100md.com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蔡春林,历经7次直肠腺瘤手术,生病10年,却接诊病人25万人次。他的个人门诊和住院病人数位列全省二级医院前三,推出的脊柱微创、小针刀、液体松懈术等新疗法,对颈肩腰腿痛、风湿骨痛、中风后遗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小小针灸科,现已发展成为70张病床,年收入700万元的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12月25日 4.9%药占比是如何实现的

    创建于1958年的重庆市中医骨伤医院,熔武功点穴与正骨手法于一炉,形成了一套骨伤科独特的治疗方法。该院筋伤科,中药使用率几乎100%,而且药占比只有4.9%,求诊的患者享受到的治疗手段90%以上都是非药物疗法。

    编辑点评:

    今年7月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全行业认真实践,中医药系统掀起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热潮。
, 百拇医药
    实践活动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中医药界,则是使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更满意。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中医药系统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一系列先进典型。

    在本报报道的这些令人感动的中医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精神境界,看到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风范。正是无数个夏桂成、乞国艳、朱立国,坚守在中医临床第一线,为百姓解疾救苦,使中医药牢牢地植根在人民群众的沃土上,根深叶茂。

    在本报报道的这些优秀先进的中医院中,我们看到了中医药事业蓬勃向上、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感受到中医药事业服务社会和国家大局的力量所在。正是无数个像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山东省兖州市中医院、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这样的优秀中医院,在全国医疗卫生改革大潮中锐意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显示了中医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健康服务主阵地上不可小觑的地位和实力。 (栏目主持:魏敏)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