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安全的田间,就没有安全的舌尖
请扫《健康中国》二维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些年,各种食品安全“门”层出不穷,消费者始终在为“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而愤怒并苦恼着。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食品安全成为核心关键词,会议公告中九次提到“食品安全”。习近平主席日前在北京庆丰包子铺买包子,也不忘叮嘱店长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
食品安全的源头就在农产品,没有安全的田间,就没有安全的舌尖。“舌尖上的安全”必须从田间地头抓起,这是食品安全的“牛鼻子”。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很多是受利益驱使的人为作恶,比如镉大米,中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已高达1200万吨。
超标的有害重金属不只是镉,还包括砷、汞、铅、铬等等;重金属超标的农产品也不只是稻米,一项调查显示,广东有30%~50%的蔬菜重金属超标。被污染的土壤种出被污染的食物,被污染的食物吃进肚子里,就是真正的“病从口入”。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痛痛病,就是重金属镉污染造成。
米袋子、菜篮子都要从土里“长”出来;如果土壤已被污染,毒害物质在农产品生长过程中已被吸收,我们又怎能奢望安全的餐桌?国土部统计数据表明,全国18亿亩耕地的10%以上或已受重金属污染。矿山采冶、工业“三废”、污灌、固废堆放等,让很多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毒土地”。
农药化肥的污染同样严重。我们去菜市场买菜,都喜欢挑那些有虫眼的,认为这样的菜农药打的少;但是,菜叶上的虫眼看得见,被土壤吸收的农药又怎么看得见?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其中,仅有0.1%左右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被污染。
土壤污染不像雾霾那样“清晰可见”,除非长了一双能够直接辨识毒害物质的火眼金睛,否则,你我他这样的普通人,自嘲“国人有最强大的肠胃”之外,根本逃无可逃。所以,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就必须从田间地头开始,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
在环保产业发达的国家,土壤修复占整个环保产业的市场份额高达30%至50%,这一数字在我国还不到1%。——所幸,再漫长的路,只要选对方向并且开始迈步,总会走一步少一步。真正让人担心的是:中央会议的精神能否得到不折不扣落实,地方治理土壤污染的决心到底“有木有”?
保证舌尖上的安全,更要治理官员的政绩观:有“最严肃的问责”,方能倒逼出“最严格的监管”,并且覆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人民日报一篇评论曾经发出这样的诘问。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必须当成“天大的事”,用“天大的决心”做好。
作者为媒体评论员, 百拇医药(舒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