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更多信息
编号:12469727
名人心理分析:毛泽东成功源于自信 等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3日 生命时报
朱元璋一生困于“心牢”(名人心理分析)
邵逸夫为何叫“奔跑”(名人心理分析)
毛泽东成功源于自信(名人心理分析)
邓小平 坚强果敢善决策(名人心理分析)

     毛泽东成功源于自信(名人心理分析)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纵观历史长河,可以说,是名人的性格锻造了历史。名人心理分析栏目,从他们的代表性事件切入,用现代心理学展开分析,揭示名人心理对其自身乃至社会发展的影响。

    1948年的冬天,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强弱对比已经发生逆转,但战争还是艰难的。然而,毛泽东却在西柏坡做出这样令人震惊的论断:“原本预计用5年时间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现在估计只需要1年左右即可解决。”

    就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11月18日,毛泽东一日连发三份电报催促林彪提前入关,完成对傅作义的包围。这是个极其冒险的举动,因为傅作义拥有近60万部队,是华北野战军的3倍。周恩来、朱德劝阻过,林彪犹豫过,但毛泽东力排众议,通知林彪行动。最终,解放军以最小的代价换得了最大程度的胜利。
, http://www.100md.com
    从这个历史事件能看出毛泽东的自信,并且,这种自信贯穿了他的一生,不会因处境不同而改变。在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面对由八万人锐减到两万多人的红军,毛泽东写下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并以这种心态鼓舞全军将士;解放战争初期,面对近四倍于自己的国民党部队,正在陕北与胡宗南部队进行游击战的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悬殊的敌我力量并未动摇他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可以说,是毛泽东的自信使他成为伟人,而这份自信与其家庭环境关系密切。

    一个人个性气质的培养在幼年时非常重要,尤其是6岁前。毛泽东出生在湖南一个条件并不差的农民家庭,母亲善良、温柔,但父亲有些严厉。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父母性格差异越大,对孩子的影响也就越大,孩子的包容度和学习能力就越强。作为长子,毛泽东从小就懂得担当,而相对优越的家庭条件保证了他可以读书。这方方面面的原因造就了毛泽东无与伦比的自信和成功。

    毛泽东的成功不可能复制,他的气质也难以模仿。但是学习他的自信,学习他不怕苦难的精神,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都有着不小的启迪。▲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 张 侃)
, http://www.100md.com
    

    邓小平 坚强果敢善决策(名人心理分析)

    “我父亲性格内向、沉稳寡言,50多年的革命生涯使他养成了临危不惧、遇事不亢的作风,特别是在对待个人命运上相当达观。”这是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对父亲的评价。邓小平作为毛泽东之后的领袖人物,一切成绩源于他善于决策、意志坚强的性格特质。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与邓小平就香港回归事宜进行会谈。当时,英国刚取得马岛战争的胜利,这让撒切尔对香港谈判志得意满,提出1997年后仍对香港具有管辖权的要求。没想到,邓小平以“即使收回香港是个灾难,我们也要面对”作为回应。谈判结束后,撒切尔神色落寞地走出人民大会堂,一不留神栽倒在石阶地下。这个故事让人看到邓小平的坚强意志。
, http://www.100md.com
    邓小平的坚强还体现在“三起三落”的政治生涯中。1976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第三次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对于一位72岁的老人,这样的打击很沉重。但邓小平选择平静接受,终于在一年后再次出山,完成人生中的第三次复出。

    坚强和果敢是邓小平性格的闪光点,这样的性格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在他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发现家里少了五块银元,便怒气冲冲地召集全家调查。这时,邓小平主动站出来,承认是自己拿的。父亲气冲冲地打了他几下,又想到孩子平时不会这样,便追问原因。邓小平这才告诉父亲,他的一位同学家里有人生病,没钱治,他心里很难受,思前想后才从家里拿了银元捐给同学。

    幼时邓小平就有如此的气度和决断力,这使他一生都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总是能在遇到问题时冷静分析,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违背原则。邓小平“三起三落”的大喜大悲我们难以体味,但他的坚强却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坚定地走下去,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刘先春)
, 百拇医药
    

    邵逸夫为何叫“奔跑”(名人心理分析)

    有位老人,被学子们称为“最熟悉的陌生人”。逸夫楼、逸夫图书馆、逸夫体育馆……这个名字陪伴几代学子,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成为他们求学的最好见证。从电影帝国掌门人,到散尽千金的慈善巨子,邵逸夫的一生可谓传奇。

    追溯过往,邵逸夫的父亲是做颜料生意的,家境殷实。但他没有选择子承父业,而是跟着自己的梦想前行。从17岁接触电影,到19岁投身影视业;从电影的跑片员、放映员,到导演助理、导演、制片人。他年轻时,一年甚至要看700部电影。鲜为人知的是,邵逸夫给自己取的英文名叫“Run Run”,也就是“奔跑”的意思。这个看似草率的英文名,反映了邵逸夫最大的心理特点——不断向前奔跑,不断超越别人和自己。
, 百拇医药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职业理想实现之后,寻求他人认可就成为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因此,邵逸夫在邵氏电影帝国巅峰时期依然广招人才,只为提高香港电影的品质。他曾多次亲自邀请当时的著名制片人邹文怀加盟自己的事业。这段佳话被人们与刘备的“三顾茅庐”相媲美。

    当到达事业顶峰时,邵逸夫又一次超越了世人和自己,投身慈善事业。他说:“宽容和做善事是一把健康的钥匙,是生活幸福的良药。”可以说,财富为他带来地位,但慈善事业却是他最大的成就。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学说,慈心善举是人人都具备的高层次需求。慈善事业让邵逸夫在为他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付出的快乐。正是这种更高级别的幸福,让他能够保持内心安宁,最终以107岁的高龄离世。

    纵观其一生,我们看到,邵逸夫一直在奔跑,而且永远跑在时代前面。从实现梦想的快乐,到战胜他人的快乐,再到享受付出的快乐,邵逸夫在一生中完成了多次自我提升。邵逸夫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因现实忙碌和利益纠葛而被遗忘的道德准则与慈心善念,也提醒我们应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寻找自我价值。▲ (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学新)
, 百拇医药
    

    朱元璋一生困于“心牢”(名人心理分析)

    朱元璋是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又是少有的暴君。同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什么不像刘邦、李世民、赵匡胤等人那样雍容大度、善待功勋呢?这体现出朱元璋独特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质。

    在起义初期,朱元璋善于挖掘人才,聚集了宋濂、刘伯温、朱升等谋士,并在他们的协助下建立大明王朝。可天下方定,朱元璋就开始担心文臣会鄙薄自己贫贱的出身,武将会篡夺皇位,久而久之出现了典型的焦虑表现,如缺乏自信、极度敏感、易妄想等。

    比如,官员徐一夔曾在贺表中出现“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之语,朱元璋竟认为“光天之下”是喻自己为秃僧,“作则”是喻自己做贼,便大兴文字狱。为缓解焦虑,朱元璋还以整肃朝廷命官为乐,比如发明廷杖等刑罚,使得上至宰相,下至平民,没人能维持人的尊严,他却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
, 百拇医药
    心理学对焦虑的定义是,对威胁性事件的一种高度忧虑不安的状态,可导致精神高度紧张。一般程度的焦虑者会产生痛苦、担心、嫉妒、报复等情绪,而且还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严重时往往非常激动、痛苦,报复心极强。对于朱元璋来说,他由贫僧一跃成为开国皇帝,本该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充满自信。但他急功近利,将自己遥比尧舜,希望建立一个绝对平等的社会,结果却在现实中遇挫,也没有自我反省,反而期望以严刑治乱世,到头来只能增加挫败感。朱元璋越老越自卑,他既不相信唐太宗的布衣宰相班子会善始善终,也不相信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可高枕无忧,生怕被朝廷要员架空。所以,臣子的成就越高,他的皇位焦虑就越强。

    归根结底,朱元璋的焦虑根源是成就焦虑和皇位焦虑。在这两种焦虑的交互作用下,朱元璋长期生活在高度忧虑与紧张的亚健康状态下,性格日益偏执。他一生的焦虑构筑了一个个“心牢”,使他不断陷入庸人自扰的困境。朱元璋在临终前忏悔:“吾不及古人(指尧舜)。”这说明他意识到自己是“心牢”的牺牲者。朱元璋想做“仁君”但最终成为“暴君”,可以说是心理上的悲剧。▲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心理学分会会长 岳晓东)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