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特别关注 > 正文
编号:12998400
2013多少健康大事影响我们生活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6日 中国妇女报
     2013年,我们呼吸着PM2.5的痛,我们体会了自锯病腿的痛,我们品味着变质的“第一口奶”,我们惊诧了产科医生贩婴的罪恶,我们担忧着癌症“三线”的不断走高,我们也尝到了医生们的血与泪;2013年,我们曾经梦想免费医疗,我们迎来了“单独两孩”的利好,我们看到了器官移植之困有望破解,我们欣喜着违法虚假医药广告无藏身之地,我们期待着健康服务业步入快行道,我们更憧憬着跨省医保全实现。回望2013,不平静的一年已经过去;期盼2014,我们注定将迎来更多新的健康梦想。

    

    回望2013,有一些曾引起社会舆论极大关注和深入思考的热门健康事件,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更有多起事件牵涉到妇女儿童。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再没有比高居“2013十大健康事件”之首的雾霾更能让公众和社会如此关注健康和环境了。期盼2014,我们注定将迎来更多新的健康梦想。

    事件1: 雾霾肆虐全国引发公众忧虑

    

    2013年年初,一场大雾蔓延全国,拉开了雾霾肆虐的大幕。严重的空气污染甚至造就了“北京咳”这个新名词,并被外国人印入旅游指南。整整一年来,从华北到江浙,雾霾由北到南侵袭全国,各地PM2.5频频爆表,每天查询PM2.5数值开始成为很多人的习惯。《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显示,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2013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创52年来之最。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喊出“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让国人提心吊胆。为对抗雾霾,全国淘友全年花在口罩、空气净化器等对抗雾霾产品上的金额高达8.7亿元。

    本刊点评:2013年,中国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因雾霾而变、一些新政针对雾霾而定。专家指出,雾霾是生态环境生病的典型症状,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深刻反思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切实行动起来,减少污染物排放。2013年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很多治霾政策,9月,国务院发布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期待2014年天气质量能进入改善的良性通道。

    事件2: “单独两孩”政策启动

    2013年11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国家卫生计生委对此予以解读: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国不设统一时间表,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当符合政策条件夫妇的户籍所在省份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或人大常委会作出专门规定,允许单独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即可按程序申请再生育。专家介绍,“单独两孩”政策全面落实后,在全国范围内,将直接影响1500万人~2000万人;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前期开展的生育意愿调研,其中50%~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推测大概每年增加200万出生人口。

    本刊点评:“单独两孩”新政已出,政策范围内,不管是要或者不要二胎,不少单独夫妇们都多了一个选择。北京等省市最快今年3月就可落实新政。值得提醒的是,未来出生人口增加可能给母婴保健、住院分娩、婴幼儿保健等方面带来一些压力,这提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及早未雨绸缪。

    事件3: 健康服务业“非禁即入”开始步入快行道

    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不仅首次明确了健康服务业的内涵外延,指明医疗服务是健康服务业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健康保险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机制,健康管理与促进主要面向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发展潜力巨大。《意见》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重要力量的总体目标。意见发布后不久,中央财政将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纳入了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并下拨了22.2亿元,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

    本刊点评:近日发布的《中国健康服务业最新趋势分析》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健康服务业市场和行业格局将发生结构性变化和快速增长,由社会资本驱动的民营医院、养老服务业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年增速均将高于20%,其中民营医院估计在8年中将有12倍的增长空间。2014年民营医院总数可能会达到1.35万所,在数量上将首次超过公立医院。而公立医院也将加速规模扩张,2014年中国将有超过30家病床数超过3000张的“航母级”医院出现,拥有上万张床位的世界最大单体医院也呼之欲出。飞速发展之际,医院更应将提高医疗和服务质量作为发展的重点,而规模的过度扩张也对其质量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事件4: 暴力伤医案频发让人深思

    2013年10月20日,辽宁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一名患者用水果刀刺伤为自己手术的医生,随后跳楼身亡;21日,广州广医二院3名医生被打伤;24日,北京120急救医生在救治患者过程中被打伤、司机髌骨骨折;25日,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一起患者持刀刺杀医生并造成1死2伤的悲剧……频频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让医生心寒,让民众心痛。调查显示,我国暴力伤医事件逐年递增,2008年发生20起,2012年27起,2013年仅被媒体报道的伤医案件已近30起。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统计,仅2013年10月17日至27日这短短10天,全国就发生6起患者伤医事件,多位医护人员重伤甚至死亡。调查显示,1年发生100次以上暴力伤医事件的医院比例5年间翻了近一倍。

    本刊点评:医院,不是种下仇恨的地方;医患纠纷,更不是制造血腥的借口;即便是医疗事故,也应依法索赔,医疗暴力最终只会使医患双方两败俱伤。一项网络调查发现,有近七成网友认为医患关系紧张,认为比较和谐的还不到2%。调查显示,医患之间矛盾加剧的原因中,看病难、看病贵排在首位。其次是医患纠纷解决渠道不畅通。看来,除了要求各地对侵害医务人员的行为“零容忍”外,我们的医疗卫生体系也需要反思,多一些第三方调解机构,多一些客观公正及时的调查处理,多一些患者事后的回访,情况也许会更好。如果不及时改变目前这种医患不信任的对立现状,如果医生总是成为医患矛盾的牺牲品,那么我们有朝一日将可能无医可看。

    事件5: “第一口奶”暗藏金钱交易

    

    2013年9月16日,央视报道称,新生儿在医院喝的“第一口奶”,背后暗藏金钱交易,而美赞臣、多美滋、雅培等企业被曝出贿赂相关医生和护士。在天津一家医院妇产科调查发现,婴儿室里宝宝喝的,都是由医院统一安排的奶粉,吃母乳还是奶粉,选哪个牌子的奶粉,家长都做不了主。同时还曝光了各奶粉公司给天津各家医院医生打款的“明细单”。

    本刊点评:有研究认为,新生儿对第一口奶是有记忆的,不仅会记住其味道,而且会因此排斥其他口味的奶。按理说婴儿吃到的第一口奶本应是母亲的初乳,如果孩子第一口奶是奶粉,很可能会引起其脑部的反射性记忆,导致宝宝喜欢奶粉的口味而排斥母乳。国家在2011年就正式出台了《母乳代替品销售管理办法》,其中明令禁止在医院向产妇推销、宣传奶粉产品。然而很遗憾,在这里“第一口奶”被奶粉企业和医院绑架了,被利益污染了,要想保证“第一口奶”的干净纯洁,就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严格执法,来彻底斩断奶粉企业与医院之间那条黑心的利益链。

    事件6: 产科医生贩婴案令人发指

    

    2013年7月16日,陕西渭南富平县薛镇村村民董某在富平县妇幼保健院分娩过程中,医生张淑侠以“新生婴儿患有先天性传染病及先天残疾”为由劝说家属放弃婴儿,并以2.16万元价格将婴儿卖掉。随后,婴儿家属报案。8月9日,富平警方又接到多起类似报案,先后立案查实5起。张淑侠等9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刑事拘留,陕西富平县副县长李雷平、卫生局局长汲新民等6人被免职。12月30日上午,陕西省富平县产科医生贩卖婴儿案一审开庭。

    本刊点评:医生手中人命关天,医德应当被放在比医术更为重要的地位。产科医生张淑侠竟然依仗人们的信任贩卖婴儿,严重抹黑了人们对“白衣天使”的认知,医德的重要性如此迫切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将长期以来医院里屡禁不绝的“红包”“回扣”问题推到了极致。被富平贩婴案击伤的还有人们对公立医院及其监管部门的信任,在这一案件中,涉案医院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漏洞显而易见,如果事发医院及其监管部门能够严格管理,悲剧便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我们期待,富平贩婴案是医疗行业重塑形象的开始,也成为悲剧的结束。

    事件7: “自锯病腿”和“钢的肾”发人深省

    2012年4月14日,河北清苑县农民郑艳良被确诊为双腿动脉不明原因大面积栓塞,因需巨额手术及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回到农村老家,并自行在家中用一把钢锯、一把小刀“自锯病腿”,把自己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10月10日,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11月9日,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接受免费治疗近一个月的郑艳良康复出院。无独有偶,13年前,江苏南通的尿毒症患者胡颂文为减少透析成本,自制了一台“血透机”将生命延长至今。那台用不锈钢厨具和纯净水自制的山寨“血透机”被喻为“钢的肾”,它引起了人们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管理的关注。此前,媒体还曾报道过“台州父母自制山寨呼吸机救子”“北京男子刻章救妻”“重庆农妇剖腹自医”等事件。类似的悲剧一次次上演,令人痛心不已。

    本刊点评:当一个又一个贫困者被逼成举刀自救的“医生”时,这足以说明一个社会的医疗保障制度“生病”了:新医改以来,我国编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但是,城乡居民的个人自付比例仍居高不下,新农合与城镇居民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分别是50%和42%。我国医保制度还处于低水平、广覆盖的阶段,尚不能完全避免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大病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自锯病腿”这类事件虽然是个案,但对于社会心理底线的冲击却是巨大的。它不仅容易引发百姓对自身医疗保障的担忧,还会动摇其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我国还应逐步完善医保制度顶层设计,尤其是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商业保险参与大病保障,力争用最少的费用解决最大多数人的医疗问题,让这类悲剧不再重演。

    事件8: 8部门出重拳联合打击违法虚假医药广告

    

    2013年4月25日起到7月25日,国家工商总局、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工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药总局、中医药局等8部门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打击违法虚假医药广告专项行动。据统计,在有关部门监测的82536条广告中,严重违法的广告达到3402条次,其中严重违法医药广告1406条次,占41.33%。2012年由药监部门移送工商部门查处的全国虚假医药广告中,光药品类就有18万例,较2011年翻了两倍,虚假器械类的广告则有1.5万例,是2011年的1.3倍。2013年1月~3月期间国家食药总局共查处违法药品广告36747条次、违法医疗器械广告3828条次、违法保健食品广告4834条次。

    本刊点评:近年来虚假医药广告泛滥成灾,不但坑害无辜的患者和消息不灵通的老年人,还使一些院士、医界名人、明星、知名人士频频“被代言”,名誉受到损害。此次,政府8部门联合行动向违法虚假医药广告施以重拳,把那些坑害老百姓的厂家和策划公司打回原形,对责任厂家和个人处以严厉制裁,实为大快人心之举。本报《健康周刊》也及时开设了“打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行动”专栏,连续参与了相关报道。

    事件9: 器官移植之困有望破解

    

    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1万人次接受器官移植手术,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人体器官移植国家。而目前国内可查询的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30万名,捐献器官严重不足已成为社会窘境。2013年2月25日,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自愿捐献工作全面启动。8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强制实施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不但明确了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资格和职责,还明确了器官获取组织的资格和职责,确保器官分配在阳光下运行。11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体器官移植临床技术应用管理委员会主任黄洁夫在中国器官移植大会上宣读了“杭州决议”,要求器官移植医务工作者严格遵守《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框架下颁布的政策和措施,要求所有的器官移植医院必须确保符合医学伦理的器官来源、遵循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的中国三类标准流程。中国器官移植事业已进入一个以公民自愿捐献器官为主要来源的发展新阶段。

    本刊点评:器官捐献涉及社会、伦理、法制、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除了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中国红十字会以外,还需要公安、交通、教育、民政、宣传、妇联等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共同搭建一条传递“生命的礼物”的绿色通道。当前,公众囿于传统文化心理,对身后捐献器官的积极性还不高,对捐献后器官的公平、公开分配信心也不足。如何在全社会营造器官捐献、传递爱心的氛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需要在实际运行中走过漫长的探索发展阶段。

    事件10: 每分钟有6人患癌我国癌症“三线”走高

    

    2013年1月9日,我国首次发布全国肿瘤发病情况登记年报《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该年报显示,近20年来我国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癌症呈现年轻化、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的趋势,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同时,癌种也呈现地域化特点,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古河镇洋桥村、盐城市阜宁县杨集镇东进村、四川省什邡市双盛镇亭江村……最新的癌症村来自“中国长寿之乡”山东省莱州市,日益严重的化工污染使当地部分村庄成为“癌症村”。据统计,2012年至今被媒体曝光的癌症村“已经接近200个”,而真正的癌症村在中国到底有多少还是个未知数。

    本刊点评:这是一个“谈癌色变”的时代,其实每个人都知道,癌症“三线”走高也许是必然的。当我们城市的天空不再蔚蓝,当我们喝的水不再清澈,当我们呼吸的空气屡受污染,当我们餐桌上的饭菜里充斥着无法去除的化肥农药,当我们的身边满是各种各样的添加剂、化学毒素时,又能拿什么可以保证我们的身体不会过早地受到癌细胞的侵袭?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却又无力抗拒。毫无疑问,癌症“三线”走高并不是上天的不公,而是不惜代价发展经济牺牲环境的必然结果。有关部门是该以强有力的举措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了,真的不能再让这个癌症“三线”继续走高了,不能真的让清新空气、青山绿水成为我们的记忆。 (项丹平 乔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