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剂——大黄牡丹汤
大黄牡丹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四两(12g) 牡丹一两(3g) 桃仁五十个(9g) 冬瓜仁半升(30g) 芒硝三合(9g)
【用法】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方解】本方所治之肠痈,多由肠中湿热郁蒸,气血凝聚所致。湿热与气血互结成痈,不通则痛,故右少腹疼痛拒按,甚成肿痞;按之其痛如淋,而小便自调,无淋漓不畅之感,则知其非淋证;喜屈右足而不伸,伸则痛剧,是为缩脚肠痈;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是肠痈已成,气血郁滞,营卫失和使然;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征。《成方便读》说:“病既在内,与外痈之治,又自不同。然肠中既结聚不散,为肿为毒,非用下法,不能解散”。故治法宜泻热祛湿,破瘀消痈。方中大黄苦寒攻下,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瘀结之毒;丹皮苦辛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两药合用,泻热破瘀,共为君药。芒硝咸寒,泻热导滞,软坚散结,助大黄荡涤实热,使之速下;桃仁活血破瘀,合丹皮散瘀消肿,共为臣药。瓜瓣(临床常用冬瓜仁)甘寒滑利,清肠利湿,引湿热从小便而去,并能排脓消痈,为治内痈要药,是为佐药。综观全方,合泻下、清利、破瘀于一方,使湿热得清,瘀滞得散,肠腑得通,则痈消而痛止,为治湿热瘀滞肠痈的有效方剂。
, http://www.100md.com
《金匮要略》云:“脉洪大者,脓已成,不可下也”。但在本方的用法中又说:“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后世医家对此认识不一,现在一般认为肠痈初起,证属湿热血瘀之实证者,脓已成或脓成未溃,均可用之。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热血瘀肠痈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凡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质过于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2.加减法:若热毒较重者,加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败酱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血瘀较重者,加赤芍、乳香、没药以活血祛瘀。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胰腺炎、急性盆腔炎、输卵管结扎后感染等属湿热瘀滞者。
, 百拇医药 【附方】
1.清肠饮(《辨证录》) 银花三两(90g) 当归二两(60g) 地榆一两(30g) 麦冬一两(30g)元参一两(30g) 生甘草三钱(10g) 薏仁五钱(15g) 黄芩二钱(6g) 水煎服。功用:活血解毒,滋阴泻火。主治:大肠痈。
本方与大黄牡丹汤同具清热活血消痈之功,均用于肠痈。但大黄牡丹汤长于泻下破瘀,用于肠痈初起,少腹肿痞伴便秘或大便涩滞不畅者;而清肠饮长于解毒、滋阴,用于肠痈屡发,毒甚且伴口干,舌红少津等阴伤表现者。
2.阑尾化瘀汤(《新急腹证学》) 银花 川楝子(各15g) 大黄后下 牡丹皮 桃仁 延胡索 木香(各9g) 水煎服。功用:行气活血,清热解毒。主治:瘀滞型阑尾炎初期。发热,脘腹胀闷,腹痛,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或阑尾炎症消散后,热象不显著,而见脘腹胀闷,嗳气纳呆。
, 百拇医药
3.阑尾清化汤(《新急腹证学》) 银花 蒲公英 牡丹皮 大黄 川楝子 赤芍 桃仁 生甘草 水煎服。功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主治:急性阑尾炎蕴热期,或脓肿早期,或轻型腹膜炎。见低热,或午后发热,口干渴,腹痛,便秘,尿黄。
4.阑尾清解汤(《新急腹证学》) 金银花(60g) 大黄(25g) 冬瓜仁 蒲公英(各30g) 牡丹皮(15g) 川楝子 生甘草(各10g) 木香(6g) 水煎服。功用:清热解毒,攻下散结,行气活血。主治:急性阑尾炎热毒期。发热恶寒,面红目赤,唇干舌燥,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痛拒按,腹肌紧张,有反跳痛,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洪大滑数。
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阑尾清解汤三方,是在古方大黄牡丹汤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参照现代研究成果而创立的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新方。阑尾化瘀汤以行气活血药为主,辅以清热解毒、通里攻下之品组方,长于行气活血,清热解毒,用于瘀滞型阑尾炎初期,或阑尾炎症消散后;阑尾清化汤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行气活血,通里攻下之品组方,长于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用于急性阑尾炎蕴热期,或脓肿早期,或轻型腹膜炎;阑尾清解汤以清热解毒,攻下散结为主,辅以行气活血组方,功专清热解毒,攻下散结,行气活血,用于急性阑尾炎热毒期。
, 百拇医药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卷18:“大黄牡丹皮汤乃下方也。牡丹、桃仁泻其血络,大黄、芒硝下其结热,冬瓜子下气散热,善理阳明,而复正气。然此方虽为下药,实内消药也,故稍有脓则从下去,无脓即下出血之已被毒者,而肿消矣。”
张璐《千金要方衍义》卷23:“大黄下瘀血血闭,牡丹治瘀血留舍。芒硝治五脏积热,涤去蓄结,推陈致新之功,较大黄尤锐;桃仁治疝瘕邪气,下瘀血血闭之功,亦与大黄不异。甜瓜瓣,《别录》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专于开痰利气,为内痈脉迟紧,脓未成之专药。”
, 百拇医药
【临床报道】
以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177例,其中附件炎93例,卵巢脓肿28例,慢性结缔组织炎50例,盆腔腹膜炎6例。基本方:大黄、丹皮、桃仁、冬瓜子、黄芪、丹参、香附、菟丝子、黄柏、甘草。水煎服,1日1剂,分3次服。半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愈118例,显效35例,好转16例,无效者8例,总有效率为95.58%。[杨世勤,等.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177例疗效观察。甘肃中医 1998;11(6):27]
张氏用大黄牡丹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0例。于药中加水600ml,先浸泡30分钟,浓煎成100~150ml,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7天为1疗程。结果: 1~8疗程后,47例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肛诊正常,前列腺液镜检正常),13例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肛诊及前列腺液镜检较治疗前改善)。[张润民,等.大黄牡丹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六十例。浙江中医杂志 1993;28(8):369]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大黄牡丹汤除具有增强阑尾蠕动,增大阑尾容积以及改善血液循环作用外,还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为治疗阑尾炎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王润生,等.中医复方研究和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81]
, 百拇医药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四两(12g) 牡丹一两(3g) 桃仁五十个(9g) 冬瓜仁半升(30g) 芒硝三合(9g)
【用法】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方解】本方所治之肠痈,多由肠中湿热郁蒸,气血凝聚所致。湿热与气血互结成痈,不通则痛,故右少腹疼痛拒按,甚成肿痞;按之其痛如淋,而小便自调,无淋漓不畅之感,则知其非淋证;喜屈右足而不伸,伸则痛剧,是为缩脚肠痈;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是肠痈已成,气血郁滞,营卫失和使然;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征。《成方便读》说:“病既在内,与外痈之治,又自不同。然肠中既结聚不散,为肿为毒,非用下法,不能解散”。故治法宜泻热祛湿,破瘀消痈。方中大黄苦寒攻下,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瘀结之毒;丹皮苦辛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两药合用,泻热破瘀,共为君药。芒硝咸寒,泻热导滞,软坚散结,助大黄荡涤实热,使之速下;桃仁活血破瘀,合丹皮散瘀消肿,共为臣药。瓜瓣(临床常用冬瓜仁)甘寒滑利,清肠利湿,引湿热从小便而去,并能排脓消痈,为治内痈要药,是为佐药。综观全方,合泻下、清利、破瘀于一方,使湿热得清,瘀滞得散,肠腑得通,则痈消而痛止,为治湿热瘀滞肠痈的有效方剂。
, http://www.100md.com
《金匮要略》云:“脉洪大者,脓已成,不可下也”。但在本方的用法中又说:“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后世医家对此认识不一,现在一般认为肠痈初起,证属湿热血瘀之实证者,脓已成或脓成未溃,均可用之。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热血瘀肠痈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凡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质过于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2.加减法:若热毒较重者,加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败酱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血瘀较重者,加赤芍、乳香、没药以活血祛瘀。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胰腺炎、急性盆腔炎、输卵管结扎后感染等属湿热瘀滞者。
, 百拇医药 【附方】
1.清肠饮(《辨证录》) 银花三两(90g) 当归二两(60g) 地榆一两(30g) 麦冬一两(30g)元参一两(30g) 生甘草三钱(10g) 薏仁五钱(15g) 黄芩二钱(6g) 水煎服。功用:活血解毒,滋阴泻火。主治:大肠痈。
本方与大黄牡丹汤同具清热活血消痈之功,均用于肠痈。但大黄牡丹汤长于泻下破瘀,用于肠痈初起,少腹肿痞伴便秘或大便涩滞不畅者;而清肠饮长于解毒、滋阴,用于肠痈屡发,毒甚且伴口干,舌红少津等阴伤表现者。
2.阑尾化瘀汤(《新急腹证学》) 银花 川楝子(各15g) 大黄后下 牡丹皮 桃仁 延胡索 木香(各9g) 水煎服。功用:行气活血,清热解毒。主治:瘀滞型阑尾炎初期。发热,脘腹胀闷,腹痛,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或阑尾炎症消散后,热象不显著,而见脘腹胀闷,嗳气纳呆。
, 百拇医药
3.阑尾清化汤(《新急腹证学》) 银花 蒲公英 牡丹皮 大黄 川楝子 赤芍 桃仁 生甘草 水煎服。功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主治:急性阑尾炎蕴热期,或脓肿早期,或轻型腹膜炎。见低热,或午后发热,口干渴,腹痛,便秘,尿黄。
4.阑尾清解汤(《新急腹证学》) 金银花(60g) 大黄(25g) 冬瓜仁 蒲公英(各30g) 牡丹皮(15g) 川楝子 生甘草(各10g) 木香(6g) 水煎服。功用:清热解毒,攻下散结,行气活血。主治:急性阑尾炎热毒期。发热恶寒,面红目赤,唇干舌燥,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痛拒按,腹肌紧张,有反跳痛,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洪大滑数。
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阑尾清解汤三方,是在古方大黄牡丹汤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参照现代研究成果而创立的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新方。阑尾化瘀汤以行气活血药为主,辅以清热解毒、通里攻下之品组方,长于行气活血,清热解毒,用于瘀滞型阑尾炎初期,或阑尾炎症消散后;阑尾清化汤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行气活血,通里攻下之品组方,长于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用于急性阑尾炎蕴热期,或脓肿早期,或轻型腹膜炎;阑尾清解汤以清热解毒,攻下散结为主,辅以行气活血组方,功专清热解毒,攻下散结,行气活血,用于急性阑尾炎热毒期。
, 百拇医药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卷18:“大黄牡丹皮汤乃下方也。牡丹、桃仁泻其血络,大黄、芒硝下其结热,冬瓜子下气散热,善理阳明,而复正气。然此方虽为下药,实内消药也,故稍有脓则从下去,无脓即下出血之已被毒者,而肿消矣。”
张璐《千金要方衍义》卷23:“大黄下瘀血血闭,牡丹治瘀血留舍。芒硝治五脏积热,涤去蓄结,推陈致新之功,较大黄尤锐;桃仁治疝瘕邪气,下瘀血血闭之功,亦与大黄不异。甜瓜瓣,《别录》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专于开痰利气,为内痈脉迟紧,脓未成之专药。”
, 百拇医药
【临床报道】
以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177例,其中附件炎93例,卵巢脓肿28例,慢性结缔组织炎50例,盆腔腹膜炎6例。基本方:大黄、丹皮、桃仁、冬瓜子、黄芪、丹参、香附、菟丝子、黄柏、甘草。水煎服,1日1剂,分3次服。半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愈118例,显效35例,好转16例,无效者8例,总有效率为95.58%。[杨世勤,等.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177例疗效观察。甘肃中医 1998;11(6):27]
张氏用大黄牡丹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0例。于药中加水600ml,先浸泡30分钟,浓煎成100~150ml,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7天为1疗程。结果: 1~8疗程后,47例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肛诊正常,前列腺液镜检正常),13例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肛诊及前列腺液镜检较治疗前改善)。[张润民,等.大黄牡丹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六十例。浙江中医杂志 1993;28(8):369]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大黄牡丹汤除具有增强阑尾蠕动,增大阑尾容积以及改善血液循环作用外,还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为治疗阑尾炎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王润生,等.中医复方研究和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81]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