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剂——十枣汤
十枣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各等分
【用法】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现代用法:上3味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每服0.5~1g,每日1次,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功用】攻遂水饮。
【主治】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 http://www.100md.com 2.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方解】本方证因水饮壅盛于里,停于胸胁;或水饮泛溢肢体所致。水停胸胁,气机阻滞,故胸胁作痛;水饮上迫于肺,肺气不利,故咳唾引胸胁疼痛,甚或胸背掣痛不得息。饮为阴邪,随气流动,停留心下,气结于中,故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饮邪上扰清阳,故头痛目眩。饮邪结聚,胸胁疼痛,故脉沉弦。水饮泛溢肢体,内聚脘腹,三焦水道受阻,故一身悉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本方证为水饮壅盛之实证,治宜攻逐水饮,使水邪速溃下行。方中甘遂善行经隧水湿,是为君药。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均为臣药。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则经隧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且逐水之力愈著。然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寓意有三: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泻下逐水的代表方,又是治疗悬饮及阳水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为辨证要点。本方作用峻猛,只可暂用,不宜久服。用之如泻后精神胃纳俱好,而水饮未尽去者,可再投本方;如泻后精神疲乏,食欲减退,则宜暂停攻逐;如患者体虚邪实,又非攻不可者,可用本方与健脾补益剂交替使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使用本方应注意四点:一是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二是于清晨空腹服用,从小量开始。以免量大下多伤正,如服后下少,明日加量;三是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四是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 http://www.100md.com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肿,以及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腹水等属于水饮内停里实证者。
【附方】
控涎丹(又名妙应丸、子龙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3)甘遂去心 紫大戟 白芥子各等分 上药为末,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晒干。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痰猛气实,加丸数不妨(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3g,晨起以温开水送服)。功用:祛痰逐饮。主治:痰伏胸膈证。忽然胸背、颈项、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钓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或令头痛不可忍,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痰鸣,多流涎唾等证。现常用于治疗颈淋巴结核、淋巴腺炎、胸腔积液、腹水、精神病、关节痛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属痰涎水饮内停胸膈者。
, http://www.100md.com
本方与十枣汤均有攻逐水饮之功,用治水饮内停之证。但本方乃十枣汤中去芫花、大枣,加白芥子组成。白芥子辛温,善治皮里膜外、胸膈间之痰涎,与甘遂、大戟合用,则擅长于祛痰逐饮,且改丸剂应用,其力较缓,用治痰涎水饮停于胸膈,而见胸胁隐痛,舌苔粘腻,脉弦滑者;十枣汤则专以泻水逐饮为用,主治水饮停于胸腹,而见胸胁疼痛,舌苔白滑,脉沉弦,以及水肿腹胀实证。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2.方论选录
, http://www.100md.com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17:“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自大小便而泄,乃《内经》所谓洁净府,去菀陈莝法也。......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真元也。陈言《三因方》以十枣汤药为末,用枣肉和丸,以治水气喘急浮肿之证,盖善变通者也。”
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卷5:“下利呕逆者,里受邪也。若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者,又不恶寒,此表邪已解,但里未和。若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者,非为结胸,乃伏饮所结于里也,若无表症,亦必烈駃之剂泄之乃已。故用芜花为君,破饮逐水,以甘遂、大戟为臣,佐之以大枣,以益脾而胜水,为使。”
【临床报道】
十枣汤对各种疾病引起的胸水属水饮壅盛之实证者,常奏奇效。王氏以加味十枣汤(十枣汤加黄芪,各药等分,共研细末装胶囊,每粒为1.0g,每次服1~2粒,每3天服1次,晨起大枣10枚煎汤送服)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38例,并设对照组30例。结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优于对照组。[王彩琴,等.加味十枣汤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38例。陕西中医 2001;22(4):193]
, 百拇医药
【实验研究】
经口给家兔甘遂离体肠蠕动实验表明,甘遂能使肠管强烈收缩,有增强肠平滑肌张力及收缩频率的作用。经口给小鼠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约半数小鼠呈现明显的泻下作用。甘遂还能增强小鼠肠内推进及推净速度。芫花中含有芫花素,能兴奋肠体,使肠蠕动增加,使肠平滑肌张力提高。大戟有效成分同样具有明显致泻作用。[李仪奎,等.中药药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2;86]另有实验表明:方中芫花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可使大鼠尿量及排钠率显著增加,加大剂量时排钾亦增加,无论灌服或静脉注射,也无论对正常动物或对盐水负荷的动物,其利尿作用均很显著。大戟对盐水负荷动物也有显著利尿作用,但甘遂利尿作用则不显著。提示同为逐水药,但各自的特点和机制是不同的,合为全方后可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为治疗胸腔积液、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提供了部分实验药理学依据。[邓文龙.中医方剂的药理与应用。重庆出版社 1990;223]
, http://www.100md.com
出自《伤寒论》
【组成】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各等分
【用法】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现代用法:上3味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每服0.5~1g,每日1次,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功用】攻遂水饮。
【主治】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 http://www.100md.com 2.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方解】本方证因水饮壅盛于里,停于胸胁;或水饮泛溢肢体所致。水停胸胁,气机阻滞,故胸胁作痛;水饮上迫于肺,肺气不利,故咳唾引胸胁疼痛,甚或胸背掣痛不得息。饮为阴邪,随气流动,停留心下,气结于中,故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饮邪上扰清阳,故头痛目眩。饮邪结聚,胸胁疼痛,故脉沉弦。水饮泛溢肢体,内聚脘腹,三焦水道受阻,故一身悉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本方证为水饮壅盛之实证,治宜攻逐水饮,使水邪速溃下行。方中甘遂善行经隧水湿,是为君药。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均为臣药。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则经隧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且逐水之力愈著。然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寓意有三: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泻下逐水的代表方,又是治疗悬饮及阳水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为辨证要点。本方作用峻猛,只可暂用,不宜久服。用之如泻后精神胃纳俱好,而水饮未尽去者,可再投本方;如泻后精神疲乏,食欲减退,则宜暂停攻逐;如患者体虚邪实,又非攻不可者,可用本方与健脾补益剂交替使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使用本方应注意四点:一是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二是于清晨空腹服用,从小量开始。以免量大下多伤正,如服后下少,明日加量;三是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四是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 http://www.100md.com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肿,以及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腹水等属于水饮内停里实证者。
【附方】
控涎丹(又名妙应丸、子龙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3)甘遂去心 紫大戟 白芥子各等分 上药为末,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晒干。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痰猛气实,加丸数不妨(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3g,晨起以温开水送服)。功用:祛痰逐饮。主治:痰伏胸膈证。忽然胸背、颈项、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钓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或令头痛不可忍,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痰鸣,多流涎唾等证。现常用于治疗颈淋巴结核、淋巴腺炎、胸腔积液、腹水、精神病、关节痛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属痰涎水饮内停胸膈者。
, http://www.100md.com
本方与十枣汤均有攻逐水饮之功,用治水饮内停之证。但本方乃十枣汤中去芫花、大枣,加白芥子组成。白芥子辛温,善治皮里膜外、胸膈间之痰涎,与甘遂、大戟合用,则擅长于祛痰逐饮,且改丸剂应用,其力较缓,用治痰涎水饮停于胸膈,而见胸胁隐痛,舌苔粘腻,脉弦滑者;十枣汤则专以泻水逐饮为用,主治水饮停于胸腹,而见胸胁疼痛,舌苔白滑,脉沉弦,以及水肿腹胀实证。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2.方论选录
, http://www.100md.com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17:“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自大小便而泄,乃《内经》所谓洁净府,去菀陈莝法也。......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真元也。陈言《三因方》以十枣汤药为末,用枣肉和丸,以治水气喘急浮肿之证,盖善变通者也。”
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卷5:“下利呕逆者,里受邪也。若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者,又不恶寒,此表邪已解,但里未和。若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者,非为结胸,乃伏饮所结于里也,若无表症,亦必烈駃之剂泄之乃已。故用芜花为君,破饮逐水,以甘遂、大戟为臣,佐之以大枣,以益脾而胜水,为使。”
【临床报道】
十枣汤对各种疾病引起的胸水属水饮壅盛之实证者,常奏奇效。王氏以加味十枣汤(十枣汤加黄芪,各药等分,共研细末装胶囊,每粒为1.0g,每次服1~2粒,每3天服1次,晨起大枣10枚煎汤送服)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38例,并设对照组30例。结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优于对照组。[王彩琴,等.加味十枣汤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38例。陕西中医 2001;22(4):193]
, 百拇医药
【实验研究】
经口给家兔甘遂离体肠蠕动实验表明,甘遂能使肠管强烈收缩,有增强肠平滑肌张力及收缩频率的作用。经口给小鼠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约半数小鼠呈现明显的泻下作用。甘遂还能增强小鼠肠内推进及推净速度。芫花中含有芫花素,能兴奋肠体,使肠蠕动增加,使肠平滑肌张力提高。大戟有效成分同样具有明显致泻作用。[李仪奎,等.中药药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2;86]另有实验表明:方中芫花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可使大鼠尿量及排钠率显著增加,加大剂量时排钾亦增加,无论灌服或静脉注射,也无论对正常动物或对盐水负荷的动物,其利尿作用均很显著。大戟对盐水负荷动物也有显著利尿作用,但甘遂利尿作用则不显著。提示同为逐水药,但各自的特点和机制是不同的,合为全方后可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为治疗胸腔积液、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提供了部分实验药理学依据。[邓文龙.中医方剂的药理与应用。重庆出版社 1990;223]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