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辨证 不离经络
王居易经络医学通过察经而发现、确定变动经脉,是针灸治疗学辨证过程的重要步骤,是临床辨经的基础,选经的根据。
察经发现的经脉,有时是一条经脉,有时是两条以上的经脉,这就需要结合临床病候出现的先后、演变过程,来分析其标本所属、传变过程。
察经时发现的异常经脉,还需辨别出这些异常经脉的虚实属性和虚实程度,明确其虚实、缓急。
在辨经的基础上,再根据经络气化理论,结合脏腑功能的相互影响,即可选择出最适宜的经脉,进行治疗、调整。
针灸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针灸治疗学理论在基本理论、辨证原则上,与内科治疗学理论有许多相同点,但在诊察、分析、治疗方面突出地依附于经络理论,从而构成了有别于内科治疗学的辨证特点。
察经是诊断、分析重要依据
察经是指在分析临床病候的基础上,对有关经脉(包括本经、表里经、同名经、相生相克经等)和穴位进行审、切、循、按、扪的检查,以发现异常的变动经脉。
变动经脉,是指经络诊察中发现的异常经脉。如循行部位的异常(包括经络中的形态变化)、疼痛,医者在循切诊察中的指感等,动脉搏动过盛过弱,局部皮肤色泽变化等。
察经发现的变动经脉与临床病候,有时是一致的,如咳喘病候是手太阴经变动;有时是不一致的,如咳喘病候反见手阳明经变动,心悸病候见足少阴经变动,便秘病候见足厥阴经变动。这种不一致恰恰反映出中医关于疾病传变、标本、经络理论的深刻性。
通过察经而发现、确定变动经脉,是针灸治疗学辨证过程的重要步骤,是临床“辨经”的基础,“选经”的根据。《灵枢·刺节真邪》曾明确提出:“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在《内经》《甲乙经》的许多篇章中都讨论了察经的内容。概括起来,察经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