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言十八反 医者当明辨
诸参辛芍叛藜芦这句话来自一首中医人耳熟能详的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篓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描述的是中药配伍禁忌,即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和白及;甘草反大戟、甘遂、海藻和芫花;藜芦反诸参、细辛和芍药。
“诸参辛芍叛藜芦”中“诸参”包括大补元气之人参、养阴润燥之沙参、凉血解毒之玄参、清热燥湿之苦参,还有活血祛瘀之丹参。且不说后世舶来之西洋参,以上诸参非但科属不同、性味迥异,功效亦有天壤之别。
若甘苦性温、大补气血、五加科属之人参反藜芦,难道苦微温、活血化瘀、唇形科之丹参也反藜芦?若甘苦清凉、功擅养阴清热之沙参反藜芦,怎么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杀虫之苦参也反起了藜芦……如此“诸参叛藜芦”之说实令人费解。此言是编歌诀之需要,还是信手拈来的拼凑?已不得而知。但从殊异之“诸参”皆叛藜芦,加之历代医家对十八反的疑议以及跟师临证的真实见闻,让笔者很想谈点自己的看法。
十八反的前世今生
编撰此歌诀的张子和并非首位创作者,提出“十八反”的之前另有他人。自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提出药物的七情和合之后,始有药物的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之分;到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首次提出甘草反大戟、甘遂、海藻和芫花,乌头乌喙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和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细辛和芍药。可以看到,这与后来张从正的歌诀内容相差无几。
而“十八反”名称的提出及后世沿用的起点,则来自于五代后蜀韩保昇的《蜀本草》。在这部著作里,他对《神农本草经》的配伍关系做了统计:“三百六十五种,单行者七十一种……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
此后,方有张子和《儒门事亲》中十八反歌诀的出现;再后来,还有北宋王怀隐、明代杜文燮、李时珍、清代汪昂等人也收录记载过包括十八反在内的相反药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