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40800
“不归”也是过年新方式 “恐归族”学会“一笑而过”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27日 中国妇女报
     春节是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然而也有不少离家在外的人既盼望春节的到来,又害怕回家,既渴望团圆却又充满顾虑;来自亲朋好友的比收入、比婚姻、比成绩的无形压力,以及高额的“人情消费”都成为催生“恐归族”的重要原因,近日在网络走红的春节回家“十大劫”就充分反映了“恐归族”们的心声。一项调查显示,41.1%的人认为自己是“恐归族”。专家认为,春节放假就是放松、休息和联络感情,消解压力更多需要家人之间的共同努力,即家长不要过度期望,年轻人也要放平心态,跟朋友、亲人倾诉,把压力说出来,把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送红包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要太注重攀比,有多大的能力就办多大的事,面对亲属的“询问”可以一笑带过;过年快不快乐,重要的还是把握好自己和家人的心态。

    还有四天就是春节了,很多离家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早已归心似箭,有的甚至已踏上归途。春节本是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然而也有不少人既盼望春节的到来,又害怕回家,既渴望团圆却又充满顾虑。来自亲朋好友的比收入、比婚姻、比成绩的无形压力,以及高额的“人情消费”都成为催生“恐归族”的重要原因。

    人情面子等春节回家“十大劫”让人恐惧

    在常人眼里,甚至在自己的父母亲人眼里,这些“恐归族”有那么一点冷血,甚至还容易和不孝牵连在一起,但对“恐归族”来说,恐惧回家实在有太多的理由——回家要做的事情太多,可假期永远太短。面对过年回家越来越高的花费,对于在外拼搏的年轻人来说,“人情”和“面子”都让人“恐惧”。对他们来说,与其混进春运大军辗转奔波地回家团圆,倒不如一个人留守都市,享受一份冷清的自在。他们的恐惧,并非对回家本身有所抗拒,而是在节日回家时种种烦心事的折磨之下一种本能的反应。

    近日在网络走红的网友盘点春节回家的“十大劫”,就充分反映了“恐归族”们的心声:春节就像住在我们隔壁,我们看见它被簇拥而来,却再难跟它撞个满怀……一怕不发年终奖,无钱回家愁断肠;二怕工资太凄凉,不敢回家见爹娘;三怕春运难买票,还怕车站人挤人;四怕回家路上堵,除夕过节在高速;五怕催婚火太猛,姑婶姨婆齐围攻;六怕聚会没面子,打肿脸来充胖子;七怕过节送礼忙,每逢佳节被吸金;八怕外甥和侄子,红包乱飞压死人;九怕酒桌车轮战,每逢佳节胖三斤;十怕除夕不放假,新春佳节途中过。

    回家过年不妨学会“一笑而过”

    针对“恐归族”们对过年产生讨厌、忧虑、恐慌的情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护师李琦介绍说:“心理学上把情绪看作信号灯,讨厌情绪正是为自己敲响的‘警钟’。”对于在外打拼的“漂一族”而言,亲朋好友的诸多“拷问”,勾起了许多人久埋心底的厌烦情绪。

    人情债缠身、应酬增多,开销过大、对工作生活的期望值定位过高,要求过多,对实现这些期望变得力不从心,甚至超出了自己的心理负荷等原因,让大多数人都将过年回家的心理障碍归咎为压力。同时,家长和朋友对于在外发展的对象期望相当高,而很多青年人生活多有一些实际的不如意,这种地理上的距离容易催生幻想,造成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适度的压力对自己有好处,不妨正视现状,调整心态,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心理专家指出,平时,制定自己的目标,就不要把期望值定得可望而不可及。如果目标定的过高,期望定的过于理想化,就越容易产生挫折感甚至失败。当人们无法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就会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害怕讨厌心理。所以,平时办事一定要力所能及,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事情办不到但只要把话说到就行了,今年不能实现的,明年再来。

    至于压力的消解,更多需要家人之间的共同努力,即家长不要过度期望,年轻人也要放平心态,跟朋友、亲人倾诉,把压力说出来,把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专家认为,结婚的事,年轻人多和父母沟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困难来寻求谅解,避免透露出一种满不在乎的情绪。给家人送红包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不要太注重攀比,别人的看法也不要太放在心上,调整心态看清现实,有多大的能力就办多大的事。面对亲属的“询问”可以一笑带过,或者转移话题,或者简单说“还行”“不错”之类,不去接别人的话茬。在应对的时候态度不要过于强烈,简单地把它作为一句关心的问候,“一笑而过”即可。

    过年前后,要学会自我放松和倾诉。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医教科副主任苏磊认为,春节放假就是放松、休息和联络感情,节前做好自我心理调节的工作十分必要。他建议,春节期间也可以静下来做点安静的事,比如慢跑、看看书、听听舒缓放松的音乐等等,主动把握自己“过年的节奏”。如果出现了一些心理波动比如心烦、焦虑等,可每隔1小时进行1次慢而深的呼吸,闭上眼睛,双肩下垂,让大脑处于静思状态;也要适当吃些口味清淡的食品,每晚坚持热水泡脚;或者多做些运动来调节心理,比如散步、打太极、做瑜伽……既锻炼身体又能转移注意力,还能沟通感情,宣泄不良情绪,有效地解除疲劳,恢复精力。

    “不归”也是一种新的过年方式

    现如今,在面子观念和攀比心理作用下,游子回家的压力逐渐加大,红包、拜年、团圆饭这类蕴含温情、亲情的关键词变了味,一切向“钱”看齐。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1年春节前做的一个调查显示,41.1%的人认为自己是“恐归族”,而过年不想回家的原因,69.4%的人选了“不能衣锦还乡,面子上过不去”。

    心理专家指出,“恐归”的纠结在于:在理智上,知道春节很重要,父老乡亲盼着自己回去团聚;但情感上,实在不能接受回家后需要面对的一切……那么假如反向思考一下,如果传统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改成“不回家,照样过年”,是不是就可以不再纠结回不回家呢?尽管现代人对待过年的心态各异,但社会在变,生活在变,人也在变,相应的过年方式也在变。

    曾有人撰文提出:“恐归族”的诞生,“或者可以催生春节文化的新因子,如果合理引导,会更加丰富春节文化的内涵,使古老的春节焕发出新的活力”。既然“恐归”,那么,“不归”是不是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过年方式?比如,带上父母出门旅游,一家人在路上快快乐乐就把年给过了,既能与父母亲人团聚,又摆脱了那些令人纠结的因素。所以过年快不快乐,重要的还是把握好自己和家人的心态。(吴志 张文明 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