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破局:创新顶层设计 依靠市场驱动
配图/董笑非
2014年1月1日,奥巴马医疗保险改革法案开始全面实施。从这天起,所有的美国人要被强行要求购买医疗保险。可以说,随着奥巴马医改法案的通过,美国医改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反复失败后,终于迈开了实现全民医保的关键步伐。相比之下,中国政府2009年启动新医改,“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95%以上的医保覆盖率”,这无疑是值得自豪的。但在全民医保结出硕果的同时,我国民众“三年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梦想却依然未能实现。
医改为何如此步履艰难?在美国,民众或许会说,医改难在法案的通过上。在中国,人们比较直观的感受是,难在医改方案的可操作性上。那么中国医改步履艰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改革软肋:体制机制落后
中国新医改的起步时间,要从2009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算起。这份耗时3年才最终确定了医改路线图的《意见》显示,新医改的短期目标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但方案表述较为笼统,甚至没有具体落实到人、财、物上面。
以“看病难”为例,《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200万名医生中,教育水平在本科以上的只占1/3;到2007年的时候,中国每千人当中有1.5名医生,其中约一半医生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现在我国有医生300万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