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541718
美食家苏东坡,诗词好胃口更好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9日 北京晚报
美食家苏东坡,诗词好胃口更好

     苏轼,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其文学造诣与成就举世瞩目。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之外,苏轼更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型“文艺青年”。从天文地理到医药饮食,苏轼均有涉足并且颇有建树。众多领域中,对饮食的热爱与研究,最能反映一个真实的苏轼;众多赞誉称谓中,“美食家”也许也是苏轼本人更乐意接受的。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河鲜、笋香、荔枝、新茶,字里行间让我们看清楚一个“老饕”眼中的美味世界,同样让我们见识到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势磅礴之外的天真与纯朴。

    资深老饕,能吃更要会吃

    “如果以爱吃、会吃、又吃的花色品种比较多为标准,组织一场中国历代名人赛,宋代的苏轼十有八九得冠军” 。李春光先生是著名的饮食文化研究学者,在提及苏轼与饮食的热爱时,李春光先生称苏轼能当“吃”的冠军 ,并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发生在苏轼身上的那些关于吃的故事。
, 百拇医药
    苏轼一辈子都爱吃沒商量。即使在他最倒霉的时候,想得最多的还是吃。如“乌台诗案”,差点儿要了他的命,而当他被变相流放黄州时,竟还写诗道:“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外员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看!8句诗中又是“鱼”,又是“笋”,又是“为口忙”,又是“压酒囊”,说的不都是“吃”么?

    再就是苏轼本是四川眉山人,照“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说法,他爱吃辣倒在情理之中。可他除辣之外,甜的、咸的、酸的,也都爱吃;天上飞的,陆上跑的,地上长的,水里游的,沒一样忌口。有关史料上还说,他在广东做官时,随身带了个十几岁的小妾,叫朝云。有一次,他到一家歺馆吃蛇肉,觉得味道好极了。第二天,便带着朝云也去吃。朝云本是北方人,平时又怕蛇。当她得知自己竟然吃了蛇肉,不禁心发慌,特恶心。而越是恶心,却越想到蛇,结果心律过速,呕吐不止,沒过几天,死了!苏轼虽然也心疼得哭了一场,但事后还是照吃不误。

    到晚年,苏轼自己给自己起了个外号:老饕!还特地写了一篇《老饕赋》。照《辞海》的解释,“饕”,是特指贪食者;“老饕”,译成现代词,当是“老馋嘴”。自称“老馋嘴”的,可能全世界都不多,何况他那样的大名人!
, 百拇医药
    再说会吃。苏轼是公认的美食家。无论吃酒、吃茶,还是吃荤、吃素,他都能吃出水平来。

    如吃酒,苏轼曾有过专门研究。他把酒比作“钓诗钩”、“扫愁帚”,说它能排遣愁怀,滋养身体,并能抒发胸中浩然正气。为此,他曾亲自酿制过一种蜂蜜酒,名叫“绝醇酽”,还为之赋诗曰:“巧夺天工技已新,酿成玉液长精神。迎客未道无佳物,蜜酒三杯一醉君。”后来,他又用白面、糯米和水酿成一种“真一酒”,称之为“饮之解渴而不醉人”;还用木桂、菌桂、牡桂之类的药材渗泡成酒,并写了一篇《桂酒颂》。此外,还酿过一些“天门冬酒”,并夸它“通治五脏六腑”,“久服延年轻身。”

    又如吃茶。苏轼曾写有《汲江煎茶》一诗,前两句是“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釣石取深清”。意思是,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他常常亲自提着水桶,拿着水瓢,到江边的釣鱼台汲取深江的清水。

    在荤素菜肴方面,苏轼用猪肉创制的“东坡肘子”、“东坡肉”早已家喻户晓,而羊肉的吃法却鲜为人知。那是在蒸煮得酥烂的羊肉上,浇一层微甜微酸的金黄色杏酱,用汤匙舀着吃,入口即溶,色香味一并品尝。对蔬菜,他同样能吃出花样,并暗笑达官贵人家不懂得领受它的甘美。他曾写诗道:“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秾。朱门酒肉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 http://www.100md.com
    颠簸辗转,遍尝四海美味;记录分享,热衷美食推广

    至于吃的风味多,更是一般人无法和他相比的。他出身书香门第,20来岁便考中了进士,被神宗皇帝委任为礼部员外郎。那“员外郎”,相当于中央部委的正局级干部;但那时中央政府共设6个部,各部的“司局级单位”也不多,所以“员外郎”已相当显赫。只是他惯于仗义执言,又好舞文弄墨,老是得罪领导,并由此先后被贬任徐州知府、湖州知府、黄州团练副使。哲宗皇帝继位后,他曾被召回朝廷,并被提拔为翰林学士。但不久又被贬为杭州知府、颖州知府。再后来,曾一度官至礼部尚书,但不久又被贬至惠州、儋州……综观他的行踪,西南、华北、华东、华南,大半个中国他都呆过。在那交通不便、物流不畅的时代,谁能比他吃的好东西多!

    除此之外,苏轼还热衷于美食的推广。如他在海南工作时,有一天到一家小饭馆就歺,发现老板娘做的馓子特好吃。待肠胃饱和,仍食趣未尽,便凑过去看她怎么做,并即兴写了一首七绝:“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个字,勾画出了馓子的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那老板娘也真有“商业头脑”,竟把它装裱后镶在一个大镜框里,挂在大门口当招牌。一些文人骚客听说后,为欣赏大学士墨宝,并领略老板娘手艺,都争先恐后地向那小饭馆涌去。
, http://www.100md.com
    勿庸赘言,那小饭馆一下子变得门庭若市,财源广进。老板娘喜不胜收,又在周边增设了几家分店。为此,后人曾戏称苏轼是中国餐饮业广告的发明者,那老板娘则是第一家食品连锁店的创始人。

    “全能”苏东坡,吃茶不及王安石

    苏轼虽然可称得上是“吃”领域的“全能冠军”,在“单项比赛”中并非样样第一。如吃茶,他就吃不过王安石。

    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就写有这么一件事:当年苏轼离京前往黄州时,曾登门拜访王安石。王安石得知他有意从黄州乘船去老家看看,便托他返程时取些瞿塘中峡水,以便烹煮阳羡茶治疗痰火症。那瞿塘峡又名西陵峡、上峡,和巫峡即中峡、归峡即下峡,合称“长江三峡”。但是,苏轼从老家回来时,见江两岸风景如画,不禁雅兴大发,光琢磨构思一篇《三峡赋》了,竟把取水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归峡才想起来。他认为掉转船头再去取水太费事,何况上峡的水也会流到下峡来,便就地灌了一大瓮。随后,他用桑皮纸精心封好,亲自送给了王安石。王安石当即开封,用那水煮茶,刚喝两口,便觉得不对头。再仔细一看,便肯定地说:“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苏轼一听,顿时冒出一身冷汗,连忙离席,一再谢罪……当然,还自叹不如,悔不该玩弄小聪明!

    但即便如此,对苏轼“夺冠”来说亦无大得。从整体上看,他还是有把握获得金牌的。

    , 百拇医药(陈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