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性恋的历史和文化
同性恋者,社会,同性婚姻,同性恋的研究历史,同性恋罪行化,正常性研究的发展
同性恋,在当今社会依然是个敏感的话题,虽然同性恋经历了从疾病到正常现象观念的转变,世界上也有十几个国家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化,但是对同性恋的歧视与误解仍普遍存在,对于同性婚姻合法化在许多国家仍存在激烈的争论与巨大的分歧。目前在中国关于同性恋的调查报告的研究都是基于异性恋眼光怎么看待同性恋的,却缺少同性恋自己的声音,由异性恋决定同性恋婚姻能否合法化是不是有失公允。同性恋的研究历史
同性恋在很多工业化国家经历了罪行化——病理化取代罪行化——正常化的过程,同性恋研究的演变也与这个过程互为影响。
同性恋罪行化
古希腊崇尚男性美,爱慕同性被视为强烈男子气概的表现,古罗马帝国也宽容同性恋,但基督教的兴起使同性恋开始受到严厉谴责。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础,《圣经》中的生殖崇拜是反对同性恋的最根本理由,至今如此。
目前已经有一些历史学家对《圣经》中反对同性恋的条文提出质疑。耶鲁大学的约翰·波斯威尔博士对17种语言的历史文献进行详尽考证后,得出结论:对于同性恋的强烈道德谴责是17世纪以后才出现的;教会人士反对同性恋的论据其实是基于对《圣经》的误解和误译。但教会的影响根深蒂固,新考据的社会影响相当有限。病理化取代罪行化
19世纪中期,随着行为科学的产生,一些医学专家开始关注人类性行为。1849年,瑞士医生克洛德·弗朗索瓦·米基亚从对一例恋尸案的分析出发,发表了有史以来第一篇有关性变态的医学论文,他在文中首次提出,同性恋是一种天生的生理缺陷。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理查·冯·克拉夫特一埃宾根据临床经验写成了《性心理疾病》一书,第一部分《性倒错》致力于论述同性恋。此书认为同性恋者来自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都有疾病的家庭。当时同性恋被列为犯罪或受到道德谴责,而此书独树一帜地坚持道德中立的态度,提倡以治疗来代替监禁,被视为进步。不过克拉夫特一埃宾同时指出:同性恋者被“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0世纪初,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弗洛依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认为,如果男孩来自强母弱父的家庭,他与母亲的关系必然过于亲密,与父亲相对疏远,长大后势必缺乏应有的男性气质,因此他试图寻找一名男性伴侣来做弥补——“恋母情结”是男同性恋的情感起源。虽然弗洛依德步人晚年时倾向于赞同同性恋非病的观点,但此时精神分析学已经在精神卫生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转变疗法”成为治疗同性恋的盛行方法。
正常性研究的发展
在同性恋病理化的过程中,西欧部分学者断断续续提出过同性恋正常化的倡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6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