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透视
编号:12469447
中国人为啥不爱读书(国人心理透视)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21日 生命时报
中国人为啥不爱读书(国人心理透视)

     调查显示,中国人均阅读4.39本书,远低于韩国11本,日本40本

    前段时间有一条微博引发热议,其中写道:“在飞机上,头等舱的旅客多在看书,而经济舱的乘客却常常玩游戏、看报纸和聊天。”这从侧面反映出,读书这件事似乎变得越来越小众了。据新华网报道,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发现,2012年中国人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中国人的阅读现状究竟如何?阅读率下降的原因又在哪儿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张侃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从数字上看,中国人的阅读量较少,但实际在不断上升。数据统计仅是纸质书数量,但随着网络发展,更多人在阅读电子书。”据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比2011年增长65.5%。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测评系主任迟毓凯也表示,由于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多了,因此通过读书获取深度信息的人显得少了。很多人开始用电脑代替书架,读书似乎不再是一件神圣的事。是什么阻碍了中国人读书的脚步?
, http://www.100md.com
    1.现代生活让人浮躁。“以前的人读书可能并非出于兴趣,而是娱乐需要。”迟毓凯说。现在大家上班忙、工作累、家务多、业余时间少,影响阅读热情。看电影、唱卡拉OK等娱乐方式占据了读书本来的位置。很多年轻人几乎每隔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碎片化阅读给社会带来浮躁,让人难以静下心来看书。

    2.成功评判标准改变。读书多少曾是衡量一个人身份的重要指标,多读书、有知识是几代人从小被灌输的理念。但现在,经济实力成了不少人眼里成功的象征。如果收入高,不读书好像也没什么。因此,很多人更倾向于将时间用在工作赚钱而非读书上。

    3.值得一读的书不多。我国每年出版超过25万种图书,在如此浩瀚的书海中,人们却感到迷失。一项调查显示,25.69%的人表示仅少量畅销书值得看。“我最近逛书店,发现很多名家作品都是年代较早的,有些甚至过了版权保护期。我们应多鼓励有思想的人出好书。”张侃认为,书店里老书比例过多,不能迎合现代人的个性化需求,影响了阅读兴趣。
, 百拇医药
    4.从小没养成读书习惯。德国研究发现,一个人在13~15岁前如果养不成阅读习惯,那他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张侃说,过去30多年,儿童从小就没养成读书的习惯。上海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读课外书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为42%,他们阅读的主要是教辅书和课本。尽管家长都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但他们更鼓励孩子读与学习有关的书,功利性强,却不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最后,图书馆书籍更新慢,买书价格高,也让有阅读需求者望而却步。

    英国小说家毛姆曾说,“养成读书的习惯,就给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而且书还是人类和民族进步的阶梯。张侃说:“如果自主阅读不够,势必会影响中华民族整体素养的提高。”迟毓凯也指出,通过网络能更快获取信息,这原本是件好事,但青少年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有必要选择一些好书深度阅读。

    张侃建议,首先要增加书籍的种类,才能吸引更多人阅读。因为多样性是维持世界平衡的基本元素。很多人喜欢在网上看书,也是因为选择更多。其次,不要逼自己看不喜欢的书。张侃说:“我上中学时,很多女同学喜欢看《红楼梦》,但我看不进去。直到留学回国,再看这本书如获至宝。”如果一本书几分钟内不能吸引自己,就不要硬逼自己读,否则可能损害今后的积极性。最后,家长要给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鼓励他们多看有思想的课外书,而不是只关注成绩。

    虽然网上流传着各种推荐书单,但未必适合每个人。张侃特别提醒,要在平时阅读中发现自己喜欢的书,并保持一定的阅读兴趣。选书可按照3个层次来选。以历史类书籍为例,第一层次是给专业人士读的,如《世界通史》等,这类书知识丰富,但较为枯燥。第二层次是给喜欢历史的普通人读的,通过对事物或人物的发展变化,个性化地诠释历史,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毛泽东书信集》等。第三层次给喜欢趣味性、同时也想了解历史的人,如《明朝那些事儿》。他认为,很多人都有阅读热情,只要遇到好书,一定会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和收获。▲, 百拇医药(张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