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更多...
编号:12462116
两味中药粘“毛猴”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056期
     说起“毛猴”,很多人会联想到动物园里的猴子。其实,这种“毛猴”就是用两味中药粘制的小工艺品。小时候随我哥哥闲逛天津劝业场时,在一家小商品店铺里就看到一组组待售的“毛猴”,只见有的拉胶皮,有的担着剃头的挑子,有的在打乒乓球……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看着这些小玩意儿,让我留连忘返,久久不肯离去。

    长大后,我参加工作,在零售药店做售货员,这时我才知道,这些“毛猴”原来是有两味中药粘制的,被称为“猴料”,关于“猴料”还有一段传说故事。

    据传,清朝道光年间,北京南城有一家“南怀仁堂”药铺,老板为人刻薄,经常欺压店内的小伙计。几个小伙计心怀不满,就用蝉蜕等中药粘一个尖嘴猴腮的小毛猴来影射嘲讽老板。老板见到这只毛猴,不但不生气,居然从中看出商机,就把几味中药单独包装,称为“猴料”在药铺出售。这些猴料以蝉蜕的头做为猴头,以其足做为毛猴儿的四肢。蝉蜕又名知了皮、唧唧猴皮,为蝉羽化后的蜕壳,蝉蜕的头呈茶棕色,半透明,有光泽,表面覆盖一层黄棕色的细毛,两只复眼突出,酷似猴头儿;以中药辛夷做毛猴儿身子。辛夷又称木笔花、毛辛夷,为木兰科植物辛夷或玉兰的花蕾,呈倒圆锥状,形如毛笔头,表面长满黄绿色柔软的长毛,做毛猴儿的身体,惟妙惟肖;再挑选几个带尖的木通圆片,做毛猴儿的草帽,以前用白芨水黏粘,后改用乳胶粘接,做成各种姿势,再辅以小道具(如乒乓球台、剃头挑子、人力车等),做成一组,活灵活现的一群毛猴儿就呈现在你的眼前,情趣盎然。上世纪50年代,曹雪芹19代世孙曹仪简开始研究粘制毛猴,经过多年实践,他把这门独特的艺术重新传世,并焕发出新的光彩。

    如今,这一民间绝活,天津也有了第四代传人王金生。他不再为这一传统工艺失传而发愁,从去年10月开始,他在扶轮中学开设了毛猴工艺制作课,收了百余个学生徒弟,手把手地教他们制作毛猴,已累积教授300余人次,第五代毛猴工艺的传人也许就来自这些中学生。老舍夫人胡絜青有曾做诗一首评价毛猴:“半寸猢狲献京城,惟妙惟肖绘旧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粘制毛猴的民间工艺,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味中药饮片在弘扬民间艺术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韩德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