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亮:治崩漏当引血归经
医云:“经者常也,月经有长度,经水有常期,其衍乎长者皆病也。”妇人经水失调过多者,多见经水先期,经量过多,月经持久不止,甚则崩漏等。
临症对出血过多的治疗,古有:“塞流、澄源、复旧”、“止血、消瘀、补血”等诸法。导致月经过多崩漏不止者,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涉及脏腑、气血、冲任功能失常,而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最为重要。
治疗当以引血归经为大法。
引血归经与止血塞流,目的都是为了止血,但方法有异,塞流者多用固涩收敛以炒剂炭剂一类药物,疗效尚欠理想,而引血归经则多辨其证而灵活用药。
如崩漏证,因于寒者宜温而引之,因于热者宜清而引之,因于虚者则补而引之,因于瘀者则化而引之,因中气下陷者则宜升提而引之。
引血归经之法,一则因势利导。调经又如治水,宜导不宜堰,若涓涓细流尚可筑堤堰堵,滔滔大河岂是堰堵所可济事。一般出血稍多,尚可固涩止血,若暴崩如冲,瘀血内阻,不思疏导,一味固涩塞流,势必瘀上加瘀,愈塞愈流。
故对大出血患者应根据病情寒热虚实,标本兼顾,因势利导,引血以归经。而固涩之剂只可为辅助手段。
二则治崩防留瘀,用药不宜寒凉。对血热崩漏当以热者清之的原则,清热凉血之剂有一定的止血效果,而过用寒凉则适得其反。血行宜畅不宜滞,血遇寒则凝,得热则行,故血热妄行与血凝均为反常,两者均阻碍引血归经,故用凉血之剂时可适当配伍活血化瘀之品,如蒲黄、三七之类,也可加炮姜、艾叶之类佐以温运。总之以引血归经而不留瘀为度。
三则选方用药标本兼顾。如气虚下陷者宜补气摄血,方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血虚有寒者,当温经摄血,以胶艾四物汤或加艾叶、干姜、鹿角胶之类;血虚有热者,治以养阴摄血,治以四物汤加天冬、麦冬、阿胶等品;肝经郁热者,治以疏肝敛血,八味逍遥散加减;心肝火旺者治以泄火泄热,三黄四物之类。
笔者在2009年5月,曾诊治一位49岁女性患者。患者诉经来量多块下已10天,少腹疼痛不适,腰酸乏力。近1年来月经紊乱,经期或前或后,但每次月经量多,绵延半月余。笔者观其形瘦,贫血貌,舌淡苔薄白,六脉沉细。
思其已到更年之期,肾气已衰,气血也弱,无以提系则成血崩之势。但月经量多块下,必夹有瘀滞,方用少腹逐瘀汤轻剂以活血化瘀,使血脉流通而血自归经。
笔者遂予:炒小茴香3克,炒干姜3克,延胡索6克,炒五灵脂6克,没药5克,川芎5克,当归12克,生蒲黄9克,肉桂5克,赤芍9克。2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时,患者诉服药后排出少量血块,血下减缓,已无腹痛块下,瘀血已去,当固气摄血以引血归经,宗《傅青主女科》加减四物汤。再予:当归15克,川芎5克,炒白芍10克,熟地30克,芥穗炭5克,山茱萸12克,川断6克,焦白术15克,甘草3克。5剂,以巩固疗效。
药后血下停止,诸症悉平,嘱其加强营养,半年后随访,无崩漏再复。
可见,引血归经才是治崩漏之大法。, 百拇医药(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临症对出血过多的治疗,古有:“塞流、澄源、复旧”、“止血、消瘀、补血”等诸法。导致月经过多崩漏不止者,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涉及脏腑、气血、冲任功能失常,而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最为重要。
治疗当以引血归经为大法。
引血归经与止血塞流,目的都是为了止血,但方法有异,塞流者多用固涩收敛以炒剂炭剂一类药物,疗效尚欠理想,而引血归经则多辨其证而灵活用药。
如崩漏证,因于寒者宜温而引之,因于热者宜清而引之,因于虚者则补而引之,因于瘀者则化而引之,因中气下陷者则宜升提而引之。
引血归经之法,一则因势利导。调经又如治水,宜导不宜堰,若涓涓细流尚可筑堤堰堵,滔滔大河岂是堰堵所可济事。一般出血稍多,尚可固涩止血,若暴崩如冲,瘀血内阻,不思疏导,一味固涩塞流,势必瘀上加瘀,愈塞愈流。
故对大出血患者应根据病情寒热虚实,标本兼顾,因势利导,引血以归经。而固涩之剂只可为辅助手段。
二则治崩防留瘀,用药不宜寒凉。对血热崩漏当以热者清之的原则,清热凉血之剂有一定的止血效果,而过用寒凉则适得其反。血行宜畅不宜滞,血遇寒则凝,得热则行,故血热妄行与血凝均为反常,两者均阻碍引血归经,故用凉血之剂时可适当配伍活血化瘀之品,如蒲黄、三七之类,也可加炮姜、艾叶之类佐以温运。总之以引血归经而不留瘀为度。
三则选方用药标本兼顾。如气虚下陷者宜补气摄血,方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血虚有寒者,当温经摄血,以胶艾四物汤或加艾叶、干姜、鹿角胶之类;血虚有热者,治以养阴摄血,治以四物汤加天冬、麦冬、阿胶等品;肝经郁热者,治以疏肝敛血,八味逍遥散加减;心肝火旺者治以泄火泄热,三黄四物之类。
笔者在2009年5月,曾诊治一位49岁女性患者。患者诉经来量多块下已10天,少腹疼痛不适,腰酸乏力。近1年来月经紊乱,经期或前或后,但每次月经量多,绵延半月余。笔者观其形瘦,贫血貌,舌淡苔薄白,六脉沉细。
思其已到更年之期,肾气已衰,气血也弱,无以提系则成血崩之势。但月经量多块下,必夹有瘀滞,方用少腹逐瘀汤轻剂以活血化瘀,使血脉流通而血自归经。
笔者遂予:炒小茴香3克,炒干姜3克,延胡索6克,炒五灵脂6克,没药5克,川芎5克,当归12克,生蒲黄9克,肉桂5克,赤芍9克。2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时,患者诉服药后排出少量血块,血下减缓,已无腹痛块下,瘀血已去,当固气摄血以引血归经,宗《傅青主女科》加减四物汤。再予:当归15克,川芎5克,炒白芍10克,熟地30克,芥穗炭5克,山茱萸12克,川断6克,焦白术15克,甘草3克。5剂,以巩固疗效。
药后血下停止,诸症悉平,嘱其加强营养,半年后随访,无崩漏再复。
可见,引血归经才是治崩漏之大法。, 百拇医药(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