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63799
瞒天过海,平衡阴阳(中医36计)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7日 生命时报
     俗话说,“用药如用兵”,“兵之设可以除暴,药之设可以攻疾” “中医与兵法”栏目请来专家,借鉴古代兵家思想,用新颖的眼光带你认识祖国传统医学。

    “瞒天过海”是我国兵法奇书《三十六计》的第一计,原计“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出自唐太宗年间,皇帝御驾东征,大军到达海边后太宗见沧海茫茫,横无涯际,心生畏惧。大将薛仁贵见状,将太宗请进营帐中欣赏歌舞,分散其注意力,自己则瞒着“天子”指挥大军渡海。

    这条计策一方面提醒大家,防备太周全反而容易产生麻痹松懈的情绪,因此,真正的秘密往往隐藏在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另一方面,“阴阳”虽然看似是矛盾的两面,事实上却是相互包容、互为所用的,也就是说,世上并没有完全对立的两种事物。

    瞒天过海,并不是为了欺骗,其核心在于利用人们的思维定势制造假象,失去关注力或警戒心,最终达到目的。在治疗疾病时,有时也不妨巧妙运用一下善意的谎言。比如有的患者对药物有极强的恐惧感、抗拒感,此时可不必重点强调用药,而用一些公开的、患者易于接受的行为吸引其关注,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治疗效果。名医华佗为郡守看病时,发现他需要发泄怒火才能治好,于是,华佗拒绝为他诊治,还留书大骂郡守。郡守果然大发雷霆、吐血数升,等到他打算追杀华佗时,发现自己的病已经好了。再比如,对于一些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疾病,如肠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功能性腹泻,药物止泻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此时不妨把用药放到一边,与患者谈论一些平日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让其忘了自己是来治病的,减轻患者对疾病和症状的关注,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就会忘掉不适感。

    瞒天过海,还有“示之以不过海,实则达到过海目的”之意,即营造达到某一个目的的假象,实则是为了另一个目的之意。这与中医的“反佐药”相似,比如肝火犯胃引起的胁肋疼痛、呕吐吞酸等症状,若只用苦寒的黄连清火,“至阳”的用药未必能达到“至阳”的效果;加入少量辛热疏利的吴茱萸,非但不会助热,还能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又避免了单纯用药泻火太强等副作用,达到阴为阳用、阴阳调和。▲

    作者小传

    张介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武汉市第一医院院长,全国名老中医,全国第三批500名老中医继承工作继承专家,湖北省知名中医, 百拇医药(武汉市第一医院中医部教授 张介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