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内耳疾病 > 耳石症
编号:12485494
警惕耳内小沙粒“兴风作浪” ——认识耳石症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7日 中国医药报
     ——认识耳石症

    都说眼里容不得沙子,但是耳朵里会不会“混进”沙子呢?

    人耳主要有两大功能:接受外界声音并形成听觉;感受身体的运动信息并维持身体平衡。这两大功能分别由听觉系统和前庭系统来实现。

    前庭系统感受器位于人体两侧的内耳,每侧包括3个壶腹嵴、5个球囊斑和1个椭圆囊斑,共5个感受器。壶腹嵴负责感知角加速度,即感受旋转性的运动刺激,例如原地转圈;球囊斑和椭圆囊斑分别负责感知直线方向运动的加速度,例如乘坐电梯时的运动信息。

    耳朵里的“小沙粒”就是耳石,耳石并非是外面的小沙粒“混进”了内耳,而是内耳中固有的结构——耳石,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出现在了错误的位置,导致了眩晕的发生,这种病的学名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

    耳石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眩晕性疾病,约占因眩晕、头晕就诊患者总数的20%~30%。耳石症患者最多见的症状是睡觉时躺下或左右翻身、低头抬头时出现的眩晕等,此病多见于各年龄段的成年人,眩晕发作的时间一般较短,多在1分钟之内。

    耳石症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耳石症和继发性耳石症。原发性耳石症无明确诱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内耳迷路发生老年性改变或退行性改变时;二是中耳乳突发生感染;三是内耳供血不足。继发性耳石症有明确的诱因,常为头部外伤、过大幅度的头部运动等。

    当耳石症患者以角加速度运动时,会出现眩晕发作和明显的眼震。眼震是一种不受主观意识控制的眼球节律性运动,前庭性眼震由交替出现的慢相和快相运动组成。耳石症的眼震特点是:有潜伏期,强度逐渐加强,随后逐渐减弱;水平半规管受累时常为水平型震眼,前、后半规管受累时常为扭转型眼震。眩晕可周期性的加重或缓解,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然而头部的活动可瞬间诱发眩晕症状。

    耳石症的最常用治疗方法是耳石复位,目的是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生理位置。耳石复位前首先要进行检查,判断耳石掉落的位置,根据受累位置不同,复位的方式也不同。诊断复位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患者不宜自行复位,以免出现危险。部分耳石症患者的症状可能会在数周至数月后自行缓解,但是耳石复位治疗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大部分可立即有效。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http://www.100md.com(刘冬鑫 刘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