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瓜菜类 > 白萝卜
编号:12485292
莱菔子与莱菔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0日 中国医药报
莱菔子与莱菔

     图/张妙婷

    莱菔子是临床常用中药。人们对它并不陌生,因为它就是我们常吃的大萝卜的种子!,古人认为,莱菔能制约面食之毒,可以制服大麦。

    莱菔子之名首载宋代《日华子本草》。该书记载:莱菔子“味辛、甘,性平,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

    《日华子本草》记载了莱菔子的附方可以水研服,治风痰。《本草纲目》称:“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发明”项下还进一步阐述了莱菔子的功效,并说明生熟之区别:“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元代医家朱丹溪十分推崇莱菔子,认为它能治痰,形容其有“推墙倒壁”的功力,足见其祛痰效力之大。
, 百拇医药
    莱菔子擅长消食化积,除胀化滞,凡食积气滞造成嗳腐吞酸、脘闷腹胀最为适宜,常与神曲、山楂、陈皮等行气消导药同用,治疗一切食积。若再加白术,则可治食积兼脾虚之证。

    莱菔子味辛能行能散,对痰湿壅肺、气失宣降的咳喘效果尤佳。常单用煎汤或以蜜、糖做丸剂治肺热咳嗽,积年上气咳喘。也可入复方,如配伍紫苏、白芥子等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亦可根据证候伍用陈皮、半夏、茯苓、杏仁、炙甘草等。

    莱菔子还善治“误服补剂”。清代名医陆以淞在《冷庐医话》中记载:苏州某官之母偶患食积,又恰感风邪,身热不思饮食。医生认为她年高体虚,就在发散药中加入人参、白术,结果服后病情反而加重。其内侄颇懂医学,闻讯前来探视。诊脉后认为是因伤食后误用补剂所致,当以峻药下之,就用莱菔子、大黄、槟榔、厚朴之药治疗,三剂药即告痊愈。这就是运用了莱菔子下气除胀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从莱菔子中分离出的一种油,能对抗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的生长,因此可以治疗呼吸系统的各种炎性咳喘。
, 百拇医药
    谈到莱菔子,很自然地就会进一步提到莱菔。莱菔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就是我们作为蔬菜经常吃的白萝卜、红萝卜、青萝卜。其性味、功能基本上与莱菔子相同,可消积宽中,化痰下气,并能解毒。

    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南宋张杲《医说》中记载:相传有一贪吃豆腐者,久之食积中毒。经多方求医治疗无效,患者及家人均十分焦急。一天,来了一个卖豆腐的人,闲谈时无意中说起其妻误将萝卜汤倒入豆腐锅内,致使一锅豆腐未能成形。患者灵机一动,心中大喜,忙唤家人煮萝卜汤服之,不久他的病竟然痊愈,足见萝卜消食积的作用如此之大。

    另据《尔雅翼》载:古时有个婆罗门教的僧人到我国传教,见中国老百姓吃大麦制成的面食,非常惊讶,说:“这种大热之品怎么能吃呢?”后来他见人们以萝卜下饭,才恍然大悟,认为萝卜能解面食大热,于是这种说法一直相传下来。

    又《本草纲目》引《延寿书》记载:有一人叫李师,为躲避追捕藏入石窟。追他的人烧树枝野草想用烟熏死他,就在他几乎被窒息的危急时刻,突然摸到一把萝卜菜叶,赶快嚼汁咽下,立刻清醒过来。李时珍告诫大家,用这种办法可以备急,不能不知道。
, http://www.100md.com
    以上这些故事虽然有些夸大,但确实说明萝卜有很强的消积宽中、解毒的功能。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高度评价萝卜,说它是蔬菜中最好的,但古人对它了解得不深刻、不详细,所以李时珍反问道:难道就因为它太普通就忽视它吗?或许人们没有熟悉它的好处吧!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萝卜的药用价值认识得很肤浅。

    现在,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萝卜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在2003年“非典”肆虐,据报道白萝卜有抗SARs病毒的作用,使之一度身价倍增。

    总之,萝卜不仅是防病治病的良药,更是餐桌上人们喜食的菜蔬之一。, 百拇医药(王滨生)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中华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