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吹起健康风
春水染绿,杏花稍寒,三月马不停蹄。
今年,节约之风再次刮进2014年全国两会。本届两会不再为委员提供“沏茶倒水”服务,文具转为公用。用餐方面,西餐基本退出两会舞台,高档菜改为羊肉泡馍等地方特色菜。全国人大更是提出17项改进会风的措施,包括代表团集体吃自助餐,一律不安排高档菜肴和酒水等。删繁就简,直奔主题,“简字诀”全国两会,劲吹绿色健康之风。
简约两会,不仅省钱,更重健康。一是会议议程及会风上洋溢着健康理念。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控制吸烟协会等8家非政府组织发出倡议:把2014年的两会开成真正的“无烟两会”,推动无烟环境建设。今年会场内外,确实难觅代表委员吞云吐雾。吃喝用度,少了“高大上”,多了小清新。二是两会更关注环保健康议题。譬如雾霾问题,李克强总理称其为“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在3月4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傅莹称,“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可以说是同呼吸、共命运了,雾霾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一些城市标志性的难题。”三是政府工作报告积极为环境生态、卫生健康破题。报告直言,“一些地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中国将“水陆空”三位一体开展污染防治。在全面健康层面,明确提出要“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民生为国之大计,健康乃民生之本。
两会中传递出的健康信号,昭示着一种难得的共识:一方面,说明健康素养、健康能力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公约数。每位代表委员,既能从个体层面关注“人”的健康,亦能从群体层面关注民族的健康、国家的健康。另一方面,说明顶层设计有了健康链条意识,从环保到生态,从医改到食药安全,都与健康息息相关。这些变化,都有迹可循。譬如新医改迄今已近五年,过万亿巨额资金的投入,相关配套政策制度的全面推进,是为了达到中央对医改提出的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和少生病;近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提出了2020年人均食物消费量目标……投入也好、科普也罢,凡此种种,都能看出一张立体的“健康防护网”,正在制度设计的变迁中兑现为现实;而两会上的“健康好声音”,恰恰是有了这些点滴进步后的制度发声、系统发声。
从公共服务来看,健康是一种责任;从人本发展来看,健康是一种刚需。简朴的两会,对健康更为“走心”,也让民众的健康期盼,更可期、更贴心。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百拇医药(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