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疾病百科 > 疾病诊治
编号:12491570
百病妙诀8则:不开刀治好子宫 按着导航做开颅手术 等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21日 生命时报
支气管镜,能干很多活(百病妙诀(2))
解开头痛的密码(百病妙决(3))
把疏松的骨头接上(百病妙诀(4))
把疏松的骨头接上(百病妙诀(4))
帮耳聋患者找回听力(百病妙诀⑤)
双镜联合扫清肿瘤(百病妙诀6)
按着导航做开颅手术(百病妙诀(7))
治肾炎不只激素这一招(百病妙诀(8))
不开刀,治好子宫(百病妙诀(1))

     不开刀,治好子宫(百病妙诀(1))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

    张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妇产科超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主任医师

    子宫是女性特有而宝贵的器官,这个器官有时却会给女性带来无尽的烦恼。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困扰着千千万万的育龄女性,许多患者不得不忍受着大量出血、疼痛甚至不孕等痛苦。如今,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一项新的微创治疗技术——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给她们带来了福音。

    28岁的小雯还没结婚,子宫里却暗藏了一个鸽子蛋大小的肌瘤,每个月都会大量出血,以至于引发了贫血,整个人成天没精打采。考虑到将来结婚生子,小雯对于常规肌瘤剔除术心有芥蒂,服药又疗效不佳,后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来到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就诊。该科张晶教授为小雯做了微波消融术,原本每月作祟的肌瘤消除了,症状消失了,并且让她高兴的是,这项治疗不会影响她将来的生育功能。
, http://www.100md.com
    另一个女孩小芳也是这项技术的受益者。她才24岁,却患子宫腺肌病3年了,每个月经期都痛苦不堪。B超提示子宫异常增大,上面都快顶到胃了。辗转很多家大医院,试了很多方法,效果都不满意,最后还是张晶教授为她实施的微波消融治疗把她从痛苦中解救了出来。

    说到这些成功的病例,张晶教授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这项技术,就是利用微波产生的热能把子宫里的异常团块“烧死”,整个治疗过程通过超声精确导航,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的几率较低。具体方法是:患者在清醒镇静麻醉下,医生将一根不到2毫米粗的微波针从肚皮穿刺,在超声精确指引下进到肌瘤或腺肌病灶里,然后释放微波,将“坏蛋”消灭在原地。治疗后,有的坏死组织可经过阴道排出,不能排出的逐渐液化,不再“兴风作浪”,月经量多、痛经等症状会明显减轻或消失,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患者原本增大的子宫也能明显缩小。

    张晶教授介绍说,这项解放军总医院首创的技术源于2000年,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于2007进入临床,目前已经治疗了大量患者。其优势非常突出:一方面,疗效好,有效率达到99.5%,其中30%的病人症状可完全消失,其余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另一方面,创伤小,不用切除子宫,通常不损伤子宫内膜,对生育功能的影响非常小。据介绍,有的病人最快治疗后6个月就怀上了宝宝。另外,由于治疗创伤小,患者当天就能下地活动,两三天就能出院了。
, 百拇医药
    不过,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这项治疗。张晶教授说,子宫肌瘤3厘米以上并伴有症状,且症状持续2年以上者,子宫腺肌病两年以上且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经药物等保守方法治疗无效者,可以采取此方法治疗。如果患者处于围绝经期或伴有宫颈、子宫内膜等部位的恶性病变,就不适合了。

    张晶教授最后提醒,消融治疗毕竟也是手术,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如麻醉意外、伤及腹部其他脏器等,需要患者知晓。另外,子宫腺肌病患者治疗后会有短时间腹痛、阴道排液等反应;对于多发且团块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分次消融,不能一次性解决。▲ (张 彤)

    

    支气管镜,能干很多活(百病妙诀(2))
, 百拇医药
    疏通支气管,治疗肺气肿、重度哮喘,确诊早期肺癌

    陈良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兼肺癌学组副组长。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与靶向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介入肺脏病学等方面造诣颇深

    两个月前,40岁的魏女士带着痛苦的表情走进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的诊室。她患哮喘多年,虽然一直坚持用药治疗,无奈效果不佳,哮喘频繁发作,每次喘憋得都要背过气去。7天以后,魏女士神采奕奕地走出了医院。这两个月来,哮喘没有再犯,病情得到极大缓解。医生为她实施的治疗是国内第一例“支气管热成形术”,而魏女士也成了国内这项技术的第一位受益者。该科陈良安教授表示,支气管热成形术在欧美也起步不久,除此以外,科室开展的多项呼吸介入诊疗技术均走在国内前列,充分与国际接轨。

    根据中国哮喘联盟2013年的调查统计,我国哮喘的患病率达到了1.2%。大部分哮喘患者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但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生活工作受到极大困扰。哮喘之所以造成呼吸困难,主要因为患者的气道炎症和支气管平滑肌变得异常肥厚,一旦受到过敏原的刺激,就出现小气道黏膜水肿和平滑肌强烈收缩,导致支气管管腔狭窄,病人就喘不过来气了。陈良安和他的团队所做的支气管热成形术,就是通过支气管镜,把细细的导管伸进相应的支气管,然后通过射频,将肥厚的平滑肌部分毁损,这样支气管就恢复通畅了。“这项技术针对的是难治性的中重度哮喘患者,一般选择在哮喘的缓解期进行。它突破了传统治疗只能依靠药物的瓶颈,给哮喘的控制手段增加了一种选择。”陈良安说。
, 百拇医药
    陈良安告诉记者,人的肺脏是由大大小小、一级一级的气管、支气管形成的,就像无数管道,医生将支气管镜深入进去,通过电子屏幕对里面的情况一目了然,然后进行各种遥控操作,就称为“介入”。如今,介入诊疗在呼吸科已经成为新趋势。支气管镜越来越细,最细仅为直径2.8毫米,能伸到更远的部位,成像更清晰,视野更开阔,医生可以完成多种复杂而精细的任务。

    重度肺气肿病人的肺泡严重破坏,破坏程度往往不一,破坏严重的区域挤压相对正常的区域,会导致病人呼吸困难。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服药,但效果不佳,很多病人最后死于呼吸衰竭,医生束手无策。如今,医生将支气管镜深入到肺破坏严重的区域,通过一个单向的活瓣,将气体排出来,就像把气球里的气放跑了,该区域的肺泡就瘪了,相对正常的肺组织就张开了,这项新技术叫做“支气管镜肺减容术”。陈良安说,很多病人来的时候几乎躺在床上动弹不了,做完了这个微创治疗,就能下地满处溜达了,有的甚至恢复了正常工作,效果非常显著。

    近年来,肺癌成了肿瘤第一杀手。针对肺癌,支气管镜介入无论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能大显身手。荧光支气管镜、窄谱支气管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肿瘤组织,做到早期诊断,甚至能发现癌前病变。超声支气管镜能把支气管旁边的组织扫描得一清二楚,在它的引导下,可以准确地进行淋巴结活检。有的肿瘤组织堵住了气管、支气管,病人呼吸变得非常困难,在支气管镜的帮助下,通过放支架、冷冻、氩等离子凝固等多种手段,可将气道重新开通,明显减轻病人的喘憋症状,极大地改善生活质量。
, http://www.100md.com
    陈良安表示,支气管镜介入极大地拓展了呼吸科疾病的诊疗手段,但不等于可替代药物、手术等传统方法,医生须严格把握适应症,合理选择,规范操作,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 彤)

    

    解开头痛的密码(百病妙诀(3))

    头痛,从来不是一个小病——它严重起来,能让男子汉去撞墙;它极其普遍,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它非常复杂,大多数病人找不到明确病因。头痛,尽管还有许多未知数,但医生通过大量研究,正在逐渐解密,并通过规范的诊治,将其遏制。

    头痛到底有多普遍?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于生元教授告诉记者,2008~2010年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不算上感冒、饮酒等原因引起的头痛,我国头痛的总患病率达到28.5%;任何一天里,经历过头痛的人有4.8%;每时每刻,100个人中就有一人正在遭受头痛的折磨。
, 百拇医药
    头痛分为两大类,一类能找到明确病因,包括颅内肿瘤、出血,脑膜炎,高血压等器质性病变;另一类是找不到明确病因的,又叫做“原发性头痛”,这类患者是绝大多数,占到83.5%。于生元说,要想治疗头痛,第一步就是要筛选出源自器质性病变的头痛,从“源头”治疗;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再对原发性头痛进行分类,然后各个击破。

    原发性头痛有3种。第一种为偏头痛,在人群中的年患病率为9.3%,女性居多,为男性两倍。其头痛的特点包括:偏侧,搏动性,中重度,活动后加重,常常伴有恶心呕吐、怕光怕声等,一般符合其中两项即可诊断。第二种为紧张型头痛,一年中有10.8%的人群受此折磨,其疼痛的特点是:双侧,非搏动性,活动后不加重,程度一般为轻、中度,病人往往有箍帽子般的胀痛,伴有头部肌肉痉挛,不伴有恶心呕吐。第三种叫做“丛集性头痛”,顾名思义,病人的头痛在一段时间内非常频繁,并且程度剧烈,常伴有单侧流泪、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这是一类最严重的头痛,男性居多,有的患者因为难以忍受甚至选择了轻生。
, http://www.100md.com
    在明确头痛的诊断分型之后,医生才能有的放矢地给予相应的治疗。经过对上万个临床病例的研究和总结,于生元和他的团队已经找到了“分而治之”的办法。目前认为,偏头痛与三叉神经血管反射有关,其治疗原则为:发作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曲坦类药物;不发作时,可使用钙拮抗剂(氟桂利嗪)、抗癫痫药、β-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等进行预防。紧张型头痛,目前研究认为与中枢神经对痛觉过敏有关,治疗上,如果是轻度头痛,使用一般的止痛药,伴有肌肉痉挛的患者可用肌肉松弛剂,另外可用抗抑郁药。于生元解释说,头痛病人并非伴有抑郁的情况下才使用抗抑郁药,因为该药本身对于痛觉的传递就有阻断作用。对于丛集性头痛,目前认为病因与下丘脑的生物钟有关,其治疗需要激素、异搏定等药物。

    于生元表示,诊断的准确度有赖于病人对病史的详细描述,认真问诊往往比化验检查更有价值,“头痛的病人平时一定要记个疼痛日记,这样才能帮助医生尽快给头痛定性,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养成4个习惯
, 百拇医药
    每个头痛患者都有自己的发作规律,因此平时须注意观察、总结,最好记个日记,既有助于医生的诊断,也能找到自身的规律和诱发因素,在生活中加以规避。于生元教授说,除了记日记,病人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少低头,多做需要仰头的运动。建议多参加羽毛球、游泳、放风筝等活动,有助于预防头痛。

    进行心理调节,改善睡眠。研究表明,睡眠差、情绪紧张等都会诱发头痛。

    少喝咖啡、可乐。这些饮料含有咖啡因,少量咖啡因能止痛,但大量摄入反而会诱发头痛。▲

    六成病人在滥用药

    头痛袭来,病人往往持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死扛着不用药,唯恐止痛药伤害身体;另一种则是滥用止痛药。于生元告诉记者,一个月中累计使用止痛药超过10天即为滥用,这种情况在慢性头痛患者中非常普遍,占到60%。有的病人到门诊看病的时候,竟当着医生的面抓起大把大把的药往嘴里送。
, http://www.100md.com
    患者自行使用的止痛药,一般是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等,这类药多为非处方药,病人可以从药店买到。专家强调,这类药除了有消化道损伤、肾损害等不良反应以外,还是头痛的另一大原因。也就是说,用止痛药不当,反而引起头痛,而且还相当普遍。

    于生元说,在每个月头痛超过15天的慢性头痛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先戒药。这些患者长期大量服药,对止痛药产生了依赖,停用后会产生戒断症状,对此医生会提供帮助。等熬过这一段,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头痛才有可能得到控制。▲

    8种情况要警惕

    在头痛患者中,八成以上是找不到确切病因的原发性头痛,少数则源于器质性病变。于生元教授说,那些会引起头痛的器质性病变往往是较严重的疾病,因此头痛病人需要首先排除这类情况,一旦发现,及早治疗。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提高警惕。
, 百拇医药
    1.刚刚发生的头痛。与长期慢性头痛相比,突然出现头痛更要警惕。

    2.老年人头痛

    3.逐渐加重的头痛

    4.伴随偏瘫、失语,要警惕急性脑血管病。

    5.有发热、皮疹,警惕脑部感染。

    6.伴随脖子发硬、喷射性呕吐,提示有颅压增高。

    7.躺着不痛,但站起身来头痛,往往是颅压过低的表现。

    8.头痛患者本身就有基础病,如免疫性疾病等。▲

    于生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国际头痛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亚太头痛学会秘书长,在头痛、脑血管病的诊疗等领域造诣颇深 (张 彤)
, http://www.100md.com
    

    把疏松的骨头接上(百病妙诀(4))

    髓内钉针对亚洲人 切口小术后早下地

    唐佩福,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院院长

    张立海,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院副院长,创伤病区主任

    88岁的河北王老太,一天晚上起夜时不慎摔倒,在当地一家三甲医院被诊断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属于最为严重的一类骨折。同时老人整体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不仅是高龄患者,而且全身骨质疏松情况严重,还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这可难住了当地医生,如果按常规方案植入髓内钉治疗,就像在一块松软的土地上打木桩,不可能扎实牢靠,恢复起来也有困难。
, 百拇医药
    在医生的建议下,王老太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解放军总医院,找到了该院骨科医院院长唐佩福教授。经过综合评估,唐佩福利用自己首创的“独家绝招”,为王老太顺利实施了微创手术,通过最小的手术损伤,达到了最满意的复位和固定程度。术后,王老太严格遵守唐佩福制订的康复计划进行训练。术后半年内,王老太就能下地行走了。

    让王老太能够体验晚年幸福的“独家绝招”,就是唐佩福和他的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侧支撑髓内钉。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高龄甚至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逐渐增多。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60万髋部骨折患者。预计到2050年,髋部骨折发病率将增加到每年450万~630万,并且其中一半为亚洲人。

    髋部骨折如果伴随骨质疏松,更加难以处理。“最多的时候,我们病房里36张床中有22名是70岁以上的患者。他们骨质疏松较重,合并各种内科疾病,治疗很棘手。”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院副院长、创伤病区主任张立海教授告诉记者。骨质疏松降低了骨强度,增加了骨折危险性。据国际骨质疏松协会统计,全球每年有近900万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有1/3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男性有1/5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张立海指出:“骨质疏松又被称为‘静悄悄的杀手’,患者开始往往感觉不到,也很难重视,可一旦发生骨折,后果很严重,且不可逆。”
, 百拇医药
    张立海介绍说,髋部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最严重的一种。相关权威文献报道,髋部骨折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骨折后1个月内死亡率10%~13.3%,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2%~29%。而存活者中,仅50%~60%的患者能够恢复伤前行走水平,20%的患者终身丧失活动能力。所以,老年人的髋部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点。

    “处理这类骨折,最早是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钢板。尽管DHS可以将骨头很完美地复位,但手术创伤太大,需要切一个很大的口子。这导致老人不敢早下地,不得不长期卧床,容易诱发血栓,造成心脑血管损伤等致死性并发症。我们统计的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死亡率约为6%,甚至高于恶性肿瘤。”张立海说,“随着技术进步,我们这十几年来发展出一系列微创技术。比如伽马钉,克服了手术切口大的问题。然而,这项技术又不能把伤骨的内外侧都复位得很完美,因此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下降。”

    面对这一现状,唐佩福针对亚洲人骨骼类型设计出内侧支撑髓内钉,对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有独特治疗优势。尤其对骨质疏松的老人,能提供额外的支撑角度,从而弥补了骨折患者自身骨强度不足的缺陷。新型内稳定髓内钉已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和批准,在国内几所大型综合医院得到了推广应用。“这项技术主要是在伤骨内侧加了一个固定,达到了面的固定,让患者可以早下地,避免了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张立海说。▲ (张 杰)
, 百拇医药
    

    帮耳聋患者找回听力(百病妙诀⑤)

    听耳机泡夜店损伤神经 早筛查植耳蜗寻求康复

    杨仕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聋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声损伤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

    动听的音乐、悦耳的鸟鸣、温柔的话语声……这些对于健全人来说稀松平常,但对于听力障碍患者来说却是一种奢望。遗憾的是,我国耳聋患者人群庞大,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仕明教授告诉记者,根据2006年的统计,我国听力障碍患者已达2780万人,由于每年有约3万耳聋新生儿出生,再加上老年性耳聋的不断增加,目前全国听力障碍病人应该不低于3000万。如何帮这些患者重新找回听力,并且防止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列,是巨大的挑战。
, 百拇医药
    “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两大类。”杨仕明教授说,前者多源于炎症、外伤、先天畸形、肿瘤等原因,后者的病因则包括药物、老龄化、噪声、遗传、严重感染等。虽然在数量上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各占一半,但重度耳聋患者大多数是后者,占到七八成之多。传导性耳聋可通过传统的手术方式治疗,而神经性耳聋,由于伤害到了耳内不可再生的感音细胞——毛细胞,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对于神经性耳聋这个世界性难题,杨仕明教授和他的团队多年来倾注了大量心血进行研究。

    杨仕明教授告诉记者,要想遏制住神经性耳聋患病率不断上升的势头,最重要的措施是平时加以预防,其次是早发现、早干预,要增强保护、防护、康复三种意识。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也增加了耳病的风险。杨仕明说,很多青少年成天耳朵里塞着耳机,在嘈杂的环境中放大音量听音乐,有的则喜欢泡夜店,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听神经会大大受伤,造成神经性耳聋。由于听力是逐渐丧失的,人们往往会忽略,等到发现时,已经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 百拇医药
    目前发现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药物会损伤听力,并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有基因突变者很小的剂量就会造成耳聋。因此,这类药能不用尽量不用,如果必须使用,可以通过基因筛查来规避风险。神经性耳聋有一部分属于遗传性疾病,这类基因的携带者可通过婚前、产前的专科咨询来避免新生儿耳聋的发生。新生儿的家长则要注意检查孩子的听力,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植入人工耳蜗,能让孩子像健康人一样成长。随着年龄增长,听神经老化,会造成老年性耳聋,这种情况虽难以避免,但如果早监测、早发现,尽早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可以让老年人度过一个听力无障碍的晚年。

    杨仕明教授强调,有一类特殊的神经性耳聋近年来非常多见,叫做“突发性耳聋”。病人会突然发生耳聋,多见于生活节奏快、身体劳累、心理压力大的现代都市人,其病因主要是耳内血液供应突然中断,造成听神经缺血缺氧,功能丧失。这种病人如果能及早就医,采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抗血栓、消炎等措施,能逆转病情,恢复听力。倘若就医不及时,听力有可能造成永久损伤。

, 百拇医药     最后,杨仕明教授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从事干细胞和分子治疗神经性耳聋的研究,就是让干细胞定向分化成人体耳蜗内的毛细胞,从根本上逆转神经性耳聋。目前该课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望在3~5年获得突破,进入临床,让广大耳聋患者告别寂静,回归“有声有色”的世界。▲ (张 彤)

    

    双镜联合扫清肿瘤(百病妙诀6)

    胃镜和腹腔镜合用,能一次手术解决多个消化道问题

    李闻,主任医师、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副主任,首任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消化科主任,现任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内镜学组组长
, 百拇医药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可是如果没有良好的消化功能,眼前摆着再多的山珍海味也是白搭。如今,罹患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极为庞大,上到食道,下到结肠,还有胃、十二指肠、胆道、胰腺等器官的疾病让很多人苦不堪言。面对如此现状,医生研究出了越来越多的办法,除了服药和手术手段以外,还用微创的方法来解决很多复杂的消化道问题。

    前不久,70岁的陈大妈来到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她的胃壁上长了一个3厘米大的间质瘤。如果把胃比作一间房子,胃壁是砖砌的墙,间质瘤就是长在砖里的异物,属于潜在恶性肿瘤,将来有可能癌变,对付它的手段就是切除。由于陈大妈这个肿瘤长在食管和胃交界的地方,属于腹腔镜操作的“死角”,并且体积较大,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李闻教授和他的团队经过研究,决定采用胃镜-腹腔镜双镜联合的手段,即先通过灵活的胃镜将肿瘤切除,再用腹腔镜将切除后留下的直径3厘米的“窟窿”缝合。李闻教授介绍说,胃镜属于软式镜,它细长、柔软、可弯曲,还带有光源和“眼睛”,既能诊断,也有切割、抓取等功能,虽然行动无死角,但力度较差;腹腔镜的特点是硬且直,虽然灵活性稍差,但操作的力度大。将胃镜和腹腔镜结合起来,一上一下,一软一硬,二者优势互补,内科与外科大夫紧密配合,就能完成很多以往很困难的手术,并且对病人的创伤小,容易恢复。
, 百拇医药
    据介绍,李闻教授主导的双镜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技术已经应用在食道、胃、十二指肠、结肠等器官,特别是针对早期肿瘤,不但治疗效果很好,效率也提高了。例如结肠癌伴有肠梗阻的手术,传统的方式需要做两次,第一次先在肚皮上造瘘来解决肠梗阻,第二次手术切除肿瘤。如果用肠镜和腹腔镜联合操作,只需要一次手术就解决了,病人不需要受两回罪,更无需带着恶臭的粪瘘。除了切除病灶,给堵塞的胆管或肠管放支架,以疏通梗阻,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这项技术也游刃有余。

    除了治疗肿瘤,针对胆道结石、胆道良性狭窄、胰腺炎等良性疾病,双镜联合也大有用武之地。胆道结石是发病率很高的疾病,如今采用双镜联合、内镜取石的手段,能将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对于坏死性胰腺炎,以往只有内科治疗和开刀引流的手段,有了双镜联合,可通过内镜在胃造瘘,进行清洗和引流,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现在的女性胆囊切除术,完全可以不从腹部开口,将内镜从阴道进入腹腔,腹腔镜抓钳负责暴露视野,内镜负责剥离和切除胆囊,最后将切下的胆囊从阴道取出,体表可以没有任何创口和瘢痕。李闻教授告诉记者,如果说以前的消化道手术是从外面先拆了房子,再调整里面的结构,那么现在的双镜联合就是直接进入房子里面进行装修,大大减低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创伤,并且疗效显著。
, 百拇医药
    最后,李闻教授强调,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手段,要想获得最佳的效果,都应在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进行。因此,他呼吁全社会一定要重视肿瘤的筛查,45岁要做第一次肠镜,50岁再做一次,如果没问题就10年后再查;胃镜检查开始的要更早一些,应更频繁;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筛查应更加积极。▲ (张 彤)

    

    按着导航做开颅手术(百病妙诀(7))

    准确定位病灶,避免伤及无辜,保护大脑功能

    余新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解放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专家
, http://www.100md.com
    人体中最精密乃至神秘的器官,非大脑莫属。在这个柔软的半球形器官里,有2千亿个脑细胞,可储存1千亿条信息,它藐视任何高级的计算机,同时也是人类心理、情感的源泉,方寸之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因为如此,一听到医生建议做开颅手术,很多人心里就开始打鼓,“本来症状不重,会不会做完手术说不了话,走不了路了?”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余新光教授表示,患者的这种疑虑可以理解,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的颅脑手术可以在“导航”的帮助下进行,比以往更加精准、安全。

    余新光教授告诉记者,脑组织就像个茂密的森林,密布着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和血管;在大脑皮层还分布着复杂的功能区,例如顶叶有负责计算、阅读的部位,颞叶某个区域是语言表达的中枢,一旦损伤,人的相应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可见,如果进行颅脑手术,医生需要面临两个艰巨的任务:一是要把病变准确、彻底地切除,二是要避免伤及无辜,即避开周围正常的神经纤维、血管和功能区。余新光教授说,目前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将一项新的技术——“多模态导航”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推广应用,来更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 百拇医药
    做颅脑手术前,常规脑部CT或磁共振是必需的检查,但这还不够。余新光教授介绍说,多模态导航技术包含一系列的影像学检查,将这些检查的结果通过计算机叠加,由此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影像,可以让医生清楚地看到病变区域有哪些重要的神经、血管和功能区,并且明确病变与它们的关系,例如是包裹着,还是紧挨着,就好像制作了一个立体的导航地图,司机能看到目的地周围有哪些建筑、道路,以便准确到达。以脑肿瘤手术为例,在术前,医生会给病人做头颅的血管磁共振(MRA),以搞清肿瘤周围血管的分布;还要做传导束磁共振(DTI),目的是标记神经纤维的走向;在常规磁共振检查中,医生通过和病人的互动,比如让病人活动手脚、说话,来进行大脑功能区的定位;磁共振波谱(MRS)可以帮助医生分析病变部位的化学成分,由此判断哪是恶性组织,哪是正常组织。另外,在手术中通过对脑组织进行电刺激,可以进一步明确功能区的定位,并保证将病变彻底切除;手术结束前,再做一遍磁共振来核查结果,以保证没有疏漏。余新光教授说,一个合格的神经外科大夫就好比一个有经验的老司机,再有了这个“导航地图”来保驾护航,就能如虎添翼了。
, http://www.100md.com
    最后,余新光教授表示,对于大脑,人们目前已经不满足于对基本功能的保护,比如运动能力、视觉、嗅觉等,而是更加关注大脑的高级功能,如认知、情感、执行力等,这便对神经外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模态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则让这个目标更近了一步。”余新光说。▲ (张 彤)

    

    治肾炎不只激素这一招(百病妙诀(8))

    通过中西医结合,能把患者部分肾细胞挽救回来

    魏日胞,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肾脏病专业临床科研29年,现任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副主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解放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周二下午,周五上午出诊。
, http://www.100md.com
    在百姓眼中,肾病常和“绝望”挂钩:作为中国患病率10%左右的常见病,肾病似乎总是悄然降临,年纪轻轻就要透析的现实击垮无数家庭;即使发现早,很多人对治疗也一头雾水,觉得没什么特效药,急病乱投医的结果往往让人大失所望。这种混乱局面正在被改写,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在解决中国人最常见的慢性肾病方面成效明显。

    2013年初春的一天,黑龙江患者张女士一脸愁容走进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她才33岁。病人3个月前出现浮肿、血压高,尿检查发现有蛋白尿、血尿,在当地住院时肾功能已经受损,血肌酐正常值本应低于110微摩尔/升,她则超过300微摩尔/升。经肾穿刺活检,医生诊断她患了IgA肾病,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几个月后,病情没有缓解,血肌酐还上升到了320微摩尔/升。当地医生说只能做透析了。眼看一家人的生活就要被毁,张女士抱着些许希望找到了301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教授魏日胞告诉记者,在老百姓俗称的“肾炎”中,IgA肾病比例最高,它是中国人最常见的肾病类型,也是导致中国人患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首要病因。这种病好发于中青年,目前病因还不是很清楚,且早期没有症状,一经发现就很严重,有的直接就需要透析了。这种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例如有的病人以蛋白尿、血尿为主,有的人则突出表现为肾衰竭/高血压,其治疗方案连医学界也不统一,很多医生除了用激素就没招了,比如这位张女士,满月脸、痤疮都是激素的副作用表现。一旦激素无效就开始透析,肾脏功能便再也没有逆转的可能了。
, http://www.100md.com
    认真研究了该患者的肾穿刺报告和病情,魏日胞教授认为,患者肾脏有一部分是急性病变,用激素是可以的,但60%呈慢性化表现,需要尽早抗硬化治疗。另外,患者有蛋白尿,可以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类药(ARB/ACEI);病人有明显的咽干咽痛、腰酸、潮热等阴虚火旺表现,可以用相应的中成药调理,比如301肾内科自行研制的“肾华片”等。按照魏日胞教授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私人定制”套餐,配合心理疏导和饮食管理,不到4个月,患者的尿蛋白明显降低,血肌酐降到了150微摩尔/升,激素量也减下来了。一年半后,病人所有指标全部正常,目前仅用3种中西药物维持治疗,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魏日胞教授表示,由于病人情况千差万别,治疗方案绝不能一刀切,所谓“中西医结合”也不等于西药和中药的简单叠加,而是根据病情进行种类、剂量上的优化和调整。例如,另一个患者王先生就诊时血肌酐不及张女士高,但他的肾活检病理结果显示硬化严重,魏日胞教授于是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方案:在食用优质蛋白的前提下,小剂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适当剂量的ARB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再加上对证的中成药调理。经过15个月的治疗,实现了临床治愈,王先生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的宗旨,魏日胞教授说,即使患者有一部分肾脏细胞丧失了功能,但我们努力把剩下那部分细胞挽救过来,让它们继续发挥作用,这样病人的肾功能就可能恢复了。“医生手里掌握着治疗肾脏病的中西药多种‘武器’,关键是懂得如何将其合理应用在每位患者以及不同阶段中,才能让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 (张 彤)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