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发事件 我们该如何消除心理上的阴霾
□ 作者 雨木
进入3月以来,昆明发生暴恐事件、长沙发生街头砍杀市民事件以及马航飞机失联,这几起灾难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悲伤、有愤怒、有痛心、有不安……几乎每个人的心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心理学专家指出,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不同的人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心理素质较好者,也会感到紧张害怕,但大脑清醒,肌肉有力,反应敏捷,行动有力,往往能规避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灾害。
进入3月以来,昆明发生暴恐事件、长沙发生街头砍杀市民事件以及马航飞机失联,这几起灾难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种媒体争相传递相关信息,各种声音都在表达对事件的情绪:有悲伤、有愤怒、有痛心、有不安……几乎每个人的心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有人甚至因此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近日,成都、广州接连发生几起集体逃跑狂奔事件,都是因为听到有人喊“有人砍人了”,所幸的是很快被制止,才没引起更大的骚乱和伤害,而警方也已经将谎言的传播者处理归案。
心理学专家指出,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当灾难性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如地震、空难、恐怖袭击,人们就会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下,这时内心的平衡被破坏了,会出现心理紊乱,比如焦虑、紧张、恐惧、压抑、痛苦等一些负面情绪,这种失调状态在心理学上叫做心理危机。
五招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心理危机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心理危机呢?专家指出:
1.减少或避免看引起强烈情绪反应的画面。观看带有暴力、血腥成分的现场图片会快速唤醒强烈的负性情绪,包括恐惧、不安、焦虑、悲伤等;这种低落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你的生活状态。所以请不要在相关图片上停留太久。如果你家里有小朋友,尽量不让他们看这些画面,因为这些视觉冲击对小朋友的伤害可能更大。
2.减少对恐怖事件的间接接触。即使你并不在现场,但长期间接地接触这些突发负性事件也会对你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减少刷微信、微博中相关内容的频率。如果你有朋友有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史,尤其需要提醒他(或她)注意这一点。
3.正常完成你手头上的事情。由于媒体的传播,我们难免会陷入集体的情绪中。集中注意力在你手头上需要完成的事情,会让你缓解消极的情绪。
4.不要放大对别人的刻板印象。针对普通公众的暴力行为是个别人的行为,施暴者的群体属性,很容易被放大为对一个群体的刻板印象。一些对群体属性的描述很容易让人对整个群体产生偏见。
5.思考作为个人,应该如何行动。灾难事件发生后,你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行动。比如留意官方公布的一些需要求助的信息,适当协助。但不要抱着猎奇的心态到事件现场或探访受害者,如果关心不适当,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
专家强调,在搞清真相之前,不传谣,不在不实信息上再添油加醋,这就是“流言止于智者”中的智者,能做到这一点,必须让自己感同身受,而不是冷血的旁观者。
当事人面对突发事件如何自我调适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意外突发事件,无处不在的意外在周围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而当这些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人的心理必然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比如否认、自责、愤怒、过度悲伤等,而这些反应的激烈程度会因人而异。当事人及亲友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心态,都会对未来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1.承认现实。不幸已经发生,所有的创伤已经形成,既然已经无法挽回,就该宽慰自己、承认现实,其结果会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好得多。
2.及时交流。受害者应多和亲友、同事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多与那些关心你的人待在一起,他们能为你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3.转换视角。有时候,同一现实或情境,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能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在审视、思考、评价某一客观现实情境时,学会转换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淡化消极情绪。
4.适度宣泄。当一个人受到创伤时,用意志力量压抑情绪,谈笑自若,这样只能缓解表面紧张,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善于心理自救者总是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苦痛,如对自己的至亲好友诉说心中的委屈和痛苦;或者诉诸文字,让心中的苦水流泻出来;或是干脆在适当场合,大哭一场,大叫一番,这也是陷入极度心理困境的最佳自救策略。
5.升华痛苦。创伤和挫折常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如果一味地憋气愁闷,颓唐绝望,其实是用已发生的不幸在心理上惩罚自己。善于心理自救者,能学会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努力化创伤为动力,将不良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投入到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事情中去,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时,也消除了压抑和焦虑情绪,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防护能力
心理学专家指出,保持良好心态,往往能规避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灾害。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不同的人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心理素质较好者,也会感到紧张害怕,但大脑清醒,肌肉有力,反应敏捷,行动有力;心理素质不好者,如平素胆小怕事者,见灾难临头会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不知赶快逃离,最终遭至危险。尽管每一个人面对恐慌、灾难、死亡等危险,都会感到担心、害怕,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害怕不是办法,担心无济于事,要防患于未然,提高自身心理防护能力,以应对突发的灾害事件。
1.树立灾害应急意识。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灾害面前,只要有准备,绝大多数灾害事故的损伤是可以降低的。人人树立灾害应急意识,是可提防灾害发生的。一旦灾害来临时,我们就会做到心理稳定、快速进入应急状态,将平时学到的应急知识发挥出来,降低灾害损失。
2.要有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有些情况还需要一些应急物资和储备,学习积累一些应急防护知识和防护技能。平时积累防灾知识,对灾害时的心理稳定有重要作用。例如有毒气体传播与风向有关,上风方向相对安全,我们就要注意本地的风向变化。有的知识还要随着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学习,例如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护知识等。
3.从正规渠道获得信息。在现代生活中,信息的来源很多,特别是在自然灾害、战争灾害来临时,可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可能有虚假、失真和欺骗性信息。在灾害面前要能辨别真伪信息,才能不被误导。实践表明:一个地震谣言对社会的影响不亚于一次中等强度地震的影响。传闻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时甚至超过灾害本身。
4.磨炼意志,锻炼提高心理素质。可能大家听到过这样的报道:有人在灾害被困无援的情况下,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生欲望等到救援、获得生存。求生信心和勇气来源于对生活的信赖。这种心理素质需要靠平时养成,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进行一些锻炼。如通过长跑磨炼人的意志和耐力。通过练习模拟火场逃生,减小或消除对大火的恐惧。通过参加以生存训练为内容的集体活动,体验如何克服困难的过程,总结经验,磨炼自己,锻炼提高心理素质。(雨木)
进入3月以来,昆明发生暴恐事件、长沙发生街头砍杀市民事件以及马航飞机失联,这几起灾难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悲伤、有愤怒、有痛心、有不安……几乎每个人的心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心理学专家指出,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不同的人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心理素质较好者,也会感到紧张害怕,但大脑清醒,肌肉有力,反应敏捷,行动有力,往往能规避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灾害。
进入3月以来,昆明发生暴恐事件、长沙发生街头砍杀市民事件以及马航飞机失联,这几起灾难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种媒体争相传递相关信息,各种声音都在表达对事件的情绪:有悲伤、有愤怒、有痛心、有不安……几乎每个人的心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有人甚至因此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近日,成都、广州接连发生几起集体逃跑狂奔事件,都是因为听到有人喊“有人砍人了”,所幸的是很快被制止,才没引起更大的骚乱和伤害,而警方也已经将谎言的传播者处理归案。
心理学专家指出,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当灾难性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如地震、空难、恐怖袭击,人们就会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下,这时内心的平衡被破坏了,会出现心理紊乱,比如焦虑、紧张、恐惧、压抑、痛苦等一些负面情绪,这种失调状态在心理学上叫做心理危机。
五招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心理危机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心理危机呢?专家指出:
1.减少或避免看引起强烈情绪反应的画面。观看带有暴力、血腥成分的现场图片会快速唤醒强烈的负性情绪,包括恐惧、不安、焦虑、悲伤等;这种低落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你的生活状态。所以请不要在相关图片上停留太久。如果你家里有小朋友,尽量不让他们看这些画面,因为这些视觉冲击对小朋友的伤害可能更大。
2.减少对恐怖事件的间接接触。即使你并不在现场,但长期间接地接触这些突发负性事件也会对你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减少刷微信、微博中相关内容的频率。如果你有朋友有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史,尤其需要提醒他(或她)注意这一点。
3.正常完成你手头上的事情。由于媒体的传播,我们难免会陷入集体的情绪中。集中注意力在你手头上需要完成的事情,会让你缓解消极的情绪。
4.不要放大对别人的刻板印象。针对普通公众的暴力行为是个别人的行为,施暴者的群体属性,很容易被放大为对一个群体的刻板印象。一些对群体属性的描述很容易让人对整个群体产生偏见。
5.思考作为个人,应该如何行动。灾难事件发生后,你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行动。比如留意官方公布的一些需要求助的信息,适当协助。但不要抱着猎奇的心态到事件现场或探访受害者,如果关心不适当,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
专家强调,在搞清真相之前,不传谣,不在不实信息上再添油加醋,这就是“流言止于智者”中的智者,能做到这一点,必须让自己感同身受,而不是冷血的旁观者。
当事人面对突发事件如何自我调适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意外突发事件,无处不在的意外在周围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而当这些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人的心理必然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比如否认、自责、愤怒、过度悲伤等,而这些反应的激烈程度会因人而异。当事人及亲友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心态,都会对未来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1.承认现实。不幸已经发生,所有的创伤已经形成,既然已经无法挽回,就该宽慰自己、承认现实,其结果会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好得多。
2.及时交流。受害者应多和亲友、同事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多与那些关心你的人待在一起,他们能为你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3.转换视角。有时候,同一现实或情境,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能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在审视、思考、评价某一客观现实情境时,学会转换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淡化消极情绪。
4.适度宣泄。当一个人受到创伤时,用意志力量压抑情绪,谈笑自若,这样只能缓解表面紧张,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善于心理自救者总是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苦痛,如对自己的至亲好友诉说心中的委屈和痛苦;或者诉诸文字,让心中的苦水流泻出来;或是干脆在适当场合,大哭一场,大叫一番,这也是陷入极度心理困境的最佳自救策略。
5.升华痛苦。创伤和挫折常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如果一味地憋气愁闷,颓唐绝望,其实是用已发生的不幸在心理上惩罚自己。善于心理自救者,能学会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努力化创伤为动力,将不良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投入到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事情中去,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时,也消除了压抑和焦虑情绪,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防护能力
心理学专家指出,保持良好心态,往往能规避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灾害。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不同的人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心理素质较好者,也会感到紧张害怕,但大脑清醒,肌肉有力,反应敏捷,行动有力;心理素质不好者,如平素胆小怕事者,见灾难临头会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不知赶快逃离,最终遭至危险。尽管每一个人面对恐慌、灾难、死亡等危险,都会感到担心、害怕,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害怕不是办法,担心无济于事,要防患于未然,提高自身心理防护能力,以应对突发的灾害事件。
1.树立灾害应急意识。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灾害面前,只要有准备,绝大多数灾害事故的损伤是可以降低的。人人树立灾害应急意识,是可提防灾害发生的。一旦灾害来临时,我们就会做到心理稳定、快速进入应急状态,将平时学到的应急知识发挥出来,降低灾害损失。
2.要有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有些情况还需要一些应急物资和储备,学习积累一些应急防护知识和防护技能。平时积累防灾知识,对灾害时的心理稳定有重要作用。例如有毒气体传播与风向有关,上风方向相对安全,我们就要注意本地的风向变化。有的知识还要随着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学习,例如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护知识等。
3.从正规渠道获得信息。在现代生活中,信息的来源很多,特别是在自然灾害、战争灾害来临时,可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可能有虚假、失真和欺骗性信息。在灾害面前要能辨别真伪信息,才能不被误导。实践表明:一个地震谣言对社会的影响不亚于一次中等强度地震的影响。传闻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时甚至超过灾害本身。
4.磨炼意志,锻炼提高心理素质。可能大家听到过这样的报道:有人在灾害被困无援的情况下,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生欲望等到救援、获得生存。求生信心和勇气来源于对生活的信赖。这种心理素质需要靠平时养成,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进行一些锻炼。如通过长跑磨炼人的意志和耐力。通过练习模拟火场逃生,减小或消除对大火的恐惧。通过参加以生存训练为内容的集体活动,体验如何克服困难的过程,总结经验,磨炼自己,锻炼提高心理素质。(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