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春笋
语见宋·张耒《食笋》诗:“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是指春天下雨后发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眼下,正值春笋冒芽时节。竹笋,是竹的幼芽,也称为笋、竹笋、冬笋、春笋、虫笋、毛笋、竹芽、竹胎、鞭笋。我国长江以南各地普遍栽培。根据出土和采集的季节,可分为春笋、冬笋和鞭笋。3月底至4月初出土的称春笋;秋末冬初挖掘而出的称冬笋;夏季冒出地面的嫩端为鞭笋。按品种划分,有甜竹笋和苦竹笋。苦竹笋专为药用。春笋和冬笋鲜、嫩、肥、脆,食味甚佳,古人有俗语诗云:“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日日且食笋炒肉。”笋,是八珍之食,我国周代就以笋为珍味。《诗经》中就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诗句,可见,中国食用和栽培竹笋的历史至少有2500年到3000年。
竹笋在中国虽自古被当做“菜中珍品”,然而过去有不少人认为,竹笋味道虽然鲜美,但是没有什么营养,有的甚至认为“吃一餐笋要刮三天油”。此言差矣!竹笋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每500克含蛋白质20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19.5克、钙306毫克、磷280毫克、铁2.6毫克、胡萝卜素0.16毫克、硫胺素0.16毫克、核黄素0.16毫克、尼克酸12毫克、抗坏血酸5毫克、维生素E0.45毫克。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竹笋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为优良的保健蔬菜。竹笋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糟、酱、拌、炝、炒、熘、烧、焖、煸等,也可以做需用材料和制馅,更可以加工成鲜笋、干笋制品,是名贵的“素斋”佳品之一。
, 百拇医药
甜竹笋不但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名医别录》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本草纲目拾遗》说它“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尤独善于清化热痰。”中医认为,竹笋味甘、性寒,无毒。药用能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具体说来,竹笋的功效有:
1.开胃健脾。竹笋含有一种白色的含氮物质,构成了竹笋独有的清香,具有开胃、促进消化、增强食欲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胀、消化不良、胃口不好等病症。
2.宽胸利膈、通肠排便。竹笋甘寒通利,其所含有的植物纤维可以增加肠道水分的储留量,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肠内压力,减少粪便黏度,使粪便变软利排出,用于治疗便秘。
3.预防癌症。对肠癌、消化道癌肿及乳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开膈消痰化瘀滞。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减少与高血脂有关疾病的发病率;养生学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竹笋有一定关系。
5.增强机体免疫力。竹笋中植物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很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6.竹笋具有低糖、低脂的特点,富含植物纤维,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可降低体内多余脂肪,它的高含量纤维素在肠内可以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
苦竹笋味苦、甘,性寒。主治失眠,去面目及舌上热黄,消渴,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充沛,抗衰老,解酒毒,除热气,使人健康。理心烦闷,益气力,利尿,下气化痰。理风热脚气,治出汗后伤风失音。将干的苦竹笋烧研后加盐,可擦牙疳。, 百拇医药(杜昌宏)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瓜菜类 > 竹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