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更多...
编号:12490245
警惕身边的投资陷阱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28日 生命时报
     当抢购黄金的“中国大妈”成为年度热词时,老年人的投资热情得以充分释放与彰显。事实上,曾有理财报告显示,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关注理财信息,不同年龄段中,55岁以上人群热情最高。但是,老年人投资理财背后的隐忧也渐趋凸显,如何规避陷阱成为稳健投资的一道坎儿。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方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有不少法院公文及公开数据显示,老年人已成为此类案件的高危被害人群。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等原因,老年人对犯罪的辨认和预防能力比较低,同时“推销者”往往善于使用攻心战术,比如,一些“推销者”嘴很甜,“叔叔”、“阿姨”把老人哄得团团转,还时不时给老人一些“小便宜”,让人们对他们产生亲切感,甚至亲人般的依赖感。美国有媒体针对此问题还撰文分析称,老年人一旦对“推销者”产生了依赖,下一步就是盲听盲信。

    对此,董恩彤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指出,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养老金在投资上亏不起,而且今后挣钱的机会也极小。因此,投资理财首要考虑的就是安全性,要注意辨别以下投资陷阱。

    陷阱一:只强调高收益。有些“推销者”会把投资产品进行包装,过度强调收益,而对该产品的全部内容不予介绍,以至于相关投资产品的风险性被人为过滤掉了,老年人对此又缺乏足够知识认知,容易被蒙蔽。

    陷阱二:把所有鸡蛋放进一个篮子。不少老年人认准一种投资方式就不再考虑与其他理财产品进行错配,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老人忽视固定现金流的需求,手中没有活钱以应对突发状况。

    陷阱三:银行理财产品巧包装。不可否认,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中不少是适合老年人购买的,但有些产品却进行了再包装,例如保险类、股票基金类等等,它们通常风险大收益高,有些人会刻意给资金储备稳定的老年人推荐,其中难免有不告知老人实情,待购买后老人才发现真相的情况发生。

    陷阱四:盲目为他人做抵押。近些年来,许多求财心切的老年人用房子帮他人做抵押,对方承诺给予房产抵押者高额回报。通常情况是,不法之徒在一段时间内履行合同,先给老人一点甜头,在得到信任后便卷钱消失。

    最后,董恩彤还提醒道,老年人最好确立理性的投资目标,以增值保值为目的,不要贪图高回报,同时将投资方式进行错配,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如果遇到有人或理财机构推销产品,不要擅自做决定,应索要该产品资料,回家后与子女进一步商量是否投资。▲

    (林 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