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春季 > 春捂
编号:12469423
春天为什么要“捂”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生命时报
    春天为什么要“捂”

    2014年3月24日

    清明节即将到来,天气已然逐渐转暖,春天似已至。但春季气温变化不定,不小心就会感染风寒,罹患疾病。正如民间谚语所说:春捂秋冻。是指春天不要过早脱掉冬衣,注意保暖;秋天不要添置衣服过于心急,应循序渐进。谚语流传至今,自有其习俗及道理可言。今天我就简单分析一下春天里“捂”的道理。

    为什么要捂

    首先,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本身具有积聚能量的作用,进入冬至之后,气温逐渐降低,气候转冷,土地的温度也逐渐降低,积聚寒冷,直到俗语的“三九四九”左右达到最低。从“五九六九”开始,气温逐步回升,然而土地积聚的寒气却不能很快得到释放,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才能渐渐回暖。这期间如果人们过早地脱掉冬衣,仍然容易被地表的寒气侵袭,导致疾病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其次,人们常说“春天的天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这是因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季节交替时,冷暖气团互相进退,气温多变,早晚温差较大。

    最后,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基本恒定在37℃左右,人们调节体温一是靠自身调节,如中枢调节、皮肤血管调节、排汗等,另一个就是靠增减衣物。人们在经历了一个冬季的暖衣保护,自身调节机制已适应了当前的动态平衡,此时如过早脱去冬衣,将人体暴露在稍暖却并不稳定的气候下,体温调节机制来不及建立新的平衡,极易造成寒热失调,使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进而受到疾病侵袭。

    不捂易生病

    初春时节如未能合理增减衣物,造成寒气侵袭,易感染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外周血管病、脑卒中及心衰等较为危急,因受寒冷侵袭,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寒冷时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导致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将大大提高,且发病后病情较为严重,后期病程迁延,愈后不佳。
, 百拇医药
    另外,寒冷还可引起内分泌机能失调,导致免疫反应异常,体表温度的降低会导致鼻黏膜中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免疫细胞数量下降,继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由鼻腔进入的病毒感染细胞的概率就会提高,可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对于患有骨关节炎的患者,寒气侵袭可致关节疼痛加重,因天气寒冷时人体血管、肌肉适应性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小,关节间隙变窄,用于润滑的关节液也有所阻滞或减少,影响关节活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春天如何捂

    那么,如何正确地“捂”呢?首先不可过早脱去冬衣,春天多风,对于可以挡风的厚实衣服,应随时备好,同时多备几件夹衣,随着天气变化循序渐进、一件一件地退减;其次,减衣服时,宜先减上衣,后减下装,因春天寒气多从地表散发,应多注重下半身的保暖,而且下肢关节受到寒邪侵犯之后易诱发骨关节疾病,使人疼痛难当。且古有谚语“寒头暖足”,也是这个道理,足部离心脏最远,最易受到寒邪侵袭。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抵抗力较弱,更应注意保暖,等到气温较为稳定之后,再逐渐减少衣量及厚度,慢慢过渡到夏天。
, http://www.100md.com
    如果疾病已经发生,也不能讳疾忌医,应及时就诊,尽快查明原因,根据病情对症治疗,减少痛苦,争取早日康复,切勿自行乱服药物。▲

    (本讲座由顾海鹰整理) (主讲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白跃宏)

    

    女性春捂重在腰腹

    虽说立春过后气候逐渐转暖,但气温还是比较低,早晚温差较大。体质较弱的人如果把衣服减得太快,很有可能会因遭受风寒而引发感冒等疾病。所以,出于保暖御寒的需要,人们仍然需要“捂一捂”。

, 百拇医药     人们在“春捂”时应该重点注意几个部位:背部、肚子、双脚、膝盖和腰部。

    女性则特别要注意腰腹部保温。不要经常穿低腰裤或急着穿薄裙,否则腰腹部就容易受凉,这可能导致女性宫寒,引发手脚冰凉、痛经等症状;另外,也要捂得合理,保持下半身血液循环畅通和干爽透气。穿着过紧衣裤会导致盆腔淤血,导致痛经加重,同时对心脏和血管也没有好处。▲(摘自2月12日《中国中医药报》06版) (官立刚)

    

    春不捂,易宫寒(传统养生法)

    快走升阳气 补气蓄热量

, http://www.100md.com     时下天气渐渐回暖,爱美的女性纷纷开始脱掉臃肿的棉衣,换上清凉“装备”,有人甚至迫不及待地穿上了超短裙、低腰裤等。可美丽清凉的背后,其健康隐患不容小觑。

    “春捂秋冻”的老话我们并不陌生,可很多女性朋友没有意识到,这一传统养生法则对她们的保健至关重要。早春季节忽冷忽热,加上多风多雨,过早脱去冬装,给寒气入侵创造机会,而子宫可以说是女性体内最怕冷的器官,很容易成为寒邪的首选目标,引发月经异常、下腹疼痛、痛经等不适。此外,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女性本身体质属阴,受寒后极易出现肾阳不足,使得阴寒内盛、肾阳虚寒,使胞宫失于温煦,出现“宫寒”。如果生活中再不注意局部保暖,子宫更是雪上加霜,严重者可导致排卵异常、受孕困难,甚至不孕不育等。

    因此,无论什么季节,女性都要有意识地滋阴保暖。首先,让身体“动”起来。很多女性不爱运动,事实上“动则生阳”,对体质偏寒的人来说,运动是升发阳气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快步走就是不错的选择,走路的同时能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有助于疏通经脉、活络气血。其次,通过补气来暖身。女性可适当吃一些温热暖身、有益气补血作用的食物,如核桃、枣、花生、红糖、阿胶等,帮助蓄积体内热能,防止宫寒。最后,适当补肾阳。肾阳充足,子宫就有了“护宫使者”,平时可以补充一些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豆、黑芝麻等,滋阴补肾。当然,无节制地盲目减肥、衣着单薄、爱吃寒凉生冷食物等不良习惯更是“阳气杀手”,要尽早杜绝。▲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生殖医学部主任 谭 丽)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