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四海藏着能量(中医讲坛)
汇聚气血精微 协调身体运转
如今,很多讲究养生保健的人对经络、腧穴等概念已经并不陌生了。它们是人体“正气”运行的通道或驻留点,合理拍打经络、点按穴位,能很好地缓解身体不适。
事实上,人体的气血除了在经络里面运行,还有着可以常驻的“大本营”,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四海”。这一说法出自《黄帝内经·灵枢·海论》:“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意思是说,在大地上有东、南、西、北四个汪洋大海,容纳百川,归聚和吸引江河之水。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点,人体之中也有着类似的“海洋”,汇聚体内的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使十二经脉内流行的气血像大地上的水流一样,百川归海。
就像包容万物的海洋一样,人体四海是储存正气的地方,“藏”着极为重要的物质,可以说是机体能量的本源。其中,髓海位于头部,气海位于胸部,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血海位于下腹部,四者相互联系,贯穿全身。
胃:水谷之海。广义的胃包括整个消化道。在“四海”储藏的物质中,最粗的是水谷之气,也就是我们的日常饮食。通过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把食物中的精微摄入、糟粕排出,成为“水谷之海”。膻中:气海。精微物质吸收以后,需要在体内化为气血来运行,以滋润全身组织器官。二者相比,气就像体力劳动者,较为粗犷;血更像脑力劳动者,比较精专。因此,好动的气需要聚集在一个比较空旷的地方,宽阔的胸腔成为首选,以膻中为标志的胸腔成为“气海”。冲脉:血海。又称十二经络之海,这是因为血的“性情”温雅而不暴躁,而冲脉也代表着平和、冲融、冲和之意,与血的禀性相得益彰,因此,血储存在冲脉里成为“血海”。脑:髓海。髓是体内层次最深的精微物质,它就像国家的金库一样,属于“不动产”,不会再像气血一样在体内自然流动。因此,需要找一个最安全、隐秘的地方藏起来。自然而然,被头骨紧密包围的脑,成为体积最大的“髓海”。
四海“装”得太满或不足,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比如水谷之海有余,就会脘腹胀满;不足则饥饿,并且是饿但消化能力并不强、不思饮食的病态饥饿。气海有余会觉得胸中满闷,气顶到头面则面赤;气海不足,会觉得少气无力,不爱言语。血海出了问题可能影响人的精神和判断,血海有余时“常想其身大”,过于高估自己;血海不足则“常想其身小”,太过自卑,缺乏自信。髓海有余的人虽然敏捷聪慧,但容易消耗太多、透支身体;髓海不足会出现耳鸣、眩冒、目无所见、懈怠等症状,就像手机快没电时会发出嘀嘀声一样,发出求救信号。▲, http://www.100md.com(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江海涛)
如今,很多讲究养生保健的人对经络、腧穴等概念已经并不陌生了。它们是人体“正气”运行的通道或驻留点,合理拍打经络、点按穴位,能很好地缓解身体不适。
事实上,人体的气血除了在经络里面运行,还有着可以常驻的“大本营”,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四海”。这一说法出自《黄帝内经·灵枢·海论》:“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意思是说,在大地上有东、南、西、北四个汪洋大海,容纳百川,归聚和吸引江河之水。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点,人体之中也有着类似的“海洋”,汇聚体内的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使十二经脉内流行的气血像大地上的水流一样,百川归海。
就像包容万物的海洋一样,人体四海是储存正气的地方,“藏”着极为重要的物质,可以说是机体能量的本源。其中,髓海位于头部,气海位于胸部,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血海位于下腹部,四者相互联系,贯穿全身。
胃:水谷之海。广义的胃包括整个消化道。在“四海”储藏的物质中,最粗的是水谷之气,也就是我们的日常饮食。通过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把食物中的精微摄入、糟粕排出,成为“水谷之海”。膻中:气海。精微物质吸收以后,需要在体内化为气血来运行,以滋润全身组织器官。二者相比,气就像体力劳动者,较为粗犷;血更像脑力劳动者,比较精专。因此,好动的气需要聚集在一个比较空旷的地方,宽阔的胸腔成为首选,以膻中为标志的胸腔成为“气海”。冲脉:血海。又称十二经络之海,这是因为血的“性情”温雅而不暴躁,而冲脉也代表着平和、冲融、冲和之意,与血的禀性相得益彰,因此,血储存在冲脉里成为“血海”。脑:髓海。髓是体内层次最深的精微物质,它就像国家的金库一样,属于“不动产”,不会再像气血一样在体内自然流动。因此,需要找一个最安全、隐秘的地方藏起来。自然而然,被头骨紧密包围的脑,成为体积最大的“髓海”。
四海“装”得太满或不足,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比如水谷之海有余,就会脘腹胀满;不足则饥饿,并且是饿但消化能力并不强、不思饮食的病态饥饿。气海有余会觉得胸中满闷,气顶到头面则面赤;气海不足,会觉得少气无力,不爱言语。血海出了问题可能影响人的精神和判断,血海有余时“常想其身大”,过于高估自己;血海不足则“常想其身小”,太过自卑,缺乏自信。髓海有余的人虽然敏捷聪慧,但容易消耗太多、透支身体;髓海不足会出现耳鸣、眩冒、目无所见、懈怠等症状,就像手机快没电时会发出嘀嘀声一样,发出求救信号。▲, http://www.100md.com(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江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