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养生宜动不宜静
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前后,气温和降水均处于上升时期,早晚温差较大,忽冷忽热的天气对抵抗力差的人群影响最大,这些人最容易遭受风寒侵袭,引起身体不适或加重原有病情。因此,养生保健尤其要注意保暖和保持舒畅的心情,勿奔波劳累。此外,清明也是万物生发、桃红柳绿的季节,适合多到户外活动、踏青。
好茶知时节
“高大上”的明前茶
每到春季,喜欢喝茶养生的人都会关注明前茶。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因受虫害侵扰少,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因此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其特点是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而且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因此品质非常好。常见的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竹叶青、都匀毛尖等。如此珍贵之物,应如何品鉴,才能既发挥茶叶的养生功效,又不会破坏茶叶的营养物质呢?
, 百拇医药
半个月
明前茶也是新茶,由于新茶一般带有“火”味,马上冲泡了喝嗓子会发干,而且味道也不鲜美。而且由于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因此,拿到新茶最好先放上1~2个星期,味道会更好,消化性溃疡患者最好少喝或不喝新茶。
60℃~80℃
由于明前茶都比较细嫩,因此冲泡明前茶不宜用沸水。一般以60℃~80℃左右为宜,而且最好用纯净水烧开冲泡。这样泡出来的茶汤才能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中营养成也较少破坏。
玻璃杯
最好选用玻璃杯冲泡。明前茶不仅要求汤绿,味鲜,香气馥郁,而且还要求形美,因此,冲泡的时候最好选用玻璃杯。随着茶的芽叶在玻璃杯中慢慢舒展开来,上下漂浮,看着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 http://www.100md.com
习俗1 禁烟冷食
饮食宜甘而温
在古代,清明节也叫“寒食节”、“禁烟节”。每逢清明节前夕,人们便寒食一日,家家户户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中医讲,“当春之时,食应减酸增甘以养脾壮阳”,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因此,清明时节的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祛湿为食养原则。
●可适度进食姜、葱、韭菜等有利于护阳的温食,少吃寒凉、油腻、粘滞之品,以免损伤胃阳气,以及参、茸、烈酒等大辛大热之品。
在很多地方,清明期间还会吃一种用艾草的青汁和糯米粉、豆沙等馅料一起调和的食物,这类食物多含有淀粉和油脂成分,脾胃虚弱以及寒性体质的人应少吃,过多食用容易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
, http://www.100md.com
习俗2 扫墓祭祖
凭吊勿悲伤过度
清明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至唐朝时期被视为“野祭”,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古时,清明还有插柳戴柳之俗,人们取柳枝置于房中高处,意为沾先祖德泽,也有传说柳为“鬼怖木”,可以避邪。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不过,这种悲伤、抑郁的情绪不宜持续太久,容易伤肝,不利于养生。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控制情绪,以防旧疾复发。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也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外出活动活动,可通过户外踏青、散步等来调节心情,让身心得到愉悦。年轻人则可以利用假期,多陪家人聊聊天、散散心。
, 百拇医药
习俗3 踏青
口罩、药物随身带
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江南还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有的人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清明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很多人都走出户外踏青,但清明同时也是花粉过敏高发期。桃花、杨柳等花粉、飞絮极易随风飘扬,诱发过敏体质人产生鼻塞、打喷嚏、流涕流泪、鼻腔发痒甚至全身症状。
●有过敏体质的人到野外扫墓或踏青应尽量戴口罩、墨镜等,遇到有风天气最好走在花草树木上风方向,必要时带上防过敏的药物。
从外地赶回老家祭祖的游子,尤其要注意保暖和休息,旅途疲劳会使人的免疫力在一段时间内有所降低,如果再加上情绪波动,很容易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假期以后的正常工作。可随身携带桑菊感冒颗粒或银花感冒颗粒,以防感冒。, 百拇医药(文 王美苑)
好茶知时节
“高大上”的明前茶
每到春季,喜欢喝茶养生的人都会关注明前茶。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因受虫害侵扰少,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因此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其特点是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而且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因此品质非常好。常见的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竹叶青、都匀毛尖等。如此珍贵之物,应如何品鉴,才能既发挥茶叶的养生功效,又不会破坏茶叶的营养物质呢?
, 百拇医药
半个月
明前茶也是新茶,由于新茶一般带有“火”味,马上冲泡了喝嗓子会发干,而且味道也不鲜美。而且由于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因此,拿到新茶最好先放上1~2个星期,味道会更好,消化性溃疡患者最好少喝或不喝新茶。
60℃~80℃
由于明前茶都比较细嫩,因此冲泡明前茶不宜用沸水。一般以60℃~80℃左右为宜,而且最好用纯净水烧开冲泡。这样泡出来的茶汤才能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中营养成也较少破坏。
玻璃杯
最好选用玻璃杯冲泡。明前茶不仅要求汤绿,味鲜,香气馥郁,而且还要求形美,因此,冲泡的时候最好选用玻璃杯。随着茶的芽叶在玻璃杯中慢慢舒展开来,上下漂浮,看着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 http://www.100md.com
习俗1 禁烟冷食
饮食宜甘而温
在古代,清明节也叫“寒食节”、“禁烟节”。每逢清明节前夕,人们便寒食一日,家家户户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中医讲,“当春之时,食应减酸增甘以养脾壮阳”,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因此,清明时节的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祛湿为食养原则。
●可适度进食姜、葱、韭菜等有利于护阳的温食,少吃寒凉、油腻、粘滞之品,以免损伤胃阳气,以及参、茸、烈酒等大辛大热之品。
在很多地方,清明期间还会吃一种用艾草的青汁和糯米粉、豆沙等馅料一起调和的食物,这类食物多含有淀粉和油脂成分,脾胃虚弱以及寒性体质的人应少吃,过多食用容易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
, http://www.100md.com
习俗2 扫墓祭祖
凭吊勿悲伤过度
清明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至唐朝时期被视为“野祭”,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古时,清明还有插柳戴柳之俗,人们取柳枝置于房中高处,意为沾先祖德泽,也有传说柳为“鬼怖木”,可以避邪。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不过,这种悲伤、抑郁的情绪不宜持续太久,容易伤肝,不利于养生。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控制情绪,以防旧疾复发。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也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外出活动活动,可通过户外踏青、散步等来调节心情,让身心得到愉悦。年轻人则可以利用假期,多陪家人聊聊天、散散心。
, 百拇医药
习俗3 踏青
口罩、药物随身带
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江南还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有的人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清明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很多人都走出户外踏青,但清明同时也是花粉过敏高发期。桃花、杨柳等花粉、飞絮极易随风飘扬,诱发过敏体质人产生鼻塞、打喷嚏、流涕流泪、鼻腔发痒甚至全身症状。
●有过敏体质的人到野外扫墓或踏青应尽量戴口罩、墨镜等,遇到有风天气最好走在花草树木上风方向,必要时带上防过敏的药物。
从外地赶回老家祭祖的游子,尤其要注意保暖和休息,旅途疲劳会使人的免疫力在一段时间内有所降低,如果再加上情绪波动,很容易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假期以后的正常工作。可随身携带桑菊感冒颗粒或银花感冒颗粒,以防感冒。, 百拇医药(文 王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