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健康评论
编号:12526274
邻里亲情去哪儿了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0日 健康时报
     重庆市大渡口区有个老茶馆,一开就是18年,茶水费今年初才由5角涨到1元。茶馆老板说,开茶馆不为赚钱,就为给街坊们提供一个说话的地方——街坊,这个词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些陌生,但它是那样亲切和温暖,寄托着人们对于邻里亲情的记忆和怀念。近日,一场由重庆慈善总会发起的“寻找好邻居”活动,在全城掀起“怀旧潮”,数万人参与。

    说到邻里亲情,我想起一件事:一位90后作者说,他对“邻里亲情”这个组合词感到莫明其妙——邻居不是亲人,怎么会有亲情?我听后不禁苦笑。现在的年轻人,大概难以理解,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邻居间的感情真的堪比亲人,甚至比亲人还亲。那时,住一个院子、一幢楼里的人们就像一个大家庭,热热闹闹,其乐融融。“没事来我家坐坐”是邻居间打招呼的常用语。那时的邻居也会闹矛盾,谁跟谁结仇了,院里楼里的大爷、大妈首先不答应,左规右劝,唠唠叨叨,不劝好誓不罢休。

    可惜,这一切都已成为记忆,现在的邻里关系,恐怕只能用“淡漠”甚至“冷漠”来形容,不要说邻里亲情,很多邻居根本互不认识,老死不相往来。有调查报告称,五成以上的城市居民不知道邻居是谁,所以有些小偷胆子很大,窥见某户家里没人,就大大咧咧地搬东西,即便邻居撞见,也不会怀疑,还以为邻居在搬家呢!4月1日,昆明一对独居老人被发现死于家中,经检查,他们已经死亡十多天。类似的新闻时常见于报端,再联想到南京市两名儿童饿死家中,不得不说,这些惨剧都是邻里关系冷漠的现实注脚。

    邻里关系何以变得淡漠,说起来有点复杂。一是人们的居住方式变了,以前住大杂院、筒子楼,抬头不见低头见,现在住单元楼,关起门来各过各的日子;二是人们的独立性增强,更加注重个人隐私,不乐意邻居管自家的事,也不愿管邻居的“闲事”;三是人际交往方式也变了,很多人更愿意在网络世界里交流,却懒得跟身边人聊聊天;四是功利主义盛行,情感交流往往被功利性交往所取代……

    城市越来越繁华,小区越来越高档,可如果缺少了邻里亲情,缺少人与人的守望相助,这种繁华、高档就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样冰冷。也许因为社会发展太快、我们走得太急,所以丢掉了许多宝贵的东西,现在,我们该把这些东西重新拾起,找回邻里亲情,回归人的朴素和生活的本真。

    其实,邻里亲情就像社会发展的润滑剂,邻里和睦、社区温馨必然带来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在这个意义上,邻里关系并非家长里短的小事,而是政府部门、街道社区以及社会组织应当担负起的责任。如果各地都能“寻找好邻居”、“成为好邻居”,那么可以相信,“邻里冷漠症”就能够被去除,邻里亲情就会逐步回到每个人的身边。

    作者为媒体评论员, http://www.100md.com(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