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40823
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 别让孩子输在健康起跑线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4日 中国妇女报
     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全面下滑;在全国中小学中,近视眼和肥胖的比例仍不断上升。在2012年北京市高中生体质检查中,体质达标的学生仅占一成。在近几年的世界男性平均身高排名中,中国男性以1.697米的平均身高位居世界身高排行榜第32位,落后韩国和日本。而先前有关于中国孩子的豆芽菜现象、小胖墩现象、男孩娘娘腔现象和近视眼现象,近年来又频繁发生学生长跑猝死、打篮球猝死事件。

    少年强,则中国强,孩子们输掉的不仅是身高,还有未来的竞争力,人们不禁感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持续下滑? 一些专家学者和“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呼吁,国家和社会各方都应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把体育锻炼还给孩子,让运动成为一种时尚和习惯,尽快改变目前青少年体质堪忧的现状。

    不久前,杭州一所小学召开了运动会开幕式,不料1个小时内大约晕倒了20人,让人大跌眼镜。而在郑州市的一场马拉松比赛上,“120”急救共救治1700余人,多为外伤、下肢疼痛、腹痛等,患者多为年轻人,症状大多为低血糖、外伤、晕倒。青少年体质堪忧的话题,在网络上已成为热点日益受到关注,搜索百度,相关文章达37万多篇。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吴正宪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同时我国青少年超重率、近视率大幅上升,运动能力却大幅下降。近几年世界男性平均身高排名中,中国男性平均身高排名32位,落在日韩后面,7岁到17岁的中国男孩平均身高更是比日本同龄男孩矮2.54厘米。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今年的“两会”上,特级教师吴正宪和白岩松等代表委员分别就“青少年体质问题”“学校体育”提出议案提案,呼吁有关方面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尽快改变目前堪忧的现状。

    中国男性平均身高位居世界第32落后日韩,青少年体质下降已成国人心头之痛

    从1990以来,我国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国民体质监测,发现我国青少年的国民体质近二十余年间不断下降。近年来媒体有关豆芽菜现象、小胖墩现象、男孩娘娘腔现象和近视眼现象的报道,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一现状。

    一直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吴正宪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在近几年的世界男性平均身高排名中,中国男性以1.697米的平均身高位居世界身高排行榜第32位。而同为亚洲同胞的韩国和日本却分别以1.74米和1.707米的“成绩”排在第18位和第29位。值得一提的是,7至17岁中国男孩的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龄男孩矮了2.54厘米……

    数据还显示,中国大约10%的儿童患有肥胖症,少数大城市则达到了20%, 很多肥胖儿童患上了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

    据统计,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8%,中学生为60%,高中生为85%。

    北京市体检中心发布的《2011年度北京市体检统计资料报告》显示,2011年参加全市高中毕业生体检的学生中,完全合格的学生仅一成,除视力不足、超重等“老大难”问题外,脊柱侧弯及血压增高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应试教育、学生被“圈养”、锻炼时间被压缩,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被悄悄偷走

    体育课几乎成摆设,学生普遍缺乏锻炼,没在学校养成运动习惯。对日本、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五个国家在校运动基本状况调查显示,五国平均比例为57.39%,而中国初中生在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比例仅是9.34%;每天锻炼2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中国学生仅为6.3%;每天锻炼3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而中国学生仅为1.3%。

    沈阳大学体育教学名师金晓阳教授表示,目前的应试教育决定了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体质健康往往被忽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高考的指挥棒让青少年在中小学阶段没能培养出锻炼意识和运动习惯。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吴键博士主持的《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因城市化的发展,我国60%以上学生的居住环境不具备进行体育运动的条件;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30%。而与此相比,新加坡中小学生,学校都会在每天下午两点后安排课外活动时间。法国小学有1/3时间用于体育教学,每周有8~9小时的体育活动,中学生每周为5个小时。

    另外,学校开设的体育课充满“水分”,开课率不足、锻炼密度不大,质量难以保证。

    “宁可让学生坐死,不让学生跑死。”出于安全考虑,江苏、甘肃等地一些大中小学校纷纷取消长跑、双杠、铅球等“危险”体育项目,那些有对抗性、有身体接触的体育活动,也越来越少。在应试教育与安全责任的双重压力下,学生陷入深不见底的题海之中,学生被“圈养”,体育锻炼的时间被严重压缩,不少男孩、女孩变成了“宅男”“宅女”。

    迈不开腿,管不住嘴。北京海淀区杨女士说起自己上五年级的儿子时一脸无奈,“他平时不爱运动,就喜欢一边打电脑一边吃零食,”“我平时在家弄一桌子菜,他夹几筷子就放了,可吃起洋快餐胃口好得很。”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青少年体质下降、儿童肥胖增多的核心问题还在于饮食结构严重不合理。范志红介绍说,要提升身高、增强体质,应该做到多吃杂粮,精米白面的摄入占比绝对不可以超过主食的三分之二,而杂粮、全谷的摄入最好能达到至少一半。但目前孩子饮食中杂粮薯类非常少,只有精米白面,蔬菜严重缺乏,甜食太多,零食太多。美国已经立法,规定学校主食必须有一半是全谷,白米、白面不能超过一半,而且这一立法马上要过渡到“不吃白面”。因为摄入白面会促进肥胖,埋下慢性病隐患,如糖尿病、“三高”等。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吃白米、白面长大的孩子体能也差。

    沈阳市儿童医院生长发育门诊主任医师赵方表示,人的生长有两个高峰期,婴幼儿期和青春期(女孩9~16岁,男孩11~18岁)。而影响青少年身高及生长发育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环境、营养和体育锻炼。“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我们的孩子大多忙着学习,很多孩子甚至觉都不够睡,更何谈锻炼?”

    据媒体报道,在一次以中、日、韩三国学生为主的登山活动中,国际部全体学生都顺利到达山顶,而中国学生中却有20多人因体力不支中途返回。还有报道称,军队招飞行员现在越来越难,因为视力与身体素质的普遍下降让征兵的标准显得“曲高和寡”了。

    专家呼吁把体育锻炼还给孩子,让运动成为一种时尚和习惯

    体育能锻炼人的身体,更能锻炼人的胆识。在近日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召开的“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专家呼吁,把体育锻炼还给孩子,让运动成为时尚。因为体育只有成为时尚,才能带动更多的孩子走出教室,走进运动场。

    资深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表示,运动不仅能强健青少年的体魄,更是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最重要的途径。吉林省实验中学校长潘永兴当过32年的体育老师,他认为在对体育的问题上需要更新理念,转变认识,让学生以运动为荣,以强健的体魄为美。

    孙云晓指出,美国有研究发现,学生的运动量大了,文化课成绩反而好。美国学校经常把每天第一节课就安排成体育课。美国家长普遍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有80%以上的青少年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他建议,根据身体健康成长的需要,学生每天应该在学校和家里各运动1小时。聪明的父母陪着孩子一起运动,应该有这样一种爱心与智慧。日本孩子在学校每天都有体育课,体育好的孩子更让大家尊重。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指出,体育教学需要激励机制。王登峰指出,必须把体质健康与升学发展评价紧密联系起来,要将学生健康水平作为评价一个地方教学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以此考核学校、考核校长,甚至考核地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为提高青少年体质支招

    将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而在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也纷纷建言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吴正宪:应尽快针对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制定安全保护法规,分清责任,解决教育工作者的后顾之忧,激发学校让孩子们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确保学生增强体质。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国家领导人每年上一堂中小学体育课。”他认为,领导人的高关注度将对解决这一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如果领导人真的能定期每年参加一次中小学体育课,将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功德无量”的作用。白岩松说:“现在学校的体育课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很不理想的。我个人认为,体育课应是和语文课排在第一位的主课。”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现在青少年的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身材越来越高,跑得却越来越慢;体重越来越大,力量却越来越小;智力开发越来越多,灵敏素质越来越弱……”对此,他建议,要把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制定详实的、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青少年体育运动与体质健康促进计划……

    全国政协委员、田径运动员刘翔:应该不遗余力地通过举办赛事带动老百姓对体育的热爱,让青少年对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有一定的认识。(裴音)

    家长支招如何提高孩子身体素质?

    “少年强则国强”,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势在必行。该如何行动?不妨听听一些家长们的真知灼见。

    四川都江堰教师喻娅莉:我强烈呼吁家长应言传身教,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鼓励孩子积极投身体育活动;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学生运动受伤并理性解决受伤的后续问题,减轻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的压力和负担。

    湖北公务员高阳成:一是改进教学业绩考核办法。学校不能仅盯着文化课和分数,还要把学生体质强弱评估列入考评范围。

    二是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有师资力量,才能有体育课的质量,有设施设备,才会有锻炼效果。

    三是保障合理膳食。政府得严把食品安全质量关,学校食堂、家长应当掌握科学烹饪方法和食品搭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是引导青少年持之以恒地参与体育锻炼。现虽有政策规定,要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学校、家长、学生常常以学业为由不肯花费时间。其实,时间是挤出来的,通过锻炼让体质跟上来,青少年追逐梦想的路会走得更顺畅。

    河南南阳宛运集团公司董事长胡逸云:首先是培养孩子一至数项体育爱好,有氧运动锻炼有利于骨骼发育。

    二是多带孩子走进山乡野村,离开城市,亲近自然,远离雾霾,清新环境利于成长。

    三是家与校联手配合,利用大课间等时机,减少作业负担,开心玩耍,多休息多睡眠。

    四是除知识教育外还应有吃苦教育,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胡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