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60910
@微博·中医药 等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080期
    @微博·中医药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何谓“名医”?从字面来看,一个时期及一定区域内有名气的医生即是名医。名医多应医术高明。古住今来名医很多,如张仲景、孙思邈、叶天士、李可、邓铁涛等。但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有些“名医”并不一定医术高超,也可能名不副实。若只逞口舌之利,卖弄文才的,或许也能成就医名,但却属沽名钓誉之辈。

    @微明

    临证治病,每一症每一舌每一脉,皆有其隐藏于内之病因病机,为医者要须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全面诊察,洞隐烛幽,方能于纷繁错杂中提纲挈领,切中要害,从而药到病除。譬如清官断案,每须于蛛丝马迹中收集线索,明察秋毫,审冤问苦,去伪存真,方能令审查无误,证据确凿,进而擒得真凶,为民除害矣。

    @黄老斯人
, http://www.100md.com
    行医不自医,不如回家卖红薯。如果自己是中医,却治不好自己的病,甚至不敢治自己的病,那么,不客气地说,这是不合格的中医。因为,中医的道理,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一归自身,自身再生万法,才有能力治疗他人。所谓“良医不自医“之说,无异于庸医遮羞布。

    @中医纪元

    看《火神之祖:槐轩医学全书》,对比后世的火神派,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医派别的形成过程:祖师爷实际上是中和平正的,只是针对时弊有所强调,后世弟子一步步扩大这种“强调”,以突出本门特点。传承越久,这种“强调”就越扩大。导致两种结果:在“强调”的方面技法越来越精细,好事;离中和平正越来越远,坏事。

    

, 百拇医药     @微博·中医药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中医首先是一种空间医学体系。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比如:月圆则人的血气旺盛,月晦则人的气血虚弱;再如,昼夜变化引起阴阳消长,人有生长收藏节律、卫气周行节律、经脉气血流注节律等。月亮变化导致人有气血盈亏节律、月经节律等。四时变化引起人的生长收藏节律、脏腑主时节律等。

    中医是一门医学体系,其中的理法方药(穴)可以治病,可以养生,但中医的境界又高于纯粹的医学,其中蕴含着天地之道。因此,不仅要把中医当成医学来实践,更重要的是要当成“道”来体悟。中医内涵“天地人合一”思想,把人放在宇宙的时间与空间中去理解生命,学中医既能修身,亦能修心,还能悟道。

    学习中医,最重要的不是中医的知识体系,而是其思维模式。若拘泥于机体的脏腑形态与气血津液等有形之物,而不能按时空观念理解中医,则会落入窠臼之中,亦会影响切实的临床疗效。有人主张中医就是医学,只谈病论药即可,不要把四时、天地、八卦、干支等概念引入中医之中,岂不知这样反而是阉割了中医。
, 百拇医药
    @微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理念:如果不小心生了病,能点滴的就不要选择手术,能打针的就不要选择点滴,能吃药的就不要选择打针,能找中医的就不要选择西医,能自己调理就不要去找中医。要知道,是药三分毒,有利就有弊。最好的大夫,既不是专家,也不是名医,而是善于养性修身的我们自己。

    @中医纪元

    搞食疗养生的都在说食疗优于药疗,真正临床中医师又都以中药为主。真正通达中医医理的人知道:中医理论中药食是同源的,食物只不过是偏性小的药物,药物就是那些偏性大的食物。能用偏性小的就不用偏性大的,该用偏性大的,用偏性小的就起不到作用。哪有什么食疗优于药疗或者药疗强于食疗一说。

    
, 百拇医药
    @微博·中医药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一年前,我一朋友的两岁小儿与其爷爷吃虾后再吃水果,双双出现严重呕吐。小儿的妈妈坚持选择中医,用绿豆甘草煎汤,给孩子喂服,服后即吐,再喂几次慢慢就不吐了,当天即愈。而其爷爷则不肯用中医,坚持要去住院,结果挂了三天水后仍是病怏怏的,精神不振。每每谈起如何育儿,我朋友就鼓励要选择中医。

    我在微博里经常会从传统哲学的角度分析一些自然现象及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有人说:明明现代科学已经解释清楚了,何必硬扯阴阳五行呢,牵强附会,不知所云。——岂不知人是天地交媾的产物,人的生命活动当然会随天地变化而变化。况且,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分析人的生命活动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有人诟病中医,说中医报道的都是个案,不能做循证医学分析。这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中医,并没有完全理解中医的特点。现代医学往往以疾病及治疗手段来做循证医学分析,而从中医来看,同样的疾病却属于不同的证候,按疾病来分析,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若按证候来分析,则中医有绝对的循证医学意义。
, 百拇医药
    @傅延龄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极其复杂、微妙的,按照张仲景的描述是“玄冥幽微,变化难极”。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认识,引用一句古语来讲是“浅者见浅,深者见深”——肤浅的人认识肤浅,深刻者认识深刻。有趣的是,浅者往往不明白自己的认识是肤浅的,常常去笑话,去批评认识深刻的人。

    中医也讲人体结构,也讲器。《内经》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这句话里面的“器”,指的就是今天所说的器官。不过《内经》“君主之官”、“将军之官”、“相傅之官”等,说的是功能。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在采用结构划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功能划分的方法。对人体的认识,应该把二种方法结合起来。

    古人如何认识人体生命现象?主要有三种方法,察外揣内、取类比象、药物试验。古人认为物理相通,虽然人们无法直接观察体内的气化,但通过对自然,对其他生物体,包括植物,对社会的观察,总结规律,那么就可以推之于人。不仅医药学,取类比象是古代科学、哲学、文学常用的认识方法。
, 百拇医药
    @仝小林北京

    人体疾病的外在状态,就是中医所谓的证侯。从宏观入手,调整病态(如热态、寒态、湿态、燥态、虚态、实态等),使之恢复常态,就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思维。但任何宏观之态,必然可以找到微观之证据。中医擅长调“宏态”,西医擅长调“微态”。中医之进步在于深入“微态”,西医之进步在于放眼“宏态”。

    @中医纪元

    中医治病没有任何神秘可言,就是把失衡了的机体纠正回来。但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如果一个医生能准确地判断病人身体的失衡情况,并能提出正确的措施,那么对病人来说就是坚持。不要总以为天下有神医只要碰到了就可以瞬间去掉你的病。中医的高水平体现在长期坚持下来的病人不会出现药物导致的损伤。

    
, http://www.100md.com
    @微博·中医药

    @贾海忠

    夸大宣传中药毒副作用是别有用心。安全限度内毒药也不会给人造成伤害,过量使用,食品也会撑死人。药无过,错在用药的人不懂中医基本常识,不知辨证施治和中病即止。

    @仝小林北京

    中医史上,任何一项伟大的创新,都有其强烈的时代背景。这种创新,往往不是出现在这段历史长河的起点,而是拐点。

    一个好的中医,不仅要有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象思维能力,即形象、比象和抽象思维能力。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有些人批评中医,说现代科学都如此发达了,中医还从故纸堆里做学问,这样的老古董脱离了科学,应该被取缔。其实,这些人不懂中医,既不明白中医理论,也不了解中医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中医要复兴,与现代科技毫无关系,反而需要从秦汉及以前的古书里找智慧。越是回归古中医,越能找回中医的根。
, http://www.100md.com
    我坚持认为:中医的复兴必需回归古中医。而且,我在写作每条微博时也一直坚持把这个思想贯穿其中。中医的灵魂不是现代科学,是中国传统古典哲学。中医产生于古代,中医的根也在古代,所以,要找回中医的根,就要研究先秦文化。中医将来必将复兴,其复兴的也只能是古中医,绝不是结合了现代科学的中医。

    @中医纪元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一些中医进行科研,总是不断提出新名词,以表示自己的进步。实际上,中医体系中新名词已经太多了,让后学者眼花缭乱,再提出新名词还有什么意思?只有把中医学到了只有那么简单的几条以后,才是真掌握中医了。

    @传统中医-唐略

    不要问“某某病中医有没有办法”,任何一门医学,都是针对所有疾病的,就像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针对所有的敌人,至于能否打胜仗,又是另一个问题。所以,任何病,中医都有办法,至于能否治好,取决于医生的水平。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