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政策法规 > 政策要闻
编号:12535477
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总体思路及策略研究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21日 国医在线
     核心提示:本项研究主要立足于明确“十二五”期间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使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振兴提供支撑,为中医药事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总体思路及策略研究课题组

    本项研究主要立足于明确“十二五”期间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使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振兴提供支撑,为中医药事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一、中医药文化的概念、内涵与属性

    (一)中医药文化的概念

    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和,是中医药学的思想基础和内在精神,是中医药继承创新的灵魂和根本。

    中医药文化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不仅贯穿于中医药学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知理论和防病治病、养生康复的临床实践中,而且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

    (二)中医药文化的内涵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科学体系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精神层面:指学习、从事、接受中医药的群体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认知态度、行为准则,属于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范畴,反映社会与人们对中医药价值的理解,对中医药应持的正确态度与原则,对中医药未来发展的思考。
, 百拇医药
    二是行为层面:指中医药制度和中医药人的行为。包括中医药管理体系、相关法律、规范、标准和中医药诊疗行为以及在该过程中所反映的内容。

    三是物质层面:指中医药实体和实物的形象,包括中医药机构、生产工具、典籍文物、相关产品等。

    (三)中医药文化的属性

    中医药文化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

    一是民族属性:中医药文化属于中华民族文化,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

    二是专业属性:中医药文化属于中医药行业文化,具有中医药专业特征。

    三是人文属性:中医药文化具有人文科学的特征。
, 百拇医药
    二、中医药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当前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现状及所面临的形势,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政策条件有利于中医药文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下,各有关部门加大了对中医药工作的支持力度,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政策措施。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时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坚定不移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若干意见》强调了中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求“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并对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习条件。推进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弘扬行业传统职业道德。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 百拇医药
    在2009年公布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定方案”中,增加了“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发展”这一新的职能。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日益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已经逐步构建了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形成了中医药文化与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技、产业“六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新格局。2009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一批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甘于奉献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开展了中医药文化建设系列专项研究,很好地发挥了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智囊团作用。创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以中医医院为切入点的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初见成效。深入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中医药文化宣传科普活动,在三年的时间里走遍了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所有省份。41项中医药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所有这些,都为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百拇医药
    (二)群众迫切需要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随着中医药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加之国学热潮的兴起,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思考更加理性,对中医药文化产品的需求日渐增强。中医药文化蕴含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审美情趣越来越得到社会大众的理解、认同和接受,发挥了固本开源、彰显形象、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由相互碰撞、排斥到开始出现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趋势,国际性“中医热”逐渐升温,中医药文化理念逐渐推广,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正在被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海外传播日益增强。我国在中医药领域的国际影响逐渐增强,中医药已成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载体。这些国内国际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为中医药文化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 百拇医药
    在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进程中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从国家层面上看,文化建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同步,文化资源的配置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适应,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起点还不够高、范围还不够广、收效还不够大,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接轨,文化影响力与我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还不匹配。

    从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具体层面上看,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许多中医药工作者文化理念和科普宣传意识仍然淡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二是中医药文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难以形成合力,发挥更大的优势;三是中医药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与广大群众的需求矛盾比较突出;四是中医药文化建设专家群体和专业工作团队仍然匮乏;五是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管理者工作方法和水平有待提高。

    总而言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在思想认识、队伍建设、能力、方法和水平等方面距离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牢牢把握时代要求和群众需求,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大力繁荣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文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 百拇医药
    三、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目的

    近现代以来,随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碰撞,在整个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由于认知的差异,以现代科技为背景的还原论的西方医学逐步被大众接受,而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历经了社会的巨大变迁被逐渐淡化。中医药固有的优点被逐步弱化,中医药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医药也是全人类健康科学和文化的宝贵遗产,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医药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一)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意义

    1.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部署的迫切需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迫切愿望。”要“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同时又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 百拇医药
    2.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求。中医药文化从本质上讲是构成中医学的母体,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功能上讲又是传承中医药学的载体,承载了中医药学数千年的文明史、光辉史。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有益于弘扬中华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3.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迫切需求。中医药几千年来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到今天仍然以其对疾病独特的认知方法、治疗理念以及防治疾病的丰富手段,在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向社会普及中医药防病保健的理念和知识,帮助群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医药“治未病”的思想,掌握养生保健、防病康复的简便易行有效的做法,这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也是人本精神最具体的体现。

    4.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中医药是现代率先走出国门的中华文化之一,在海外历经风雨,不断生根发展壮大。中医孔子学院、中医孔子课堂均以中医药为载体,以中医药文化为先导,扩大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提高了中华文化价值感召力的影响,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 http://www.100md.com
    5.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也是中医药事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根基和血脉,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医药学术创新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医药行业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彰显形象的重要抓手。要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中医药从业人员树立文化自信,坚定对事业发展的信心、修德敬业的恒心和奉献中医药事业的决心;形成文化自觉,探索中医药自身规律,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文化素养,弘扬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中医药传统职业道德,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目的

    1.提高中医药文化在中华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
, 百拇医药
    2.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使之融入于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产业之中,体现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和固有规律,彰显中医药特色。

    3.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夯实中医药社会基础,推动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民众健康。

    4.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

    四、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中医药文化建设在发展中医药事业、繁荣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百拇医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树立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突出原创性、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为主旨,以传承与创新、传授与保护、传播与交流为主线,以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为重点,构建先进的、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中医药文化体系,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文环境,为中医药和中华文化惠及全人类提供认知基础、思维方法、行为方式和发展路径,推动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应始终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医药文化属于行业文化,具有中医药专业的基本特征,必须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妥善处理中医药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关系,将文化建设融入中医药事业的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以及国际交流等各个领域的工作中,为中医药事业全面持续久发展提供文化支撑,推动中医药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http://www.100md.com
    ⒉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大众。中医药文化具有人文属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提升“中医人”的文化素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使中医药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行业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医药文化建设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宗旨,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医药文化服务与产品。

    ⒊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医药文化发展与中医药事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应紧紧围绕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这个中心,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通过中医药文化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中医药文化又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重点之一,其发展必须围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心,服务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复兴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局,用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成效提升国家和行业的软实力。

    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中医药文化发展必须把握重点、突出特色、显示成效,把有限的各类资源科学整合,投入到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重大作用中去,要突出重点,妥善处理中医药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关系,推动中医药文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 http://www.100md.com
    (三)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中医药文化建设总体目标是开展“六个一”工程建设,夯实中医药文化发展基础。

    1.一个体系:改善中医药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和完善中医药文化服务体系。

    2.一批精品:抓好中医药文化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推出一批中医药文化精品。

    3.一个平台:推广应用中医药文化建设成果,深化中医药文化专题研究,争取媒体的广泛支持,构建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实践平台。

    4.一支队伍: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与科普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思想坚定、素质优良的中医药文化工作队伍。

    5.一个产业:培育中医药文化产业,扶持重点中医药文化企业,不断开发中医药文化产品,形成中医药文化产业群。
, 百拇医药
    6一个格局:加强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以中医药文化为前导,医疗、保健、教育、科技、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

    (四)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实现中医药文化科学发展,必须做好周密的战略部署。根据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特点,“十二五”时期,应确立“政府引导、行业行动、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的运行模式。

    ⒈政府主导。按照《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局出发,由政府宏观规划、分类指导,形成有利于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⒉行业行动。在全行业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动员和号召全行业人员积极行动,将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与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授和传播有机结合,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活动,内聚力量,外树形象。
, 百拇医药
    ⒊统筹规划。将中医药文化发展纳入“六位一体”中医药事业发展格局,统筹中医药文化发展资源和平台,整体谋划中医药文化与相关领域协调发展。

    ⒋分步推进。根据中医药文化发展现状与需求进行总体设计,分类、分层、分阶段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与普及,稳步运行、循序渐进、重点突破、整体提高、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五、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加强中医药教育、科技、医疗、保健、产业等机构的文化建设,塑造中医药行业特有的人文环境。通过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进程。把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发展内在规律融入到中医医疗、教育、科研等工作之中,发挥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作用。
, 百拇医药
    (二)加强中医药宣传普及,开展百姓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科普宣传活动。通过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形成“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

    (三)加强中医药知识及文化传播网络建设,培育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队伍,建设一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普及力度,扩大中医药文化在全社会的影响力。

    (四)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整合中医药文化产业资源,筹建中医药文化实体,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开发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创作一批反映中医药文化的影视、动漫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五)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协助做好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加强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
, 百拇医药
    (六)鼓励和支持建设一批中医药文化机构与设施,加大中医药文化管理、研究、宣传、教育等工作力度。

    六、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保障政策与措施

    “十二五”时期,推进中医药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加强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政策引导,加大经费投入,强化监管。

    (一)加强组织领导

    应深刻认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国家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起部署、同步实施。遵循中医药文化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加强对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科学制定方针政策,正确把握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建立国家中医药文化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统筹协调中医药文化建设。建立工作责任制,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作为评价中医药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医药文化工作涉及到中医药、文化、教育、科技、科协、财政、外事等多个部门。采取多部门联合行动的方式,统一规划,分工负责,相互配合,联合行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形成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合力,共同把中医药文化工作的推进落到实处。
, 百拇医药
    (二)加强政策扶持

    制定支持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为中医药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探索建立旨在扶持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机制,促进社会力量加盟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传播事业。

    (三)建立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加大和改进政府对中医药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和扩大公共财政对中医药文化事业投入力度及覆盖范围,加强基层中医药文化设施建设。制定相应税收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中医药文化产业。设立国家中医药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国家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重点用于扶持国家公益性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支持中医药文化创新和精品生产、扶持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中医药文化产业项目的研发,用于国家重要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支持重大中医药文化项目的建设。
, 百拇医药
    (四)强化管理监督

    加强中医药文化发展制度化建设。各地各单位中医药文化工作要长远有规划、中期有目标,近期有方案。要确定具体负责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专门部门或专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并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做到每年有推进计划,每年进行检查评估,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加强对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督促检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推动中医药文化健康繁荣发展。建立中医药文化产业监管体制。制定并落实从业机构和人员的准入、执业及退出机制,以及适合我国当前国情及长远发展需要的中医药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体系。发育产业监管职能、培养监管人才、促进优胜劣汰。有效打击以“中医药养生”等为旗号、利用“伪中医文化及信息”为传播手段、达到欺诈公众获得非法利益的目的、并严重伤害中医药形象的不法行为和非法组织。实现固本清源、去伪存真、扶正祛邪之功效。

    (五)动员全社会参与
, 百拇医药
    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医药文化工作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包括文化研究机构、中医药机构、有关媒体、协会组织等共同行动,良性互动,共同推进中医药文化发展。

    七、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

    (一)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项目

    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是发展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首要任务。

    1.开展中医药文化源流研究:组织开展全国中医药文物、古迹资源普查,系统研究中医药典籍、文物、古迹和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及其文化素养,梳理中医药文化源流脉络,分析解读中医药文化关键时间节点、标志性事件的背景和深层次原因,为搭建中医药文化理论构架提供丰富资源。
, http://www.100md.com
    各地中医药管理机构要组织力量,编写当地名医传记,总结他们的学术思想和行医业绩。尤其注重历史上形成的学术流派,认真追溯其学术源流、学术特点、特色疗法,广泛宣传以发扬光大。

    2.构建中医药文化行为规范、医德与医学伦理体系:总结中医药行业的成熟经验与合理惯例,形成富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医德与医学伦理体系。加强中医药从业人员职业礼仪及形象等方面的培训,使其逐渐成为日常工作的行为方式。

    3.推进中医药文化的环境形象建设:在有条件的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等机构的环境场所,进行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室内外装饰和器具布置。在受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媒介、环境中,尽量展示形象鲜明、辨识度高的中医药文化识别体系。

    4.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习条件。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建立数据库,确立其保护传承发展方式与机制。
, http://www.100md.com
    (二)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普及项目

    中医药全行业应积极行动,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搭建平传播台、推出精品、组织活动,通过传播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

    1.开发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普及资源,加强文化精品创作:深入挖掘中医药典籍、文物、古迹和其他历史文化古籍中的中医药文化内容,融汇当代科学文化和中医药学术最新成果,创作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专业人员修养的文字、音像、网络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文化精品。

    针对大众日益迫切的健康需求,创作一系列科学权威、通俗易懂、形式多样、体裁丰富、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

    2.开展大型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活动:立足本源、着眼基层、致力科普、服务群众,推动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长效机制,巩固“中医中药中国行”等文化科普宣传成果;采取巡回讲演的形式,重点为机关、部队、院校(中小学)、企业等大型单位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群众开展巡讲活动,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与科学知识;充分利用各种公共文化场所,开展中医药文化展示和体验活动,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
, http://www.100md.com
    (三)中医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项目

    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发展关键在人才。提升中医药队伍的文化素养,汇聚高水平的中医药文化专家群体,造就一大批中医药文化人才,是传承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当务之急。

    1.加强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协调有关部门,鼓励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试办中医药文化专业,开展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培养中医药文化专门人才。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为龙头,建立各级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组织,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凝聚和导向作用,引导和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与创新。实施中医药文化名家工程,努力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军人物。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交流人才培训,不断提高中医药文化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2.研究探索中医药文化人才管理制度:根据中医药文化发展需要,在中医药机构中设立中医药文化专职工作岗位,增加中医药文化专业人员编制,建立中医药文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激发中医药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有利于中医药文化工作者潜心研究的政策和制度,对高水平中医药文化创新团队和个人给予长期稳定支持。
, 百拇医药
    建立国家中医药文化工作荣誉称号制度,表彰在中医药文化领域有突出贡献者,营造有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中医药文化机构与设施建设项目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设置主管中医药文化工作的岗位,负责组织、监管与协调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培训研修基地建设,针对中医药不同领域和不同岗位人员具体情况,分期分批开展中医药文化培训交流活动,使之成为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的大本营。

    1.进一步加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在全国建成一批包括中医药名人、名院、名厂、名店纪念馆及中草药植物园等在内的门类相对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使之成为面向社会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和中医药知识普及的大众场所,并构建形成一个中医药文化教育普及网络。制定不同类型基地的建设标准规范,同时指导基地充分挖掘各自的中医药文化特色,使每个基地有一个鲜明的中医药文化主题。充分发挥已建成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作用和功能,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展示中医药特色。
, http://www.100md.com
    2.筹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国家战略高度,建立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对全国现有各级各类中医药博物馆及相关机构进行调研,就中国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组织论证,形成报告。认真统筹规划,将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得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又能体现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的理念和水平,使之成为中医药文物收藏修护展示场所、医史文博研究教育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旅游景点、中医药对外交流的窗口。

    (五)中医药文化产业振兴项目

    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市场角逐,让中医药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在国际文化产业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和核心竞争力量。

    发展中医药文化新兴业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中医药产业为主体,开发富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主题旅游产品、主题公园、专题会展、生态园区、音像出版物等中医药文化及其衍生产品。积极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
, 百拇医药
    积极学习和吸收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发展中医药文化新兴业态,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六)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项目

    积极开拓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渠道,加强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地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和海外权威中医药机构合作,完善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机制,建立多途径、多层次、多模式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合作体系,扩大中医药文化对外服务领域,是体现文化价值感召力、提升我国外交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举措。

    加大中医药文化对外宣传的力度:组织编写一批高质量的宣传中医药文化外文读本;确立中医药名词术语翻译标准,做好用于国际医疗、养生、教育、科普宣传、文化传播的中医药教材、古典医籍、音像制品和现代研究成果的翻译和编撰工作,规范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内容,完善质量评估和监管手段,提高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与交流的产品质量,以利于国际社会完整准确、科学客观地了解中医药文化。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