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胡黄连
名称:胡黄连
类别:清热药
拼音:HU HUANG LIAN
拉丁:Rhizoma Picrorhizae
别名:胡连、割孤露泽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cm,直径0.3~l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栽培要点:
产地:云南、西藏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苦;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除骨蒸,清疳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疽,痔疾,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浸汁点眼。
禁忌:脾胃虚弱者慎服。
来源: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科属:玄参科胡黄连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矮小草本。根状茎粗壮,长达20厘米。叶全部基生,莲座状,匙形至卵形,长3~6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圆形,基部渐狭成短柄,边缘尖据齿,有时为重锯齿,干时变黑。花葶直立,高5~10厘米,有多节的棕色腺毛;花序总状,花期长约2厘米;花片卵形,有睫毛;花萼裂片5 ,几分生,不等,后方一枚条形,其余的为披针形;花冠深紫色,长约1厘米,唇形,上唇一片最长,长椭圆形,下唇3片;雄蕊4枚,着生花冠简基部,与花冠上唇近等长,略2强。蒴果长卵形,长约1厘米,4 瓣裂。
生态环境:生高山草地及石堆中。分布于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锡金也有。
【饮片】
名称:胡黄连片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薄片。外皮灰棕色或暗棕色。切面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为管束排列成环。体轻,质脆。气微,味极苦。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胡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