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健康 > 正文
编号:13078093
看看道谢、道爱、道歉、道别——可以为临终老人做的四件事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2日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宣传服务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健康之家节目主持人张翕对游金潾的访谈《爱的生命历程》。 节目于6月1日起播出,将于每周日10:00-11:00系列节目调频AM1053连续播出。也可随时在中央广播电台网站《老年之声》栏目收听,http://aod.cnr.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ItemId=35,选择节目日期,点击“健康之家”即可收听。

    张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化时空》、《书香两岸》、《健康之声》节目主持人。

    游金潾,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学博士,台湾南华大学生死学系所教授,台湾生死辅导学会常务理事。

    以下是6月1日和6月8日节目片段。

    主持人:第一个有兴趣的,我自己也是非常有兴趣的,游教授为什么去研究生死?我发现您是生死学系的教授。

    游金潾:这也很好玩,就像刚刚说的,怎样走入一个生死学的领域,我也很意外,觉得老天好象有个安排。我本来是在一个训练单位工作,刚好有个机会看到台湾有个最好的研究生死学的领域叫生死学研究所,刚好缺一位老师,因为我本身是做心理辅导工作和社会工作,我想,这个也许是我可以发挥的一个地方,比如说其实老人很需要社会工作人员,因为老人自己的身心状态他不是很清楚,如果我能够训练一批学生来陪伴老人,跟老人聊聊天,或是老人有一些需要的时候能够适当辅助,甚至来帮助这些跟老人在一起的家人,这是很重要的。特别我们是生死学研究所,我们的领域会聚焦在临终关怀,就是当老人的有时候难免身体会有疾病,甚至已经到了人生最后一个阶段。人生最后一个阶段面对死亡的时候,老人会有很多恐惧,甚至家属也有很多恐惧,面对这些人的时候,我们如何来帮忙他,让他可以说,噢,即使我的生命剩下不多,但是我如何尊严地走完这一个人生。像台湾,会有安宁病房的设置,主要目的是说很多老人其实药已经没有效了,岁数也已经到了某种年纪了,我们让老人和家属签一个DNR,就是不做急救复苏的。因为我发现到现实上,很多人舍不得老人走,那就会做急救,就会电击,你知道那个急救压的时候,老人的肋骨有时候会压断,我们看到很多家属会不忍,但是会电击,想要救起,能够多陪老人一些时间,能够尽儿女的孝道,即使老人变成植物人,能够看到他,即使他不能说话,也是可以尽孝心,但是这个过程其实是很辛苦的,老人也是不想离开孩子,孩子也不想离开老人,这里面就有很多纠结的情形。所以我想说,如果我们在这个里面能够适当地陪伴这些人,甚至癌症的病人。安宁病房有时候不一定是老人,有癌症末期的。一般末期,台湾的规定是两个医生诊断这个病目前在医药上没有办法帮忙他,可能剩下三到六个月,就叫临终,我们如果陪伴这些人来渡过人生的终点,这里面我们就有很多事情做的。

    像我们在安宁病房会常讲一句话,“人是不可避免死亡的,但是在死亡之前,我们可以做一些我们可以做的事。”像我们在临终病房或者老人的病房里,我常常问老人家说,你这一辈子最光荣的地方是什么?让他回忆他自己的人生有很多光荣的地方,甚至我会带学生去养老院,让老人家说他的故事,我们就让学生演出老人的故事,比如当初在当兵的时候、在抗战的时候,为国家做那么多事情。你看老人家平常时好像默默不语,或是感觉好像走到暮年这个时刻的,但是想到当年的英勇,为国家做的事情,我们有时候会找一些戏服让他穿上,排演之后,整个人都放光了。我想这就是让老人回顾他生命里光辉的时候,我在这一生里面做了一些不管对国家、对孩子、对家庭、对工作,我奉献了,我这一生是值得的,有意义的。所以我想说,去那边可以叫一些学生一起来陪伴这样的老人,让老人找到他生命的价值光辉,而且让他觉得我这样来一生没有白来,而且是值得的,所以那时候去从事这样的事,也做一些辅导的工作、社工的工作,所以才会转入生死学系来,来教书。

    主持人:听到您讲给老年人排演情景剧这一点,咱们先扯远一点,其实我也是说到这儿特别有感触,因为我们老年之声现在每周都有去北京的各个养老院、敬老院去陪伴老人,我们这边有一个同事专职做这些事情,他每周负责联系,像我们这些主持人是轮流参加,因为我们可能做不到每一次都去,我们几个主持人每次至少会有一个主持人,会有一些志愿者,包括我们的编辑,包括我们中心的一些同事或者台里的一些同事,然后我们在社会上也招聘一些志愿者,我们每周都去。因为也是初期,从今年才开始做,比较简单,志愿者排演一些小节目,能给老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一般也就半天。听到您说的这个我很受启发,能不能先给我们说这个话题?就是我们志愿者去敬老院,我们能做什么?因为比如我们到了以后,我们说帮老人擦洗身体吧,敬老院的工作人员说不行,你们别做,因为你们可能做不好,不让我们去做。甚至我们推那个车,有一次我去帮他推老人的轮椅,敬老院的一个大姐都跟我说,你们别推了,怕我们万一把车推倒,把老人伤到。然后我们就发现我们太有限了,因为连这些我们都做不好。当然我们每次就是表演一些小节目,如此而已,但老人们都已经非常感动了。但是我特别想听游教授说,就我们普通人,除了表演一些小节目,我们还能做什么?可以给我们指导一下?

    游金潾:其实我的经验里面,你们做的已经够多了,而且很不容易,其实老人最需要的就是陪伴,让他觉得不那么孤单,即使偶尔我们推推轮椅,但是也不要那么过度的紧张,就是陪着他聊聊天,让老人家觉得我是有人关心的。其实每一个人都希望被看见,被看到自己有人关心我,我没那么孤单的,我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跟老人就是聊天,有一个小技巧,跟老人聊一下,第一个当然建立关系,“伯伯,我是谁,很高兴今天能够跟你在一起,伯伯,我对你很好奇,我看你的资料,你好像以前当什么,或是你以前怎样,可以跟我讲讲你的故事吗?”老人都喜欢讲故事,有机会让他讲故事,讲故事的时候,你会看到他的眼睛会亮起来。所以我觉得,不一定要做什么,当然有节目是很好,跟老人同乐,有些节目是可以小运动,让他可以动动脚、动动手,让他可以健身,在台湾一般会做十敲手,让老人拍打他的手,有10个穴道,这样让老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这是所谓的十敲手。

    另外,一般我们鼓励跟老人聊天,而且让老人说他的故事,要学会倾听。这个倾听最重要,有时候我们不习惯老人说的东西,特别在家里的时候,对自己的爸爸妈妈都不愿意听,对不对?因为可能这些故事已经听了十几遍。如果我们换个心情说,现在这个爸爸或是这个老人家,他说的同样的故事,但是我们在不同思考,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不一样,老人家今天的状态跟昨天不一样,他说的有他的心情。我就细细地听,然后从这个故事里面好奇,听他的故事里面去问他问题。其实老人的生命故事有很多智慧,我们也引导老人来看,说“老伯伯,你当初在杀日本人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他可能忘了,因为我们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刻就这样过了,但是你重新让他回到那个时候,那是在什么时候?那个时候的天气怎么样?那时候你穿着什么样的衣服?那时候他们有哪些?我们跟老人聊天的时候,把那个场景构置出来,让老人能够走到那个时空之下,重新经验,也看到他做的那些了不起的事。甚至也不见得,有时候是他可能说,“噢,我小时候就是喜欢打儿子,所以儿子现在不亲我。”“老伯伯,这样,你会提你儿子,其实你应该很挂念你的孩子,你要不要跟你的孩子说说话?”也许可以用一些心理学的小技巧,比如说你儿子在这边,下次来你想跟他说,你先练习一下,我们看看好不好?我们知道,有时候老人家要跟孩子道歉或是跟孩子说一些事情不容易,我们试着看看好不好,我当你的儿子好不好?让老人家有机会说出他的心里话。因为我们做临终关怀或者老人关怀的时候一般会做10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道谢,谢谢,谢谢生命中你来当我的孩子,谢谢你当我的爸爸,当我的妈妈,人生能够这样相逢,在一起作子女、作兄弟姐妹是很难的,谢谢他帮我做过什么事情。所以一般我们在做临终的过程会是让老人家谢谢孩子,或者孩子有机会向父母亲谢谢,谢谢爸爸妈妈生了我,没有你这样子其实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跟他说谢谢,所以这是一个道谢。

    第二个道爱,说出心里真的很想说的爱他的话。其实每一个人都很需要爱的,老人家也需要爱。刚刚你说到老人,有时候你去老人家的时候,老爷爷可以牵着你,老奶奶可以牵着你,他们很高兴,有时候身体的接触就是心里的靠近。有时候拉着他的手的时候,其实我们拉着手的时候,我身体接近,我心里就更靠近了,他会觉得我被照顾,这是一个无声的语言,但是很贴切。就像我们刚生下来,我们需要爸爸妈妈抱,人都是渴望被抱的过程感到温暖。老人家也一样,像我们当子女的,牵牵老人家的手,跟他说。他有时候不大习惯,因为比如说年纪八九十了,他们那个年代男女授受不亲,不习惯,但是他们会感觉。其实老人很像回到孩子一样,最纯真的,而且最需要爱的,当子女知道了或是我们跟他牵牵手这样。甚至老人家也可以跟孩子说“爸爸爱你”,孩子会觉得莫名其妙,今天爸爸怎么会说这个?但就是让老人家试着说出他心里的话,孩子会觉得这是一个生命的礼物。特别是当我四五十岁了,爸爸八九十岁了,跟我讲话还说爱我的时候,那会感动得没办法说出来那种感觉,所以我们就会说跟他说爱。

    第三个道歉。生命中难免有很多冲突,有时候在某种处境之下我们反应不过来,比如说家里穷,孩子看到别人有我没有的时候,你怎么要这样的东西?有时候生气打孩子,但是那时候父亲是很难过、很痛苦的。像早期,我们的生活情境都不是很好的,所以老人有时候发脾气很大。那孩子心里说,爸爸不是爱我,怎么又打我呢?但是那时候孩子小,可能没办法体谅说父亲做那些动作是不得已的。我们现在是老人家了,我们也要跟孩子说道歉,说出来的时候,孩子很多的心结就打开。因为很多孩子不敢给父母亲讲,讲爸爸你以前对我的伤害,但是如果我们父母亲也能够跟孩子道歉,当然叫老人家跟孩子讲需要训练、需要勇气,但是如果说出来,可能对孩子是一个很大的示范。对孩子说,人是会犯错的,人总是有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但是又做了,这就是我们人,我们有脆弱。一旦孩子知道脆弱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更坚强。或者我们教给孩子你要坚强、坚强,有时候孩子受不了。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很优秀,觉得意志很坚强,不承认自己的脆弱的时候,就发生自杀的事件或是伤害的事件,这是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我们父母亲能够跟孩子道歉,让孩子说爸爸妈妈也可以说道歉,那我也可以说道歉。特别是在老人家要离开人世间,功能圆满之前,跟孩子道道歉,化解这个人生的一些冲突、矛盾或无意、或有意做的一些事情的时候,那就可以释怀,就会学到宽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

    (结束)

    游金潾:第一个是道谢,第二个是道爱,第三个是道歉,最后一个就是道别,我用什么方式跟孩子道别。所有的老人家都会在自己心爱的孩子最后来的时候和他说说话,但是一般在心理学里面,因为当我们在临终,他已经快过世了,没力气了,我心里想说话,但是我的身体不听使唤。老人家最痛苦的就是说这个脚怎么不听我的话,不能走,我这个手怎么不能拿东西,会很气,因为老人不能够操控自己的身体,有一种失控感,我不能控制外在的时候其实就被外在控制了,所以在被外在控制的时候,他的脾气就会烦燥,不是故意的,老人家不是故意要烦燥,因为很气,就像我们自己受伤以后,有时候走路不能走,会不会很烦燥?想一想,老人家也是这样子。所以我们会给大家建议,老人在要走完人生最后的阶段可以跟家里的孩子交代事情。我的一个老师,他活到106岁,他回去的时候,是把自己盥洗、沐浴,然后就坐在椅子上就走了,他蛮有名,是爱新觉罗·玉云,他是礼亲王的后代,三年前过世了,教我国学的老师。给他办后事,我们这些学生很方便,因为他都交代了,我们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来个学生做什么事情,老人家都安排了,他很坦然地面对人有生有死,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还是可以很尊严的,也可以用我要的方式来。所以在死亡还没有来临之前,可以跟孩子说说我将来要怎么样,你们帮我做什么,也让孩子不会慌张了,因为孩子会舍不得离开父母亲,但是父母亲与你来面对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想,爸爸接受了,我也可以学学接受,虽然我会不舍,我会想念,我会思念,这是正常的,但是在那个过程里面也是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礼物,让父母亲我们离开这个人世间了,孩子不会有遗憾说哎呀,我父亲要过世,我好像没办法做些什么,我妈妈要离开,我好想没办法做什么。让孩子有机会再帮我们服务一次,像我妈妈过世的时候,我就很感谢医院里面,他说,妈妈断气了,要不要帮妈妈擦擦?我说好,我们兄弟每一个人都帮妈妈擦身体,好像我们可以为老人家做最后一件事情,让老人家很安详地这样离开。

    我想说,这个道别其实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中国社会里面,谈到死,大家会怕,这是难免的。但是我想,中国人也有他的好,就是达观,很多老人家其实是不怕死的,而且我人生的义务尽到了,我的价值找到了,其实我不用害怕的,所以一般我们会做这些,就是做“四道”,道谢、道爱、道歉、道别。做的时候,我们会想达到生死两安,我回到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我安,在人世间的孩子也安。

    还有一样很重要,就是祝福。老人家如果知道要走之前,自己身体健康,还能说话,跟孩子祝福,比如说我祝福孙子你怎样怎样,身体健康,学业进步,我祝福儿子你家庭那么圆满,我祝福媳妇你怎么样。老人家讲的祝福对孩子是很大的礼物,所以我们经常会鼓励老人家讲,这样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圆满。也许人生不是很圆满,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圆满的事。

    主持人:李主任跟我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心里面也动了一下,因为在我们中国的这种传统观念里,大家真的是很忌讳谈死,甚至提到这个都觉得,哎呀,这个事情不能说、不能说。包括您刚才说到提早做遗言这样的类似,可能对我们子女来说,如果爸爸妈妈要说这样的话,我们甚至都说,哎呀,您别说这个,您还会活很久的,都会这样说,所以,好象有的时候可能过后会遗憾,觉得来不及做最后这个圆满的事情。所以我也真的是在李主任的支持下,鼓起勇气,在我们的节目里面跟老年朋友请您来谈这个话题。我们的听众,应该说主要是老年朋友,虽然可能会有一些年轻人,比如说爸爸妈妈说我今天听了这一期节目好,你们去听一下,但可能大多数更多的还是给老年朋友的一个陪伴。既然我们鼓起勇气来跟老年朋友谈面对死亡,但是毕竟我们听众可能大多数都是六七十岁,虽然是老年人,但是应该还是比较健康,他们离死亡也还挺远的。但是我想说,游教授给我们这样的听众老年朋友可以提一些什么建议呢?

    游金潾:这是很好,其实对健康的老人我们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我现在常做的一件事情是会请老人家或是请一些人写一下,当我人生走到终点前有哪十件事情我没有做我会遗憾的,也许老人家就可以想一想,哎呀,我这辈子这么辛苦了,还有什么事情我没有做?我没有做的时候,当我走的时候我会遗憾的。很多老人家其实就会想,我要去哪边旅游,有一个圆满计划,给自己计划吧。你看辛弃疾,很著名的一个词人,也是一个武将,你看他老人家的时候,他一身功秉,但是你看他听众的时候写的《西江月》,很有意思,“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新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他的意思就是说,你看人生其实百年一下子就过的,身体也一下子衰老了,现在我做什么事最适宜呢?宜醉,以前我不能喝酒,我现在可以喝点酒,让自己陶醉在这个世界里面。这个“醉”很有意思,不一定喝酒,我可以醉在山水之间,我可以欣赏人生,醉在人间的情爱当中,醉在文学里面,这是一个很美的东西。宜游,我可以到处旅游,我生命里面有哪些地方没有去看,或是回顾。老人倒是可以做一件事情,可以回去自己的家乡看一看,看一看自己的来时路,看到他人生在大江南北走过的路,给自己重新走一走,很多的生命记忆,老人如果文笔可以,也可以写一写,把自己生命的东西做一些记录,就会发现自己很多活泼的生命在里面的。宜睡,小睡一会儿吧。像王羲之,躺在阳光底下,露着大肚睡,但那是一个非常诗意的诗人,我们不用,但是老人家小睡一下,小憩一下,悠闲地过一个生活。人生能够很悠闲是很难得,但是现在已经退休了,我已经做了很多事情,我可以宜醉宜游宜睡。辛弃疾也很有意思,他说“早趁催科了纳”,但是我还有经济的问题,我自己的经济,该缴的税该做的要做。“而今何事最相宜”,今天还有什么事呢?“管竹管山管水”,在家里门前种个小花草,管山、管水,这就是一个很美的人生。我想,人生来这个世界一趟,其实有很多名人、古人,你看苏东坡那么潇洒,辛弃疾那么洒脱,还有很多,其实这都是我们可以学的。

    回到我们自己,我们也许没像苏东坡、没像辛弃疾这样的潇洒、洒落,但是我想我在这一生里面有哪些事情没做我会遗憾的,所以我会鼓励年轻老人,其实现在人的寿命活到100多岁是没问题的,六七十岁的时候还可以跟年轻人一样。我们老人会分三种,年轻老人、中年老人、老年老人,其实年轻老人是很有活力的,你可以做这些事情。比如我可以做做志工,我可以教教书,我早年很想雕刻,但现在没有,我把我小时候的梦来做一做,我想演个大戏,我也去参加这些活动,那就会觉得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所以我常常给自己、给学生或给老人家说列十大项,列十大项出来之后,再看一下哪些我已经做了,哪些没有做,没有做的,我再列一下它的重要性,哪一个我要先做,给自己排序。老人也可以定一下自己的计划,好,我今年第一个就去旅游,我去五台山,去看一看,我去峨嵋山走一走,或是我要到某个地方去逛一逛,或是我要去见见哪个老朋友,就会有计划,老人就不会无聊,生命动力就出来了。而且老人本来就是有很多智慧经验的,有人说,我去教教,我去当志工,有一些穷困的孩子,在大西部的其他,我本来是学英文的,也许我可以教教这些乡村的孩子,或是我带几本书,也是跟孩子一起伴读、共读。在台湾有一些退休的教师就会到大西北去,甚至创立学校。我们台湾会鼓励“银发产业”,谁说老人退了就一定要休呢?银发也可以做很多产业,但是这些产业会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老人家不一定我的人生每天就是打打拳,还是有很多事情做,这样生命就更有意义了。像我的老师,礼亲王的后代,他到105岁,把这些老学生叫回去,重新教我们《孙子兵法》、《四书》、《五经》,重教一次。每次我遇到他的时候,他说,哎呀,我没有病,我只是老。这个都很重要,老了不一定要有病的。我们刚才谈到死亡,其实中国的最高境界叫无疾而终,我没有疾病就死了,只是我的器官老化了,谁说我老了一定要生病地死?在台湾做死亡教育会做一个比较刺激的东西,老人家也许不大敢做,我们叫自己当医生,帮自己开死亡证明书,我是什么病死的。我可能肝病死的,那以后不要这样,我以后好好照顾我的肝,我是器官老化衰竭,这可以,人本来就老了。所以让老年人开自己的死亡证明书也是提醒自己,我对我自己的健康管理。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