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静脉输液,留置针更安全
日前,在“BD携手中国静疗20周年交流会”上,有关护理专家表示,现代护理规范对静脉治疗的要求不仅仅是“一针见血”,还需要能够保护好患者的血管,保障治疗的安全。在这一过程中,与传统的普通钢针相比,留置针具有明显的优势。
静脉治疗(输液、输血)是临床护理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无菌技术。据统计,90%以上的住院患者每天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就是静脉药物输注治疗。
保障静脉治疗安全的首要因素当然是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苏州市护理学会静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益群指出:“临床护理人员作为静脉治疗的最直接操作者和实施者,应避免操作过程中的重复交叉感染,确保操作安全。”
专家表示,除了统一的、具体的、专业化的护理标准外,使用符合质量标准、安全、规范的医疗器材,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现在,静脉治疗使用的工具很多,有传统的钢针,还有留置针;留置针又分为普通留置针和有安全性设计的留置针。杨益群说,按照以前的护理观点,“一针见血”就说明静脉治疗的操作很成功,但是现在的要求更高了——还需要重视对血管的保护和保障患者,甚至医护人员的安全。作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几十年的护理专家,杨益群以前在临床上经常看到有些患者因为需要反复穿刺输液,最后竟无合适的血管可以用。“这种情况,患者痛苦,医护人员也一样痛苦。”
传统的钢针带给护理人员的伤害也不少见。苏州市护理学会理事长薛小玲就举了一个身边的例子:一位产科护士在给一位丙肝患者输液时,不慎被钢针扎到了自己的手,最后导致丙肝感染,给身体和精神都带来极大的创伤。
薛小玲说,对老幼病残、长期卧床的患者,或者每天需要用有刺激性药物的患者,如果每天穿刺,会带来很大的隐患,而使用留置针可以消除这个隐患。由于留置针通常可以保留3~7天,护理人员不用每天都给患者扎针,也可以节约劳动力和医疗资源。
杨益群说,由于现在很多大医院多采用留置针或其他血管通路为患者进行静脉治疗,对血管能起到很好的保护,找不到患者输液用的血管的场面已经很少见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但是,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患者对留置针的认识不足等因素,我国不少地方的基层医疗机构并没有使用留置针。据卫生部北京医院器材处蔡葵处长说,很多发达国家在静脉治疗中已经不再使用钢针了,而我国的最新统计显示,有接近70%的输液还在用钢针,留置针只占30%的比例。因此,他认为,推广留置针的使用还任重道远。, 百拇医药( 朱国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