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健康评论
编号:12526256
中医缺大师更缺“粉丝”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9日 健康时报
     北京大学的楼宇烈教授日前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坚持中医文化主体,不要去附会西方话语,要用我们自己的话语,不要怕别人听不懂。”笔者认为,楼教授的发言道出了中医要培养自己的传承人和了解者,重建并夯实自己的主体基础的当务之急。因为,眼下的中医文化缺大师也缺“粉丝”。

    中医中药几千年来虽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自西医传入中国后,却迅速从主流医学地位沦为辅助地位,甚至正在走向消亡:现如今老百姓得病了,很少会先想着去看中医。实际上,他们也不清楚中医是怎样看病的,能看哪些病,只有在患上所谓疑难杂症,或西医“宣判”治不了时,才抱着死马权当活马治的心态去试一试。不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学习的是西方现代科学知识,认同的是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不知中医的“阴阳五行”为何物,生病了又怎么会去看中医?还愿意喝黑乎乎的中药?

    在广东,就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样貌。看过《舌尖上的中国2》第4集《家常》的人,对广东岳父母为刚生产完的女儿煲汤调养的镜头印象深刻。其实,广东地区中医的氛围确实非常浓厚。广东省中医院连续10多年保持门诊量全国第一;广东凉茶销量超过可口可乐成为国内最畅销的罐装饮料;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蝉联全国地级市中医院排名第一;广东中山市中医院成立中医药博物馆,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旅游让人们体验各种中医养生和别具特色的中医药膳……

    很多广东主妇都略懂中医,掌握很多食物的寒热属性,她们可以简单地辨证施“食”,为家人奉上四季靓汤和药膳——春天捡上几朵木棉花煲粥祛湿,夏天煮一锅陈皮臭草绿豆沙清暑热,秋天泡一壶杞子菊花茶养阴明目,冬天焖一煲羊肉煲温经补血。他们知道中医擅长看哪些病,也热衷于了解各种中医的保健之道,觉得亚健康了,也会到中医院的治未病中心为自己的健康加油,家中的小药箱常备有从感冒药到外用药油等中成药守护家人的健康。

    可以说,广东就有大批的、忠实的中医“粉丝”。他们了解中医,推崇中医,并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治疗和保健效果。这些粉丝从何而来?当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长时间中医文化的耳闻目染、润物无声的熏陶逐渐培育而来,也正如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所说的“要坚持中医文化主体,要用我们自己的话语,不要怕别人听不懂”的长期宣传来的。

    正如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直言要“大手笔”,斥资打造科普基地的初衷就是要在下一代青少年中培育中医“粉丝”一样,如果没有大批中医铁粉,中医只能在高墙深院中成为被研究的对象,最终成为被收藏的历史。只有让群众自觉地看中医、信中医、用中医,中医中药才能具有真正顽强的生命力。, 百拇医药( 禤影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