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而立,开启第二段人生(心灵探索)
立心 立身 立情趣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著名论断——三十而立。但如今,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心理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六十而立”的新概念。
一个人进入花甲之年,他的思想和认知并非完全停顿下来,往往还精神矍铄、浑身干劲。他们不希望变老,而渴望成长。前段时间,关于“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老年人”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其中指出,60岁~74岁为年轻老年人。这个提法很符合老年人的普遍心理状态。从心理角度来看,人进入老年期的时间的确有所推迟。60岁,可以说是老年人中的“年轻人”。
60岁的人拥有宝贵的经验和阅历,心理更成熟、稳定,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且更懂得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最有价值、最值得珍惜,这些都是宝贵财富。在这个阶段,如果能积极调试好心理状态,做到“六十而立”,必定能展开一段美好的新生活。
60岁的人,大多处于两种心理状态。相对积极的一类人处于自我完善期,在退休后开始回顾、总结自己的人生,看看自己一生做了哪些事、取得哪些成就,对一生比较满意;相对消极的一类人则处于悲观失望期,离开工作岗位后,感觉一生碌碌无为,给社会和家庭创造的价值不高,心存愧疚,认为自己对不起家人。对后者而言,要努力调试好心态,尝试接纳并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以及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的改变,积极接受“六十而立”这种观念,整装待发站在人生的第二次起跑线上。如果一味沉浸于负面情绪中难以自拔,大好光阴就会被白白浪费。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在过百岁生日时,对前来祝寿的人们说:“我若早知道能活这么大年纪,肯定会更好地爱惜自己。”
六十而立,是立心、立身、立情趣。老年人的无限潜能,不仅体现在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增长,也体现在智慧和品位的提升,更体现在心态的升华,正可谓立心。与三十而立不同的是,此时是更理性、更深沉、更成熟的又一个“立”。立身则是指要格外开始关注身体健康,增强锻炼,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立情趣,是老年人要上好的重要一课。此时拥有大把时间,可以学习以前没时间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实现以前未完成的愿望,不再为学而学,而是为爱而学。培养兴趣爱好,不但可以愉悦身心,还能提升尊严感,实现自我价值。还可以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比如在社区做义工,用其所长发挥余热,也能获得掌声,提升尊严感。▲, 百拇医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委员、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 傅春胜)